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熊慎端:“武夷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m.folksfolks.com 2009-10-27 08:05  熊慎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写下这个标题,是我对《福建日报》发自肺腑的感受,一点也不言过其实。

让时光倒流到1998年,那时,正是武夷山举全市之力,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关键时刻,整治工作任务特别繁重,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有500多户景区核心地带的居民,须迁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许多山民对此不甚理解,有的还死活不肯离开自己的居所。由于申报世界遗产是件新鲜事,申报有什么具体标准,申报成功能带来什么效益,当时许多人并不了解,要投入近2亿元用于景区整治,拆迁和新建居民区,是否值得,不少人对此持怀疑心态。但那时的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是铁下了决心,须背水一战,志在必得,并发誓如果申遗不成功,就从大王峰上跳下去!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宣传和引导,尤其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声势浩大,影响面广的工作,更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008年7月17日,《福建日报》第5版头条刊发了我和另2位通迅员采写的《国务院批准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后,给武夷山人民鼓了劲,加了油。之后,《福建日报》记者立即与我联系,认为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将填补福建省的一项空白,而且还将造福千秋万代。之后,他很快奔赴武夷山,与我进行探讨,并与市委宣传部、景区管委会沟通,确定了组织申遗专版的主要内容,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联合作战,深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采访,并结合当时武夷山申报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一道进行,由于日夜奋战5天内便顺利完成稿件组织任务。8月7日,《福建日报》第5版在潮声版以整版篇幅,推出武夷山申遗专报,头题《武夷山申报遗产名录进入到计时》特别醒目,专版刊登后,受到武夷山上上下下的好评,也引起福建省、南平市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他们对武夷山申遗工作有了深刻了解,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武夷山申遗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对武夷山人民更是莫大鞭策和鼓舞。

"有志者事竟成",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做出决定:将武夷山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重庆大足时刻作为文化遗产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武夷山20多万老区人民欢天喜地,鼓乐齐鸣,沉浸在无比幸福美好之中。次日,《福建日报》将我发布的这一消息,与新华社短消息排列在头版头条位置,起到很强的宣传效果。武夷山成为我国继泰山、黄山、峨嵋山之后的第四处世界双遗产,结束了福建省没有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申遗成功,为武夷山千年历史增添了最绚丽的光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必将载入福建史册,并激励着武夷山人民去描绘更美好的明天,因为我的稿件发表在《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当时的武夷山市市长张建光特批奖励我1000元,这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12年来,第一次拿到市长基金奖励,令我激动不已,整夜无眠。

回想当年往事,我心潮澎湃,有了《福建日报》领导、编辑、记者无私默默的援助,才引发了福建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确保了武夷山申遗圆满成功。如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成了武夷山几十项荣誉中最OK的品牌,许多中外游客都慕这个大名而来,游客也从1998年不足200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560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7亿元,取得这些成绩,武夷山人民都永远不会忘记《福建日报》这位老朋友,在任何历史阶段,重大事件的前后,《福建日报》都伸出友谊援助之手,给了武夷山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勇争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美好生态家园。

从1981年我进入福建师大学习试着向《福建日报》投稿,到1985年我分配在武夷山市教育局当业余通讯员,再到1987年5月我正式调入武夷山市委报道组,成为专职业余通讯员。从当初的采编员、助理记者,到后来的记者、主任记者,我在市委报道组一干已是23年,在全省县市区委报道组中,我能成为为数不多的主任记者,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在《福建日报》老大哥迎来60周岁之际,作为仍然奋斗在基层,曾受到他无微不至关怀的通讯员,我对他表示由衷的祝愿和感谢,愿他永远年轻,永远朝气蓬勃。


责任编辑:陈玮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