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里各式各样的虚拟“社区”和“论坛”,以其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把都市里的年轻人聚合成无数看不见的群体,一些人并不满足于文字、声音和视频的交流,于是他们从网络走了下来,在现实中成群结队,做着诸如爱好交流、艺术探讨、露营探险、恋爱交友一类的实践。好在贵阳不大,在网上联络妥当之后,一趟公交车便能实现。于是乎,贵阳网友间的热络,让熟知此事的外地网民倾羡不已,甚至有北京、上海、广州的网友也不远千里来到贵阳,加入到形形色色的“网事”中。
在贵阳的“网事”中,有一些“网事”相比全国其他城市绝对是走在前列的。“E风”就是这样。
在权威媒体开始报道国内其他城市类似网友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孤寡老人的事迹之前,早在2002年,贵阳市的“E风”就已产生,其中“周四我和孤老有个约会”的活动,在2004年,便已聚集了一百多经常性参加的队友,且已形成惯例,团队管理、捐款收支、资金使用等制度便已形成。
三桥某社区无亲无戚的孤老罗姑太去世了,就在孤老罗姑太的死让社区几位年轻的干部不知如何是好时,数十名帅男靓女来到社区,加入到为罗姑太操办后事的行列中,他们脸上悲悲戚戚,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于是有人问,罗姑太哪里来这么多的孙孙呀?有在场的居委会干部回答说:是那帮经常来照顾他的年轻人。
罗姑太生前,虽说社区把她列为“五保”对象,供给她吃穿,但看到隔壁邻居儿孙满堂,融融乐乐的样子,自己偶尔只有居委会的同志上门问候一下,回想自己的一生,罗姑太不免觉得凄凉孤单。她做梦也没想到,在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会有这么多“孙儿孙女”走到自己的身边。
罗姑太家附近的居民还记得,在罗姑太去世前几个月的一个周末,一群都市青年走进她家,陪她聊天,问她需要什么。了解一切情况之后,青年们作了简短的商量和分工:由于条件限制,罗姑太说自己很久没有洗澡和理发了,于是女生们就带罗姑太去洗澡、理发;罗姑太说冬天来了,她的房子有一堵窗子全坏了,于是一部分男生就负责去买窗子给罗姑太换上;罗姑太说,她好几年没用过上好的块煤了,于是另一部分男生就负责去买块煤。
- 2009-12-08三明弘扬志愿精神 推进志愿服务新发展
- 2009-12-07福清供电:关爱空巢老人 践行志愿精神
- 2009-04-14志愿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软实力
- 2009-03-06政协委员提出建志愿者服务循环体系激励志愿精神
- 2008-08-08联合国副秘书长:志愿精神将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