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是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
m.folksfolks.com 2011-04-25 10:04  吴升辉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我来说两句

至1930年5月,闽西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全区已有县委6个、区委53个、特支19个、支部546个,党员约1万人;苏维埃政权有县苏6个、区苏62个、乡苏557个。7月,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接受和执行李立三“左”倾错误主张,随后将党团合并成立闽西总行动委员会,执行“左”的政策,使苏区工作造成很大损失。11月,恢复并改组中共闽西特委,停止执行李立三“左”倾错误。12月,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原闽西特委机关撤销,闽西苏区各县委直属闽粤赣边区特委领导。1931年6月,闽粤赣边区特委改为中共闽粤赣苏区临时省委;9月,赣南、闽西连成一片,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闽粤赣省委改为中共福建省委;全省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但是,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干扰,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和地方政权、经济、文化建设遭到破坏,革命力量受到削弱。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的地方干部、红军和游击队转入深山密林,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1月,党的地方组织逐步恢复和建立,成立了龙岩、永定、上杭、岩南漳、岩永靖、永和靖、岩连宁、永埔等8个县的军政委员会,另有区委50余个,支部400个左右,党员3000余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937年10月成立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撤销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此时,闽西地方党组织下辖的汀州工委、连城工委、龙岩县委、永杭县委、永和靖县委,由省委直接领导,有支部90个,党员3398人。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势下,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于1938年3月开赴皖南前线抗日。1938年6月,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改称为中共闽西南特委;1939年1月又改称为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3月,特委机关从龙岩迁往广东梅县后,为了便于领导闽西南党的组织,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分委。1940年冬,中共闽西南分委撤销。1941年1月,重新选举产生了中共闽西特委。同月,闽西国民党顽固派策划了“闽西事变”,闽西地方党组织被迫转移上山隐蔽活动。1942年6月,由于发生“南委事件”,形势恶化,南委机关撤退转移。10月,根据南委的指示,开展“勤职、勤学、勤交友”的三勤活动,并继续贯彻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将特委、县委委员会制改为特派员制,党员分散进入偏僻山区,开展生产自给运动。1943年10月,中共闽粤边委(下辖中共闽西特委等3个特委和大埔中心县委)作出“恢复武装自卫,解决经济困难”的决定后,闽西地方党组织逐步得到恢复,这时辖有永和埔、杭永、龙岩等县县委。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