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传科技
一亩地成本能降几十元
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并非一帆风顺。陆杨村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深耕、供种、播种、植保、收割“六统一”,农民一时难以接受。“老百姓认为,是村干部又想推销种子化肥,抵触情绪很大。”巩向海说,让他们少播种,少施肥,老百姓就不信,更相信祖辈传下来的口诀“宁愿多下种,不能等到苗少捶心口”。
了解情况的胡承霖坐不住了,他深知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除了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讲解,在田头不厌其烦地示范外,更是铆足劲在示范片上下功夫,用效果说话,让农民自愿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怀远县荆芡乡涡南村村民孙敦明白天播了9公斤麦种,晚上偷偷补种了5公斤多种子。麦收时,傻眼了。别人没补种的每亩地产量多出200多公斤。自此,孙敦明遇到问题,都要向胡承霖咨询。
胡承霖还把原来播种机的7个耧腿去掉一个,从而有效控制播量。仅此一项技术的推广,平均亩播种量减少5公斤,每年为全省麦农节约成本3.6亿元。涡阳县陈大镇种粮大户孙子富说:“在胡教授指导下,现在一亩地省种子15斤,省肥料钱20元,成本能降几十元,我们合作社1600多亩地,光成本就能节省好几万元。”
“2007年的大年初三,胡老师找到我们,要研究生产新型农机。”安徽农业大学李兵老师介绍,目前使用的农业机械,种一亩地小麦,从灭茬旋耕到播种,要在田里至少搞三四遍,并不适合皖北的砂礓黑土。在胡教授的主持下,他们研制的新型农机,灭茬、旋耕、施肥、播种,一次即可完成。以前农民施肥时广撒,这种新型农机让化肥就在种子下方5厘米处。“使用这种机械种地,一亩地减少成本百十元,亩产提高百十斤。”李兵说,该机械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
此生长耕耘
要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小麦播种、生长等关键时期,胡承霖每隔几天就要下乡一次,指导农民栽培。一位耄耋老人,从不需要专车接送,自己拎起包,带上铲子,拿个水杯,买车票搭客车就下去了。几年来,他跑遍了皖北主产小麦的30多个县上百个乡镇。“我多次说要派车送他,他都不让。给他买票也不让。”蒙城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刘永华说。“他们开个车送我一趟,够我买4趟车票了,太浪费。”胡承霖说。
胡承霖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女儿想接父母去美国安享晚年,他也没同意:“我在中国能让小麦高产,让农民增收。我去美国能做什么呢?”种麦子时,常常碰到中秋节。2009年中秋节女儿回家探亲,胡承霖正在涡阳指导秋种,老伴打电话让他回家见见女儿,他想了想,还是选择留下。如今涡阳县“亩产千斤县”的目标已经实现,他又建议亳州市制定“千斤市”目标。
“现在我身体还行,我想工作到90岁应该是可以的。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胡承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