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您到过管阳,一定听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没有爬过灌山,您是没有真正去过管阳;没有吃过泥鳅面,您没有真正了解管阳。在管阳农家招待客人,最盛情的表达方式就是煮一锅正宗的泥鳅面。
管阳的泥鳅面历史悠久,据民间传说,明末清初时期在闽浙边界十分流行,现在随着管阳经济的发展,泥鳅面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受到来管阳旅游游客的欢迎。泥鳅面又名“天地正气”,撒在泥鳅面上面的泥鳅菜,碧绿碧绿的,好似立于混浊天地于不倒正义之气。“天地正气”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美好祈愿。这里面还有一个有关英雄的传说,据说是因南宋名将陈桷而得名。相传陈角受到奸相秦桧的迫害,无奈之下,避祸于管阳溪头。一次到广化寺游玩,因天色将晚,寄宿于乾头姓陈的一户农家过夜。陈姓的当家见此人气宇轩昂,面貌不凡,就十分有礼节的招待。在陪陈桷聊天过程中,得知此人是不仅是个朝廷大员,更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待陈桷睡下,回屋,唤醒几个儿子商量,如何准备早餐,款待陈桷。但是对于一户穷苦人家实在是拿不出好东西招待贵客。其中,第三个孩子集中生智,说道:“我们后门的田里有的是泥鳅,这东西有不仅好吃而且吃了很补(《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的众多功效。)。”当晚,一家人全部出动。第二天早上,一锅使人垂筵欲滴的泥鳅面,让陈桷胃口大开,直呼好吃。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陈桷,把泥鳅面叫做“天地正气”。到明末清初时,反清复明的英雄,将泥鳅面推广到周边的县市,因清王朝大搞文字狱,“天地正气”的名字不能叫,只能叫“泥鳅面”。
安徽的莘田、柘荣、泰顺、、福鼎管阳都有做“泥鳅面”,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也有各地的风味。但是要说最地道、最正宗的就是管阳十七都(今为西阳、乾头、七浦)的泥鳅面。十七都是古福宁府的一个行政单位,这里地处太姥山延伸山脉的山脚,以高丘陵山地为主,海拔300-700米,植被完好,生态环境优美,水质、空气质量上佳,最适合泥鳅的生长。这里的泥鳅骨头比较软,香味非常醇厚,当地有俗语说“乾头煮泥鳅西阳香”。煮熟的泥鳅呈黄褐色、闪耀着诱人的光泽,拦腰一夹,头和尾巴自然下垂。如果没有上述特征,那泥鳅不是十七都的野生的泥鳅。野生泥鳅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其体内所含脂肪成份较低,胆固醇更少,且含一种可助人体抗抵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质即类似二碳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泥鳅面深受老年人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贫血患者、肝炎病人等欢迎。
管阳泥鳅面看上去不够养眼,但做起来却有些不容易,而要达到真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其做法是:将新鲜的泥鳅放到清水中喂养一两天,让它将腹中的泥土吐干净;在要煮之前放到适量的菜油中喂上半天,使泥鳅充分吸收菜油的精华,变得油嫩爽口;接下来将准备好的葱姜蒜等佐料和喝饱菜油的泥鳅放入砂锅中用慢火煨上一两个小时;煨泥鳅的同时,要开始煮鼎淋湖,(管阳的鼎淋湖加入本地特产的无污染的农家菜,味道特别的鲜美。)最后将煮好的泥鳅往滚沸的鼎淋湖里一倒,在放入一把当地独一无二的泥鳅菜。瞬时,诱人的香气在整条街漫开,一锅正宗的管阳泥鳅面就诞生了。当你将一勺子的泥鳅面往嘴里一送,你会满嘴生香。笋里渗透出泥鳅的香味,泥鳅中溢出山里菜的清香,两种香味相得益彰,让人难以忘怀!
因此,很多驴友在网上留言说:在其他的地方吃的泥鳅面的味道远远没有的管阳泥鳅面来得鲜美。虽然也有许多外地人买回管阳泥鳅在家里烧,都没有在管阳吃得有滋味,那是因为管阳的泥鳅最好要管阳的水、管阳的农家菜来烧,否则你吃不出原汁原味。不信,你来管阳尝尝,包你流连忘返,吃了还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