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星星之火映天红——记井冈山道路
新华网江西井冈山5月14日电(记者李兴文、杜宇)历经风雨洗礼,今日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显得格外凝重,那盏斑驳的油灯依然临窗摆放,砚台似乎还散发着昨日的墨香,一个伏案疾书的身影仿佛穿越时光,出现在我们眼前。
80多年前,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在这里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名篇,提出了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刻着独特的历史印迹,八角楼仿佛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1927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927年9月,经历了秋收起义后的严重挫折,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毛泽东为何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饶道良认为至少有五个原因:第一,这里地处湘赣边界,邻近粤鄂,影响比较大;第二,这里离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广州比较远,反动势力比较薄弱;第三,这里受大革命的影响,各县普遍建立过共产党、工会、农会等组织;第四,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五,这里有自供自给的农业经济,便于解决部队的给养。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两军会师,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支新军,保存了一批得力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红四军成功粉碎了湘赣敌军的第一、第二次反革命“会剿”,特别是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重建了各地党的组织;各县、区、乡红色政权普遍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