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希:宁德、福安“走基层”采访手记
m.folksfolks.com 2011-12-22 10:0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广播实习记者 林嘉希: 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 ——宁德、福安“走基层”采访手记 今年八月,从小有个新闻梦的我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新的新闻工作者。犹记得那句让我决心投身这个事业的话:“应该尊重每一条新闻,因为它随时可能死去。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新闻梦从此在我这个并非新闻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心中扎根,然而接近真相接近新闻本源的路,对我来说却依旧有些模糊。刚进单位,就赶上了“走转改”的好时机,8月底我跟随记者组的前辈们一同来到了宁德福安市,走访基层,深入群众,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感受新闻、采写新闻。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福安市一个叫做赛岐的小镇上,寻觅曾经名噪一时却在九十年代突然从市场上销声匿迹的福安老牌黄酒“蜜沉沉”的踪迹。在赛岐镇的街头,我们听到了百姓对蜜沉沉的怀念,却遍寻超市而不见昔日美酒的踪影。循着街头老人的指点,我们找到了位于小镇喧闹的一条街上的老酒厂。年久失修的玻璃窗、灰暗斑驳的泥墙,在这栋50年代的三层老建筑里,我们受到了老厂长郑先生的热情招待。三楼酒窖的暗红色大门一打开,眼前一个个密封的大酒缸和扑鼻而来的酒香,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甜酒芳香的年代。“那个时候酿酒,我们都是用胳膊伸进酒缸里搅,这种酒很好啊,那时候啊,我手臂的皮肤都特别好”,热情的郑厂长一边打开一个酒缸让我们品尝了沉淀两年的蜜沉沉酒,一边与我们分享他难忘的回忆。顺滑的口感、甜腻的芳香,尽管生于90年代的我对蜜沉沉老酒并不熟悉,但是这样的采访经历却让我直接入了情境,让我能够带着一份对传统工艺的追思完成这篇报道。 第二天的采访对象是宁德市的保障房建设工程,尽管大学修政经专业的我对保障房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走进位于城郊乡村里的金涵小区,我才有机会真实感受到了保障房建设为百姓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在宁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廉租房,挨家挨户地敲门,并幸运地采访到了楼里第一位摇号住进廉租房的一家三口。身患残疾的爸爸说到月收入只有300元却要负担500元房租的往日生活时的无奈,在家照顾丈夫和小孩的妈妈让我们参观这个虽只有48平米却井井有条的家时的欣喜,年仅8岁的女儿在说到自己马上就要转学去一个好学校时的雀跃,都让整个采访过程变得人情味十足。随后,我们还走访了经济适用房和物业管理处,听着热闹的装修声和项目经理林华先生对正在规划与建设中的二三期工程的介绍,看着现代化的管理设施,保障房不再是一个术语名词,而是我眼中鲜活的画面。 体验了“走转改”,才明白那些承载着理想的新闻从何而来。走基层是载体,转作风是目的,而改文风则是最终能呈现出来的变化。只有这样走进老百姓中间,去听他们说话的经历,才能让刚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我明白,什么是记者前辈曾经叮嘱我的说“人话”。街头老人听到蜜沉沉酒时那一迭声的“好喝啊!非常好喝!现在想喝都喝不到了!”,廉租房里小女孩雀跃的那句“姐姐,我要转学啦!”,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我听到了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真正的新闻。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