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两会建言 > 正文

大学生村官,村里怎样把你留下

m.folksfolks.com 2012-03-14 16:24  陈莹莹 来源:《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怎样才能使大学生们在村里安下心、扎下根呢?

其实,任职期满之后的大学生村官都需要谋出路,乡村留不住他们,原因有二:

一是认识。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从高校毕业后跳进“农门”是个并不理想的选择,心里会有疙瘩。这既源于他们对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不够,对自己在一线岗位坚守的信心不足,也因为他们缺乏对土地、对农村的热爱和热忱。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所说,“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基层,但对很多人来说,目前这种选择只是一种过渡。”考研和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一旦成为大学生选择村官这条路的初衷,那么,农村广袤土地对他们来说吸引力的确没有那么大。

二是后顾之忧。虽然与村里的老百姓相比,“村官”们的收入不算少,但和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的同龄人相比也的确不算多。武继军代表说,他曾经尝试着“以薪留人”,但还是没能把人留住。这是因为和薪酬相比,编制的问题显得更大。如果这些大学生能以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正式编制序列,情况也许会有改观。现在,他们既不像村民有土地,又不像乡镇干部有编制,自然也缺少深深扎根的勇气和动力。

改变认识需要时间,“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进了编制就有了铁饭碗”,这些观念的确根深蒂固。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进步需要人才,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视会对农业专业人才产生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需要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农村恰恰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农业的发展会让他们看到前景,社会的鼓励能给他们减轻思想包袱。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给大学生扎根农村提供更好的环境,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记者陈莹莹)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