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媒体行动·基层系列报告 > 正文

聚焦福建草根慈善:民间慈善的“晋江模式”

m.folksfolks.com 2012-03-26 15:0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构建立体慈善网络

由“独角戏”到“协奏曲”

慈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晋江慈善总会积极调动民间各方力量,让蕴藏于人们内心的慈善精神释放出来。

除了在每年一度的“慈善日”开展“慈善一日捐”和“万人踩街”活动外,晋江慈善总会积极拓展慈善网络,精心遴选各地热心贤达担当联络人,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建立慈善联络组,38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爱心援助站,与晋江市民生保障工作的一系列举措相呼应,形成一个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慈善网络平台。

3月6日,是磁灶镇三吴村发放生活补助金的日子。从2009年开始,旅居印尼的爱国华侨吴家碧家族捐资创办“三吴村家碧慈善基金会”,每月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低保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

这一天,吴建成早早就来排队了。今年48岁的吴建成10年前遭遇重大车祸,导致二度残疾,多年治病求医差点把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击垮。晋江慈善总会磁灶镇慈善联络组组长施纯玺得知情况后,先后为他争取到农村低保补助和市残疾人补助,镇里还为他的三个女儿减免了学费。

村、镇和市里的各种补贴加起来,吴建成现在每个月的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真不知道怎么渡过难关。”这个没被病痛和穷苦击败的男子,想起自己身上承载的爱心,眼泛泪光。

晋江慈善总会还把吴建成列入了“慈善安居工程”帮扶对象,资助4万元帮助他建安居房。现在他的新房有150多平方米,一家五口人再也不用挤在以前60平方米的老石头房子里了。大女儿已经工作了,妻子也在漳州打工,“等再赚点钱,我们就可以把门窗安上了。”吴建成指着堆在院子的已经切割好的石板材笑着说,“我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在磁灶镇,24个村都设有老年协会或者慈善基金,全镇的老年人每月都有生活补助,全无后顾之忧。1995年就开始给老人发“红包”的下灶村还建好了村养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全村378名老人不仅老有所养,还养有所乐。

市、镇、村三级联动,民间慈善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在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腾流淌。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