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第 592 期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012年4月14日 |
【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之七】
突出“三个服务” 抓好“四力工程” 强化“五项保障”
厦门市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厦门市围绕“强组织、提素质、增活力,助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题,深入开展“鹭岛先锋在行动,创先争优我先行”活动,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创新举措、抓好工作落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创特色、出亮点、上水平。
突出服务重点,增强创先争优实效。一是突出服务发展。结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和建设“五个厦门”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把支部建在项目一线,把党旗插在工地上,引导广大党员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奋勇争先,为科学发展多作贡献。二是突出服务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成为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动。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民生领域改革保障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品质提升。三是突出服务群众。推行党员干部“四下基层”工作方式,坚决整治“庸懒散”,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五项制度(即调查研究、定点联系、接访下访、结对帮扶、挂职任职制度)。在镇(街)、村(社区)推广建立党员服务站(党员工作室),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引导广大党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抓好“四力工程”,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一是抓好农村“引领力”工程。突出抓好农村决策机制和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选派51名市直机关、国企干部组成17个工作组驻镇包村挂钩帮扶,下派得力党员干部到工作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引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抓好社区“服务力”工程。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增强党组织服务力。推广“党员延时服务岗”等党建品牌和“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做法,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提高社区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三是抓好“两新”组织“凝聚力”工程。完善“两新”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意见,完善“两新”领域党组织“常态化”组建机制,巩固党组织组建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两个100%。探索开展开放式党组织活动,逐级培育选树一批“双强六好”企业党组织,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诺践诺活动,增强组织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四是抓好机关、国有企事业“执行力”工程。广泛开展争当“三沉式”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党组织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碰硬、攻坚克难的执行力。号召全市党政机关“马上就办抓落实、提升效能促发展”,引导党员干部直面困难、直接处理矛盾,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持续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四强四优”创建活动,切实在服务工作大局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强化五项保障,确保活动有序推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亲自审定实施方案,亲自动员部署,亲自下达各区各系统党建责任书。各级党委严格按照“书记抓、抓书记”要求,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理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翻倍”提高“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补贴标准。专项安排近100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经费,每年安排100万元对党建工作经费不足的农村、社区以及“两新”组织党组织予以重点倾斜,切实保证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三是强化阵地保障。按照新建一批、改善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基层党建活动阵地问题。市、区两级投入2000多万元大力推进36个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重点补助30个“村改居”社区服务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在“两新”组织集聚和流动党员较多的区域,统一规划建设10个左右党群活动中心,全面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各级党(工)委书记、班子成员至少结对联系1个党支部书记。完善“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情况报告、督查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激发各级党组织深入抓、持久抓党建的内在动力。五是强化舆论保障。在《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厦门网等媒体开辟“走进基层党组织”专栏,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简报等方式,集中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年里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扩大舆论影响,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