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第 619 期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012年5月18日 |
【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之十五】
德化县深入开展挂钩帮扶蹲点工作
推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常态化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德化县以深化“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活动举措,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在广大群众中建立“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伍,使服务群众更加直接有效、促进发展更加有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组织更加坚强。
挂钩定期走访,多方位深入群众。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领导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挂钩联系制度,帮助基层组织找准症结,破解发展难题。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从县处级干部、县直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到乡镇领导干部、乡镇机关干部,每人每月走访群众分别不少于3户、5户和10户,每位县处级干部挂钩联系1个乡镇、1个不适应村、1个“168”机制示范点。要求村(社区)干部每人至少挂钩联系5名党员,普遍联系服务全村(社区)每一位党员,做好经常走访了解、慰问帮扶、征求意见等工作。组织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进城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引导每名党员挂钩联系群众若干户,坚持每月定期入户走访,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 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并及时向党支部反馈,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努力实现共同致富。发挥代表的挂钩联系作用,由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每年分别联系5户以上党员、10户选民,每年走访不少于12次或到选区与选民座谈不少于12次,任期内每年至少提出1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每个村民代表固定联系15—20户群众,确保联系户覆盖面100%。
结对帮扶共建,多渠道服务基层。在深入基层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筛选、科学安排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与困难企业、群众结成对子。结对挂钩企业,大力实施“扶优扶壮”工程,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由挂钩联系的县四套班子领导组织人员进行走访帮扶,每名县处级干部挂钩联系5家以上企业;纳税50万元以下企业由乡镇挂钩联系的领导干部走访帮扶,帮助解决员工培训、人才引进、政策解读、企业用地、企业贷款等方面难题。帮扶困难群众,处级干部每人每年结对帮扶2户困难群众,科级干部每人每年结对帮扶1户困难群众,一般干部2-3人每年结对帮扶1户困难群众。根据帮扶对象不同需求,定期开展技术帮扶、信息帮扶、项目帮扶、资金慰问等形式的帮扶活动。对特困群众,在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基础上给予临时救济。对非公企业党员,组织参加现代科技、陶瓷制作、经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对农村贫困党员,举办家畜养殖、果蔬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落实党组织共建,县直单位与驻点村党组织采取“联一促二带三”方式结对共建,每个县直单位联系1个村(社区)党组织,促成2个企业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带动3个项目,推动促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形成双方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蹲点接访群众,多层次化解矛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解决一批容易引发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隐患。固定每月15日为县主要领导接待日,每周一为县领导接待日,安排一名常委或副县长在县信访局接访群众,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每人每月(在信访局接访群众月份除外)均安排一次接访群众。18个乡镇每周一轮流安排一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接访群众,其他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每月均安排2次接访群众。县直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于每月15日,在本部门接待场所或到信访问题突出的乡镇接访群众。广大党员干部从换位思考入手,当好矛盾调解员和政策咨询员,倾听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消除群众怒气、怨气。建立县领导包案制度,通过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下到挂钩乡镇,变群众上访为带案下访、约访,变“疑难问题”为“明确意见”,化“临时灭火”为“源头治理”,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将积案、悬案、疑案、难案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