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电视台张贤倩:让新闻散发泥土芬芳
m.folksfolks.com 2012-06-06 11:16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今年,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给新闻媒体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 我担任宁德电视台专题文艺部主任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我主动要求参与节目跟踪采访,所在的《今日宁德》栏目组更是全体上阵,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李华珍原籍云南,20多年前因生活穷困、家庭离散,带着出生仅几天的儿子流浪来到福鼎。她用塑料布在原桐山大桥的桥洞里搭了个棚,一住就是两年。其间,她背着孩子捡破烂、拉板车。虽然生活极其艰难,但富有爱心的她,还从路边捡回一名女婴抚养,得到民政部门的认可。孩子们逐渐长大,上了学,她租了一辆三轮车载客维持生计。 虽然李华珍的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可她却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了伟大母亲的责任,还演绎着感人的大爱人生。她常常去看望孤寡老人,塞上几百元钱,送上一些水果、大米;有一回出车,她无意中听说一个小孩得了白血病缺钱医治,便抽空赶到医院,默默留下自己的辛苦钱。 真正认识李华珍,缘于汶川地震后她4次捐款的义举。她说:“电视上严重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英雄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一次次让我流泪,我只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2008年5月15日,她掏出500元让孩子带到学校参与捐款;5月16日,她拿出了准备缴交保险费的1050元走向了募捐箱;当天夜幕降临时分,她再次捐出了自己一天收入75元;之后的10天里,她踩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大街小巷,终于凑足1000元,又风尘仆仆地赶到募捐箱前。 李华珍自己总是恨不得把一角钱掰成两角花,从来没买过一件50元以上的衣服,家里连一个衣柜都没有,但她却把踩三轮车积攒下来的钱大方地资助给困难的老人、生病的孩子。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灾难,她就2000元、3000元毫无保留地捐。 李华珍的感人事迹,宁德电视台《今日宁德》2011年8月以《她用大爱书写人生》为题做过报道,其坎坷的家事也引起了福鼎许多市民的关注。 20年背井离乡,亲人不曾重逢,对于李华珍来说,总是不曾忘却,“我不识字,也不知道怎么回去。不知父母是否安在,兄弟姐妹是否还好”。“我们想回报李华珍对福鼎人的爱心,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回到百般思念的老家。”网友“空林子”告诉笔者。 “李华珍说普通话带着浓浓的外地口音,于是我们就通过谐音猜测地名,并在网络上找到了其老家所在乡镇,然而对她所住的村庄却无法得知,找当地的派出所帮忙也没有结果。”据网友“饮酒的杜鹃”介绍,后来网友们一起帮忙李华珍在家中找到“失踪”30年的身份证,又让她的女儿写了一封信给当地的村委,这才得以联系上。 “如果没有福鼎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是无法回去的。”李华珍说,由于儿子廖诗真在部队当兵无法离开,最终是在许多福鼎热心市民及部门单位的帮助下,廖诗真获批10天的探亲假。 2011年7月28日,网友“空林子”、“饮酒的杜鹃”等人将李华珍一家送上返乡的客车。次日,李华珍到达昆明,部分家人已来迎接,下午再转车前往会泽县鲁纳乡,行程300多公里。 纪录片《女三轮车夫》从2011年4月起跟踪拍摄,10月份播出,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让我感受到作为记者,走入基层,走入现场,走到当事人身边,确实是获取独到题材、发现独到角度、感悟独到内涵的唯一途径。作为记者只有沉入基层,新闻的生命与力量才会永不枯竭;只有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才能走进群众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喜怒哀乐,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盼。只有带着感情走基层,增强采写百姓故事力度,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宁德电视台 张贤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4]走基层·现场目击:铁路线上的防汛窝棚
- [ 05-08]8万小额贴息贷款解了资金愁 农妇苏羡凉的致富路
- [ 04-17]新闻媒体走基层报道为老百姓利益表达提供平台
- [ 03-09]坚强高位截瘫女开网店:爱,点亮方寸小屋
- [ 03-08]“返富于民”的上杭新政
- [ 02-22]福建全省深化“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