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网> 党的生命线——中央苏区群众路线档案图片展 > 正文

党的生命线——中央苏区群众路线档案图片展视频解说词

m.folksfolks.com 2013-11-03 09:53   来源:福建群众路线网 我来说两句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中央苏区时期孕育产生的。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苏区的各项工作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我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并为后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分,群众路线的孕育产生。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闽边界,开辟了以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为主体的中央苏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疆域横跨闽、粤、赣三省,其中福建的中央苏区县就有37个。在建设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是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群众路线”概念的文献。《九月来信》明确指出: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也要“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

为了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1929年12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古田召开,古田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群众路线去执行”;“红军的主要任务是做群众工作,打仗与做群众工作是一与十之比的”;“离开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重要讲话中,对党在苏区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他指出: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就要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群众路线不仅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初步形成。

第二部分,创造苏维埃新的工作作风。

在苏区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新泉调查、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研究,并写下许多光辉的篇章,为苏区创造新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典范。

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调查工作》一文,提出了“不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成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奠基之作。

1930年6月至1933年11月,毛泽东三到才溪,对才溪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写下了《才溪乡调查》一文,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央苏区确立了“群众化、实际化”的工作方式,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把工作方法问题和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创造了苏维埃新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在中央苏区流传着一首客家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江西省兴国县、福建的上杭、长汀、永定县在苏维埃选举、扩大红军和发展经济等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兴国县的长冈乡和上杭县的才溪乡,毛泽东称赞“他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爱戴和拥护”,是苏维埃工作的模范和骄傲。

第三部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中国革命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央苏区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斗争,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使广大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中央苏区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充分调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开展工农业生产,苏区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场面,苏区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

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颁布了《苏维埃教育法规》,建立各类学校,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用一切方法来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苏区干部时刻关心群众痛痒,为群众解决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等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得到了苏区人民的衷心爱戴。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驻地沙洲坝是个缺水的地方,1933年秋,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在沙洲坝村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了《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周六、周日帮助红军家属砍柴、铲草、挑泥、下肥等生产劳动。苏区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

第四部分,建设真正廉洁的政府。

中央苏区各级苏维埃政府提倡清正、廉洁的作风,建立了统一完善的财政制度,以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和浪费现象。

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央党务委员会以及各省、县监察委员会,加强党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各级苏维埃政府严格规定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严禁党政干部以权谋私。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发布的第5号通告规定:非有正式公事出差政府不开客饭,非有正式公事派出人员不得乱打招待票。各团体、各部队、派出工作人员,除有特别重要任务以外,均须自带伙食费。体现了苏区干部与人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甘共苦的精神。

1933年12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我党历史上首部反腐败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训令,开展严厉的反贪污腐败斗争,不断推进勤政廉政建设,树立清正之风,建设“真正廉洁的政府”。

第五部分,人民是革命的力量源泉。

苏区党和政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党、拥护苏维埃、拥护红军,成为革命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1930年到1934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了保卫苏区和土地革命的果实,苏区人民纷纷参加红军,苏区到处呈现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面。1929年至1933年间,上杭县才溪乡人口仅为5000多人,却有3400多人参加了革命。其中,上才溪青壮年男子88%、下才溪青壮年男子70%参加了红军。中央苏区全盛时期约有人口350多万人,仅赣南、闽西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就有40余万人,闽西先后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赤卫队等革命武装。

为支援红军,苏区人民缩衣节食,节省每一个铜板、每一粒粮食为革命做贡献。妇女们充当起生产的主力军,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出色地完成支前任务。

苏区广大群众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不怕牺牲,把一切力量都献给革命战争,铸就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福建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档案局(馆)

二0一三年十月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