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神”的传奇人生
2014-03-07 16:32 来源:生活·创造 责任编辑:王秀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生活·创造》2013年第11期(作者 吴铎思)
“当你收到这封短信的时候,我已离开这喧杂的人间,去往西天的极乐世界,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关心与厚爱!我在西去的路上遥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这是盖军衔临终给朋友的最后祝福! 盖军衔,这位被称为中国最牛的技工,曾三度踏上南极“修机器”的“南极英雄”,于2013年4月25日零时35分离开人世,享年58岁,传奇人生就此戛然而止。 最“牛”技工 “我是一个‘业命人’(意思是劳碌的人)。”生前,盖军衔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1975年,盖军衔参加工作,当上了装载机产品装配车间工人。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面对装载机产品错综复杂的图纸和密密麻麻的电路、油路和管线,有点蒙了,但他不满足于“递板手”的角色,不懂就问,就琢磨,快乐并劳碌着。 上世纪70年代末,一机部推广“倪志福钻头”,这是机械工业金属切削行业中一项重大革新,是新加工技术,还未有人敢涉足应用。刚出师的盖军衔没日没夜地琢磨、试验,终于由他磨出的“群钻”在同样的切削条件下提高钻头的一次刃磨寿命3-5倍时——盖军衔由此远近闻名。 1990年,机械部引进美国CAT980装载机制造技术,必须在年底之前提供试制样机让美国CAT公司专家验收认证,盖军衔承担该项目整机装配任务,但样机在进行调试的时候发生了故障,正当美国专家在验收时拟判定为“NO”时,盖军衔以“没日没夜”为代价,找到由于进口连接轴上的档圈漏装产生轴向定位失效而造成零件的干涉现象,查出了调试故障的原因,顺利通过美国CAT公司的样机验收和产品认证。 郑龙枝是盖军衔的徒弟,2005年,郑龙枝被派往伊朗进行三包服务,当时有一台ZF自动变速箱出现问题,郑龙枝和同事不敢盲目动手,打电话给盖军衔。电话接通后,盖军衔沉吟片刻说,“是变速阀的三位四通阀芯卡滞”,按照盖的指导,故障顺利排除!郑龙枝发邮件给盖军衔:“我们研究了一天一夜的问题,您不到现场,定位精准不差分毫!佩服之至。您是神人!”
三度踏上南极 “真好,南极!那里,4000米冰层覆盖,没有污染、没有喧嚣,2000多种矿产地下深藏。一切都是纯净透明的,以灵魂的高度、心的纯净度,拷问每一个到达的国家,拷问每一个到达的人。” 南极,这两个字在盖军衔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厦工装载机、挖掘机是南极考察使用的首选。1995年,当中国第12次南极考察队需要一位厦工的机械师前往维修、保养,厂里选中的是已经40岁的盖军衔。 盖军衔成为我国第一个参加南极科考事业的企业职工。1995年、1997年、2004年,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大陆,从事机械保障工作,完成了长城站装载机、汽车吊、推土机、雪地车和发电机组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维修及保养任务。 在中山站,盖军衔利用仅有的德文版原理图,对三辆240雪地车进行了系统调整、检修,保证了按时完成冲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征服“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任务。在进入南极冰穹A、海拔4000米(相当于藏区5000米)的最高区域后,由于连续紧张地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接近休克,但仍然坚守岗位。 “最优秀的考察队员”是国家“极地办”对他工作的肯定。 有几次雪地车突然坏了,盖军衔把整个车都卸下来,连夜加班组装,由此,盖军衔也获得了一个绰号——“盖帮主”。
弟子三千多 盖军衔出殡那天,去了很多的人,诺大的灵堂站不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没有一点声响。很多驻外同事、朋友、学员,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在的社会,很少有这样的一个人或者一种情感,能让时空相隔这么长远的人群聚集在一起。 盖军衔培训的技术工人超过3000名。 走进“厦工”培训中心,一张张桌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机器,都是老盖仿照产品按1∶1的比例制作的。比如,那4个与控制阀有关的机械剖面小模型,老盖花了近1年的琢磨和试验才定型下来。老盖利用电脑制作了装载机各部件和液压系统的彩色动画,将液压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动作步步分解。这个多媒体课件,老盖先后改进了3次,最新的那个版本,所用时间最短,也得近2年时间。老盖独立编写的《装载机的使用维护保养》和《装载机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及维修》,则是“厦工”作为产品销售随机附送的技术文件和培训教学讲义,受训学员近万人次。 “当师傅的,要亮真本事。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如果只是皮毛功夫,上网都能搜得到,谁还听你的?”为了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盖军衔利用工余时间,动手制作了五花八门的教材教具。 “和盖老师跟班后,我的业务突飞猛进。”苏小秋原是“厦工”装配车间的一名调试工,“干了两年,只懂得自己负责的工序,学了8个月,终于把整台机器运转的原理基本搞清。”2009年3月,公司抽调20名80后业务骨干办了一期脱产培训班,老盖执教,年轻的小伙子们大呼这样的“小灶”让人吃得过瘾。培训班一结束,包括苏小秋在内的17名学员通过了考核,成为公司驻外售后服务技术主管。 次年,在全国首届工程机械修理工职业技能竞赛上,“厦工”以团体综合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团体优胜奖和大赛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均是盖军衔培养的这拨徒弟,其中,陈世兴、庄斌由于表现出众,双双破格晋升为技师,当时他俩年仅二十三四岁。 “别了,我的导师!中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子已然悬挂在培训中心;培训教室里,您的学生已执起您曾握的教鞭正细致认真的教导学员;实训基地里,学员正在进行变速箱的拼装;演示屏中正在播放您制作的动画教学软件。这一切,您是否看见,这一切足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徒弟郑龙枝在《别了,我的导师》一文中这样写道。 |
相关阅读:
- [ 03-07]福建省总厦门市总召开座谈会学习盖军衔先进事迹
- [ 03-07]“技神”盖军衔的出彩人生
- [ 03-07]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学习宣传盖军衔先进事迹的通知
- [ 03-07]陈震:学习盖军衔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03-07]盖军衔:一名产业工人的爱国情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