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散文]安溪与安溪茶

2014-08-13 16:07:20 陈其浩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安溪曾经是福建省的贫困县,而今脱贫致富,华丽转身后,宛如当年青涩简朴的村姑,骤变成雍容华贵的少妇,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安溪原为藏在深山人未识,一朝成名天下知——成名之作很大程度依赖于声威震天的安溪茶。我就是因常年饮用安溪茶而认识这个由远而近、如雷贯耳的安溪。

    安溪安溪,其寓意,其韵味,颇似我的客居地永安,皆有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之意,且多清溪之邑,活水不涸,幸福永年之美好愿景。而安溪与茶结缘、以茶兴邑、凭茶扬名之道,可谓之造福桑梓,功德无量。茶,尤以乌龙茶为龙头产业的佳茗,誉满全球,其铁观音的神韵,名闻遐迩。如今,人们一喝铁观音茶,必然首推安溪茶。换言之,安溪铁观音,已成镇邑之宝。毫不夸张地讲,安溪茶早就成为安溪人值得光宗耀祖的有灵性的植物,亦是闽省的一张不可多得的可远观的名片。

    小小茶树可以安邑兴业,撮撮茶叶能够怡情励志,品尝之余,竟然也成了不少民众杯中不可或缺之饮品,足见此物之神奇。而因品牌硬名气大的安溪茶,其独有的魅力,岂能简单地用“欢喜”二字来涵盖,如果细加琢磨,谅想可用“独特”与“痴迷”来作形容更为恰当。人来到世间,可迷恋的东西甚多,诸如金钱、美色、权势,哪一样不是极具诱惑力,又哪一样不是趋炎附势者之所求?可是,平心而论,作为饭后之余的饮品,偏少功利性的成分,能够让那么多的人整齐划一地喜欢一种品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呀!所以说,安溪茶不简单,安溪人了不起。

    茶,净化心灵;茶,怡情养志;茶,名满天下。如今,我所认识的安溪人,除了一口浓重的闽南乡音无法改变外,其固守的勤劳与本分依然如故,精神面貌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绝少自卑与畏缩,偏多自豪与创新。一句话,种茶、制茶,卖茶、喝茶,让人神采飞扬,气度不凡。茶是好东西,它带给安溪人好运,安溪人因茶发家致富,安溪人以茶为终生荣耀。

    我曾在小文《茶禅》中提到,“茶本无灵性,注入清水,融入不一般的心境,其就嬗变为有灵魂的佳品。其可养性,可清雅,可淡泊;多柔美,多灵妙,多飘逸。我想,几片树叶本不足奇,是人的思维让其摇曳出轻灵的身姿,并且幻化出灵动的意境。”直白地讲,茶叶在人类生活中妙处多多。正因为如此,爱茶人渐多,对茶的花色品种尤其是品位的需求,便顺理成章作为生活品质的点缀物。对爱茶者而言,日常生活中,要是没了茶水的映衬,人生一定会减少许多乐趣。进而言之,这世上要是独缺安溪铁观音,那是会让茶瘾者食不甘味的。得茶若此,夫复何求?

    于此,已有多年茶龄,且尤喜安溪铁观音茶的我,有时会作如是想:安溪在唱好“山海经”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打好“文化牌”,建立健全诸如“生态游”、“茶园观”、“茶兴馆”(即以茶为龙头的创业史)、“茶艺街”之类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都”旅游专线,辅之于清水岩等着名景点,将旅游业也与茶叶一道并驾齐驱,并借助于此大大促进本邑产业支柱的新的提升与腾飞。笔者到过瓷都景德镇,觉得斯处街道划地而治,突出拳头产品,做实做大品牌的思路异常明晰,游客到最大的瓷器一条街观赏,但见门面规范齐整,内里灯火辉煌,洁白如玉的瓷器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下越发绚丽多姿。人们走进一间间或装潢气派或布局小巧的瓷器专卖店,仿佛进入一座座银装素裹的蝉房,纤尘不染,在灯光的折射下,更是白得耀眼,直疑真正进入了玉洁冰清的世界,又像置身琼楼玉宇,有种突然被净化得心旷神怡般清纯甚或几近圣洁的感觉。此时光凭眼睛看远远不够,还要懂得欣赏和想像,这样才能让静静躺在华丽屋宇一隅的器物犹如瞬间注入激素,一下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变得灵动起来,风情凸现,韵味无穷。这也就是,物在谁人手中,便有不一般的知觉。

    那么,咱们福建独一无二的安溪茶,若能在本邑中的“安溪铁观音一条街”中,细化步骤,增强外观,扩大声势,在引人入胜,在思古幽情,在领悟茶境,比之瓷器,应当更为灵动,更为丰富,更为洒脱。“茶都”之名,七分靠茶经,三分靠包装,打扮得体,使之气宇轩昂,光彩夺目,进而让主、辅业相得益彰,尽显活力。

    茶文化就是要让人气定神闲,脱尘拔俗,富贵荣华。

    安溪人与安溪茶,上苍已注定二者密不可分,世代荣辱与共。

    茶是安溪人头上耀眼的光环,其折射出的含金量尽在货真价实上,尽在永无止境的追求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