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你应该知道的福建抗战历史知识> 福建抗战仁人志士 > 正文

中共抗战英烈:王助

2015-04-20 18:32:31  来源:福建省社科联  责任编辑:金婷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弄潮儿勇向潮头立

王助入党之日,正是血雨腥风的年代,也是星火燎原的年代;是民族危机每趋深重的年代,也是抗日救亡的怒潮日益高涨的年代。王助入党之后,成了一个活跃在白色恐怖黑夜里的播火者,一个挺立在抗日救亡怒涛中的弄潮儿。在校内他按照党的指示,组织读书会,宣传革命真理。他在学生集会上激昂慷慨、声泪俱下地揭露国民党卖国投降,残害青年的罪行,闻者无不动容。据当时英华中学国文教师陈遵统先生解放后作的《王生哀辞》中回忆:“王生所列讲题中感不绝于吾心者有二:一为《学生之悲哀及其出路》,一为《中国青年悲哀的原因》,语时,几乎垂泣涕以道之,知其在旧时代所受痛苦,极感深矣。”足见王助当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一斑。在校外,他曾和洪履和、叶兴杰、江雅谷、蔡家犹、方近文等进步同学一起发传单、贴标语,举行集会,宣传党的救国主张。他积极配合郑维新同志领导的肃劣会、互济会查抄日货,惩治奸商,掀起抗日救亡热潮。在斗争中表现勇敢机智。有一次基督教青年会放映电影《西线无战事》,这是一部反战影片,但选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之际来上映,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王助和洪、叶等同志事先作了周密计划,由他率领几位进步同学,带着大批揭露国民党恐日、媚日和反击卖国罪行的传单,抢先分别占据楼座四周,一俟影片开映,灯光乍灭,传单突然象雪片一样纷飞下来,剧场顿时轰动起来。王助等人趁着群众抢传单的混乱之际,安全撤离。有一次,他把一包裹好的传单,突然塞给坐在黄包车上的一位警官,待到警官明白过来,已经找不到王助的影子了。他甚至大白天也敢于在街头散传单,作演讲,跟反动军警周旋。

  一九三二年夏秋之间,王助深入到福建学院进步学生中去开展工作,鼓动抗日反蒋,积极发展党员,并建立了学校党小组。先后发展张汝砺、罗佑、方近文等同志入党。

  一九三二年秋,王助从英华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他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时值“一·二八”事变后,他不仅从事学运工作,并深入到黄包车工人中去,发动罢课罢工,示威游行,要求反动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收复失地。而且深入虎穴,到西苑兵营开展兵运工作,鼓动东北籍爱国官兵要枪口对外,打回老家去。

  王助的革命活动引起学校当局的恐慌,要他离开燕大。党组织考虑到王助的安全和工作需要,决定调他回福建工作。他于这年冬返回福州继续领导学生运动,由叶和中同志设法办了转学手续。当时厦门地下党也遭到破坏,好些同志被捕,厦大的工作局面也难打开。王助遂于一九三三年秋转入厦大经济系,住在襄萤楼一O三号,同室有洪冠瑜、洪履和、叶兴杰等同志,都是曾经风雨同舟的同志好友。因此这间寝室实际成了地下党的指挥部。在这里。他们讨论过重大的决策,传达过上级的指示,刻印过革命的传单。王助以他的组织才能和魄力,很快打开了局面。他组织和发展了“反帝大同盟”,同时以张汝砺,叶兴杰,洪冠瑜等为骨干,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现代文化社”吸收进步学生二百余人,开展各方面斗争,如出版刊物《现代文化》、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和马列主义道理,教唱救亡歌曲,演出话剧、活报剧、街头剧等,搞得十分火红,使校园内外政治气氛大为活跃。十九路军入闽后,王助曾利用该部上层将领与蒋的矛盾,开展争取十九路军的活动。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政府”(俗称“闽变”),王助抓住战机,多方设法,携带宣传品,深入十九路军驻厦部队,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激励官兵爱国精神,号召停止内战,枪口对外,收复失地。

一九三三年冬,王助因参加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离开厦门,乘英商“三海”轮船到汕头,经潮州、上杭,前往红都瑞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