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9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曾建兵 通讯员 王问
文/摄)昨日上午,盛大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有一支来自福建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他以强军兴军的崭新风貌、威武雄壮的磅礴阵容、能打胜仗的过硬素质,光荣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从5月中旬开始,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的359名官兵进驻北京昌平阅兵训练基地接受严格训练。几个月的封闭式阅兵训练期间,他们的许许多多阅兵故事令人感动。
故事一:将军领队抓阅兵训练蛮拼的
7月2日上午训练间隙,部队组织休息了,但领队、副军长林向阳还拉着教练刘进才对着摄相机找问题。
“进才,你看我左脚是不是踢得比右脚低了一点?”看着副军长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刘进才心疼地说,“首长,您的左脚是低了一点,但您的左膝盖半月板损伤,还有积水,我们还是先休息一下,下节课再练吧!”
林副军长擦了擦汗,边整理着装边说,“没事,我再练两动,你帮我仔细看看。”话音刚落,就又开始练习踢腿了,直到把问题纠正了才回去休息。
这是方队训练场景的真实写照,他们为了抓好阅兵训练,确保实现习主席“首战必胜,打个漂亮仗”的目标,认真研究找方法,加班加点抓训练,身上有伤也不下火线,主动拉长训练时间,拉远训练距离,甚至把军容镜搬进宿舍,一有空就对着镜子练军姿、抠动作。
方队军医李学东动情地说,将军领队为了抓好阅兵训练,蛮拼的。
有一次陪同副军长洪江强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对他说:“首长,您的手腕是疲劳性损伤,建议您住院进行恢复性治疗。”
洪副军长一听,急了!“那不行!现在正是训练的关键时期,几天不训练就会落下很多,你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医生面露难色:“办法倒是有,可以打封闭,坚持一段时间,但通常每个人一生只能打两次,多了就会对身体有影响,您看?”“那就打!眼下没有什么比阅兵更重要的事了!”从那以后,洪副军长每天训练的时候手腕上就多了一套护具。
正是凭着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轻伤不下火线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两名将军领队阶段考核成绩名列前茅,双双取得优秀。
故事二:“胖小子”为参加阅兵递交5份申请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二中队队员胡子涵,是去年刚刚入伍的列兵,110公斤的体型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胖小子”。
2月份,得知集团军要组建徒步方队参加阅兵时,他第一时间向驻榕部队某连递交了申请书。考虑到他的体型,组织上刚开始没有答应,胡子涵急了,找到连长说:“我是咱们红四连的兵,‘听党话跟党走、攻必克战必胜、不畏难不畏死、连为家苦为荣’是我们的连魂,我舍掉一身肉也要完成任务。”一口气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5份申请,并立下军令状,一边训练一边瘦身,保证受阅前瘦25公斤。
身体超重、体型超标,让小胡着实吃了不少苦。站军姿,双腿要承受更多的压力;练踢腿,脚踝要比别人使更大的力气。刚开始的时候,小胡每次踢腿,上体都很难保持稳定,踢腿速度也难以达到要求,动作定位更是不能做到动静结合,军姿站得久了,两腿不停打颤。虽然训练很刻苦,但第一次参加方队单兵考核,小胡的军姿、正步等5项内容全部亮了“红灯”。
面对这个结果,小胡在懊恼之余,头脑也更加清醒,他也更加明白对于自己较薄的底子,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那都是痴人说梦。于是他向经验丰富的区队长请教,与身边基础好的战友探讨,和自己超标的体重斗争,小胡制定了自己的“圆梦计划书”,把实现阅兵梦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短期实现的小目标,细化成每天的训练要求。
由于身体过胖,训练时间过长,脚踝肿得厉害,他总是偷偷抹点红花油咬牙坚持,生怕被教练发现,被强制休息。身边的战友劝他,不要那么拼,搞坏了身体会直接影响到能否进入排面,但他也丝毫不肯放松。3个月下来,在党支部的关注和战友的关心下,小胡不仅圆满完成“塑身”计划,体重从110公斤减少到82公斤,他个人还连续3次在方队考核中名列前三。
故事三:阅兵回去后再在父亲坟前磕几个响头
“鲁冀!我的好儿子,你是我和你妈妈的最大骄傲。你本来是一名普通战士,是组织的关心和部队的培养,给你提干成为一名干部。现在组织上安排你参加阅兵训练,这是你一生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只有让你全身心投入训练,才是你和我们全家人应该做的。希望你能在部队好好表现,报恩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部队!”
这是方队二中队干部队员鲁冀的父亲临终遗嘱里的一段话。
鲁冀的父亲是5月21日因病去世的,但他的家人怕他得知消息后影响到训练状态,硬是瞒着他,直到5月29日处理完其父亲后事,才先通知部队,并恳请中队干部一定要做通他的工作,让他安心参加训练,不求尽孝,但求报国。
鲁冀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但很坚强,在家人的劝慰和组织的关心下,迅速调整状态,第二天就正常参加训练。
作为排面的“丁字兵”,鲁冀更加勤奋努力,严训苦练,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悲痛而影响战友情绪,只有在晚上其他同志都睡下后,才躲在被子里偷偷流泪。“父亲临终前,让我妈不要告诉我他的病情,说让我在这边安心训练。很遗憾没有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但自古忠孝两难全,等我9月3日走过天安门后,再回去在父亲的坟前磕几个响头!”
故事四:一双脚最多同时磨出7个血泡
“踢腿如风、砸地有坑!”这是方队主教练和参训队员对二中队队员廖梓良的评价。但阅兵训练初期,情况却远非如此。
廖梓良原是一名驾驶员。集训之初,由于脚踝缺力气、小腿缺力度,踢腿总是比身边的战友慢半拍,甚至有一次还因后腿乏力摔倒在地上,因此,小廖也被战友戏称为“软腿小廖”。
这一度让他感到很气闷,但他一点也没有放弃,训练场上他主动向身边战友求教,私下里他敢和自己较劲,还经常自嘲地说“吃啥补啥,缺啥练啥”。
在福建集中训练时,他天天都要比别人早起半小时,顶着海风练踢腿,哪怕是休息的时候也从不放松。进京后,为了强化踢腿力度,他偷偷地找来几根铁杆捆在一起,对着铁杆使劲踢,渐渐地,铁杆是越来越弯了,但他的踢腿却越来越快,越来越猛。
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也给小廖带来了一些“麻烦”,他的一双脚最多竟同时磨出7个血泡,血泡破了黏在袜子上,每天脱时都钻心地疼,他就先把脚放在水里面泡一泡再脱袜子,实在脱不下来就把袜子剪破再脱。早上刚起床脚痛地走路不方便,他就咬着牙狠命地跺跺脚,让脚底板先麻木一些再走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廖在方队开展“我要当擂主”群众性比武竞赛活动中,以绝对优势一举夺得方队“踢腿王”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训练标兵”。
故事五:为纪念阅兵给未见面的女儿取名“阅阅”
方队二中队队员杨山鑫,队员都尊称他“老杨”。他不仅是方队的典型,也是队员学习的榜样。大家所熟知的是他为了参加阅兵,不仅放弃了休假回家陪护即将分娩的妻子,错过了与初生女儿的第一面,而且为了纪念阅兵还给女儿取名“阅阅”。
“老杨”还有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他以前是修理工,队列训练底子薄,刚进京的时候还是个预备队员,但是他很乐观,他觉得不管自己是不是“被预备”,参加阅兵都是一种锻炼、一种提高。
一个休息日的晚上,有队员和他一起去“拉线”,为第二天的训练作准备,其他队员觉得只要大概成一条线就可以了,差一点点也不会影响到排面的标齐。可是当他看到队员漫不经心时,就不断地提醒,直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1927年在鄂豫皖黄麻起义中诞生,抗战爆发后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10连,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敌机24架的战斗,被师授予“战斗模范连”光荣称号,后编入129师津浦支队;
1942年山东军区授予“胜利连”光荣称号,此后又曾获“以一胜百连”“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福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称号;
1982年被福州军区授予“精神文明先锋连”,1990年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1998年被南京军区授予“军事过硬红四连”荣誉称号。
2015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
故事六:膝盖肿痛却一次次“躲过”军医巡诊
方队二中队队员苑强芝是除将军领队外方队参阅队员中年龄最大的。
老苑最大的特点就是较真,他年龄偏大,队列训练相对痼弊动作较多,也较难纠正,但他从不服输,更不服“老”,自从集训以来,他就坚持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站军姿、练踢腿。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老苑也不是铁打的,膝盖因长时间的踢腿而出现肿痛,但他总是忍着,一次次“躲过”军医的巡诊,最后还是被细心的教导员发现了他的病痛情况。
在军医的最后通牒下,老苑十分无奈地“休”了一天病假。就这么一天病假,老苑也没闲着,他偷偷地躲过军医,一头扎进炊事班,帮厨去了。在炊事班同志诧异的眼神里,老苑乐呵呵地说:“我干过炊事员,今天我腿痛病休,手没问题,等会儿你们来验收我的刀功。”
老苑待人很热心、做事很细心。周末轮到班里担任队值日,前一天晚上大伙还刚刚合计第二天轮流担任,让大家都能得到休息,但早上集合时就发现老苑已经站在了队值日的位置上,而且一站就是一天,拉都没能把他从哨位上拉下来。
相关链接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
到把线拉到分毫不差。虽然只是“拉线”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让队员明白了他的责任心和担当。
“老杨”进京后一直有点水土不服,身体比较虚弱,经常生病,即便这样每次训练他都像个“拼命三郎”。
队员劝他不要那么拼,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机会”。每次病刚刚好,他就强烈要求上训练场,而且一训练起来,就他特别较真,生怕时间被浪费掉。
有一次,“老杨”发烧38.9℃,刚刚向教导员保证好好休息,一回头又偷偷取了枪准备上训练场,硬是被教导员强制性安排了休息,即便这样,他一个上午都在房间顶着帽子练踢腿,一刻也没有放松。
4个月下来,“老杨”整整瘦了19公斤,整个人似换了一个样子。但每次他看到女儿阅阅的萌照,就会偷偷地乐,还跟大伙儿说:“9月3日走过天安门,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曾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