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自主定高铁票价更便于“因地制宜”
2016-02-25 18:26: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正在市场化转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简称“铁总”)终于拿到了“高铁定价权”。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学界普遍预计,发改委放开高铁票价管制之后,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浮的空间。(2月20日新华网) 看到这则新闻后,第一感觉就是“竞争”,因为价格与市场密不可分,同时又充满了竞争力;其次是敏感的词“终于”,这似乎已是前世注定,等待许久的结果。自从铁路改革以来,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目的就是把原来的老铁路逐渐转变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利国利民。此次将价格权交给铁总也是势在必行,在高铁逐渐融入百姓生活的同时,该措施无疑起到了“因地制宜”的作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早在汉朝时期,就有“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的说法。现代农业更不例外,根据纬度、日照、积温、农业机械化程度、农耕措施及技术水平不同,各地在制定农业区划、规划时针对地域特点作出不同的方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市场面前,也需要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最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此前,关于“高铁票价过高”的争议也是吵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不少网友一致认为“高铁就是劫贫济富”,荒谬的论断也给铁总带来了不少麻烦,并最终由国家发改委做出合理的解释,平息了无厘头的怨言。我们承认高铁票价对于普通人来讲,确实难以接受,但在我国的发达地区,例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多数人都只嫌高铁跑的慢,而不是价钱高;鲜明的对比也再次说明高铁票价需要“因地制宜”,统一的标准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优势互补。 其实对于“价格权”的归属,倒并不是老百姓所关心的,其实最在乎的是“涨”还是“降”的问题。我国地域广阔,贫富差距较大,每个阶层的需求都不尽相同,铁总根据区域的经济水平和线路的繁忙程度做出合理的价位,也在无形之中体现了灵活性;过去60%满意的,现在可达到85%的满意;过去上座率低的,现在将会进一步提高;过去人员拥堵的,现在也会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开高峰期。总之,不断地调整,就会不断地完善。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不止一次强调“发展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价格权”交给铁总,除了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之外,另一个方面也是为了尽早实现“火车面前,人人满意”的愿望。(文/王路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