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低碳政策 > 正文

《2016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年度报告》(全文)

2016-06-17 12:03:03  来源:发改委  责任编辑:陈虹虹   我来说两句

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简称“工作组”)谨向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简称“对话”)两国元首特别代表提交本报告。

介绍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双边关系的一大支柱。过去几年中,双方不断拓展对话与合作,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进入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先后三次就气候变化合作和行动发表联合声明。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为2015年12月成功达成巴黎协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促进世界向低碳、气候适应型未来转型的行动,并成为中美伙伴关系的长久遗产。强调中美元首的领导力是双边气候行动和合作的有力承诺。中美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威胁需要持续、长期的行动。双方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建设性合作以分享经验并共同开发和示范技术能够加速提出解决方案、夯实互信,并为各自国内行动和目标提供支撑,特别是在巴黎协定之前提交的其国家自主贡献涵盖的行动和目标。

工作组是两国践行上述共识的典范。自2013年4月克里国务卿访华期间成立以来,工作组已成为中美增进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框架。工作组不断拓展至9项具体行动倡议,涵盖多个行业和多种温室气体,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9项行动倡议包括“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减排”、“电力系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建筑和工业能效”、“温室气体数据收集和管理”、“气候变化和森林”、“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工业锅炉效率和燃料转换”、“绿色港口和船舶”。工作组还推动双方在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方面的行动,以及定期双边对话——强化政策对话和国内政策对话不断取得进展。

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美国国务院的协调下,工作组调动两国政府多部门参与,包括中国环保部和美国环保局、中国交通部和美国交通部、中国工信部、中国林业局和美国林务局、中国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以及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通过各项行动倡议,这些中央和联邦政府参与方,与地方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学术界和私营部门开展了广泛而具包容性的合作。同时,工作组也是中美在清洁能源、环境领域,特别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等更广的双边合作倡议的有益补充。

本报告总结了工作组迄今取得的进展,并列出了工作组各行动倡议的下一步计划。

行动倡议

一、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

自2013年启动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行动倡议以来,中美在三个子领域开展合作,以减少机动车辆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1)提高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的燃油效率标准;(2)清洁燃料和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3)推广高效、清洁的货运。去年成果和未来工作计划如下:

1.提高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燃油效率标准

两国均在制定更严格的汽车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以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对气候的影响。正如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特别指出,两国均强调要在今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的载重汽车燃油效率标准。美国正在为2018年后制定第二阶段中型和载重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油经济性标准。中国正在为2020年及以后制定新的载重商用汽车燃料消耗标准。为了更好地分享制定和完成这些标准的经验,双方有意于2016年举办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参加的经验分享研讨会。

同时,两国继续通过“零排放竞赛”(R2ZE)项目来推广部署电力和其他零排放公交车的成功经验。双方已在2016年中美交通论坛上正式启动了R2ZE项目以及零排放竞赛官网(https://www.transportation.gov/R2ZE)以推广项目、吸引更多参与者,并发布零排放公交车相关新闻。双方在2016年6月的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共同举办了零排放公交车分论坛,并决定结合2017年中美交通论坛举办“零排放竞赛”会议。

2.清洁燃料和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更加清洁的燃料(特别是超低硫燃料)是实施更严格排放标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PM2.5和黑碳排放的必要基础。美国继续实施其2010年载重汽车排放法规,其中要求采用包括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在内的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美国计划于到2016年底实施新的超低硫(10ppm)汽油标准。中国已将全国实施超低硫汽油和柴油标准的进程加快了一年,提前至2016年底。此外,中国还将加快制定轻型和载重汽车的世界领先的国六排放标准,计划于今年完成并到2020年在全国实施。2015年10月,中国环保部在北京组织“交通方案合规研讨会”,邀请中美政府和企业人士共同探讨在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背景下,中国如何实施移动排放源管控方案。会上,中方概述了机动车排放达标的强化方案,包括通过“车载排放检测系统”(PEMS)和“整车检测”等强化正在使用的排放检测方式。美国环保局分享了美国成功开展这些行动的方法、技术专长和经验。两国还制定了中美载重汽车发动机实验室循环测试方案。

3.推广高效、清洁的货运

中美两国进一步合作推进“中国绿色货运行动倡议”(CGFI)以提高货运效率,类似于美国环保局的“智能交通”项目。2015年11月,中国交通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CRTA)和美国环保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货主日会议”,该会议是绿色货运行动倡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中国交通部以及发动机和货运企业之间的高级别研讨会,旨在评估该倡议在扩大项目供应、参与和程序方面吸纳更多货主参与的潜力。货主对

开发市场对绿色运输和高效货运服务的需求十分关键。美国环保局协办此次会议,并与中国交通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相关人员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和专题演讲。会议结束后,交通部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加强了落实该项目各要素的能力,这将为绿色货运行动倡议引入更多协作方,以应用更多战略和技术完成货运减排的目标。接下来,美国环保局将继续支持中国交通部和道路运输协会加强和拓展绿色货运行动的努力,包括到2016年秋天与该倡议分享新版“智能交通”项目培训材料,并寻找机会支持召开绿色货运行动2016年峰会。此外,美国环保局正在开发“技术审核培训”课程,完成后将与中国交通部和道路运输协会分享。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将到2016年秋季择机启动绿色货运技术培训项目。这些课程将帮助中国在该倡议下开发一套严谨的审核检测项目,以促进中国的载重汽车能够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

最后,作为现有双边合作的一部分,为了确认两国在实施机动车节能环保的综合政策和项目经验,中美决定共同并与其它国家一道努力,通过今年的G20峰会确保提高载重汽车油品质量、能效和排放表现的强有力成果。

二、电力系统

双方决定加强在智能电网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工作组现有“智能电网”倡议重新命名为“电力系统倡议”,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子领域。一是“智能电网”,围绕2013年启动以来推进的智能电网行动展开。二是“电力消费、需求和竞争”领域的新合作。

1.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即加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有适应力、可靠、可持续、负担得起的需求管理的现代化电力网络。“智能电网倡议”于2013年启动,是工作组最早的项目之一,目前仍在持续执行双方商定的四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计划,两国分别有两个项目。中美智能电网配对项目中的一组项目是一体化分布式系统,包括美国费城工业发展公司承办的费城海军造船厂项目,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承办的深圳前海合作区项目。另一组项目侧重微电网示范,包括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承办的校园微电网开发和附近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承办的“尔湾智能电网示范”共同组成的项目,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办的天津生态城项

5目。这四个项目旨在满足两国增加电网可靠性、电网效率最大化、增强可再生能源上网比例、降低电力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需求管理、降低电力系统总成本,以及增强气候适应性等需求。近年重要进展包括:(1)加州尔湾通过对不同电路的配电电压控制,示范了1%到4%的能源节约率;(2)中国天津生态城通过开发终端用户能源管理系统的高级功能、多省能源协作和管控、以及大数据监控平台,提高了能效、可靠性和经济性。

对四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的效益分析和评估正在按计划进行。最新评估结果表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校园内有三个智能电网技术(一个热电联产、数个光伏列阵和一个实用规模锂离子电池)的收益-成本比率在3至7之间。这一评估结果与天津生态城市项目的分析结果一同发表在2015年10月的《中美智能电网效益分析与评估白皮书》第一版中。两国决定于2016年12月共同发布最终版白皮书,涵盖四个示范项目的分析结果。

根据实施计划,“智能电网倡议”将举办6场系列研讨会。2015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4场,此次研讨会具双重目标:(1)就四个示范项目进行技术交流;(2)使两个行动小组就先进技术和效益评估进行深度交流。两国政府和企业代表出席并大力支持了此次研讨会,多数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天津生态城市项目部署智能电网技术的设施。在研讨会期间,“先进技术”小组就与智能电网四大应用领域相关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了技术交流。四大领域分别是:新能源电网、电动车充电设备、需求响应和智能变电站。在交流讨论中,双方就下一阶段的合作

纲领达成一致,即建立一套检测设施协调网络作为检测智能电网产品是否达到双方国家、行业和企业普遍标准的平台。美国方面起草了下一阶段2017-2018年实施计划,重点关注研讨会所探讨的四大应用领域中三个领域里的智能电网产品达标检验检测。双方计划在2016年6月于费城召开的第5次研讨会上完成实施计划的制定。

同时,在2015年11月的“中国智能电网技术2015反向贸易代表团(RTM)”考察中,双方完成了超过40个专家日的技术协助交流。该代表团由美国贸易发展署资助,带领中国智能电网有关部门(国家能源局、省市级电网运作机构和单位,包括中国南方电网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15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专家代表,赴美国了解其最新技术和电网技术的最佳实践成果。代表团活动包括了在华盛顿特区的全天商业报告,以及在费城和旧金山的实地考察。

2.电力消费、需求和竞争

风力和太阳能的间断性给电网带来挑战,并可能给本地电力消费带来挑战。2015年3月,中国宣布启动大范围电力行业改革以应对这些挑战。由于中美都在推动电力行业向低碳系统转型,双方决定发起新合作: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电力系统倡议下的“电力消费、需求和竞争”。在2016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双方交流了制度创新和政策行动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以推动电力系统低碳化、增强气候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合作目标如下:(1)支持中国实现国内清洁能源目标,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提高至20%左右;(2)培育激励绿色经济领域中私人投资的环境;(3)加强中美在制定政策性和技术性气候解决方案上的国际领导力,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4)设立论坛,分享两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经验。

两国的合作重点是在选定的省市推进以下三项试点:(1)推动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2)改善需求响应;(3)加大零售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直购电。两国计划在上述三个领域引入相关经验,并在中国通过各省实践积累可复制的经验。两国将制定合作工作计划,包括一系列中美实地考察、研讨会和推进试点的政策建议。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计划于2016年秋季进行。

3.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在工作组CCUS行动倡议下,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国能源部合作,促进两国开发更多CCUS项目,以最终降低商业项目的成本。

该行动倡议迄今共确认6个对口CCUS项目。这些项目旨在推动两国建设大规模CCUS示范项目,以降低未来技术部署的成本。中国的6个项目分别是:(1)陕西省延长石油的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元首宣布的CCUS行动倡议);(2)山东省中石化胜利油田的CCUS项目;(3)山西省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的二氧化碳利用项目;(4)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在天津的CCUS项目;(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神华集团和中石油计划建在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市区之一的

CCUS项目;(6)中海油、华润和中英(广东)CCUS中心在广东省的海

上二氧化碳储存项目。中方6个CCUS项目主要集中于利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增加煤层气采收率,生产有用的产品(如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饮料、塑料等),以及其他有益用途,还有如果可能将二氧化碳储存于盐层。美国的对口项目是从美国能源部正在进行中的、投入达30亿美元的CCUS研发与示范项目中选出。

为支持上述6个对口项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美国能源部分别于2014、2015和2016年在中国召开3次CCUS研讨会,并开展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实地考察。

去年的主要成果如下:

(1)在2015年9月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确认延长石油到2020年每年一百万吨二氧化碳的CCUS项目,该项目为2014年11月首次宣布的两个元首级CCUS行动倡议之一。

(2)为广东海上二氧化碳项目进行详细工程设计。

(3)美国能源部协助资助一次单独的CCUS研讨会,重点关注广东省海上二氧化碳注入项目。中英(广东)CCUS中心主导该项目,并与多家中国企业和国际相关方合作,包括美国能源部资助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经济地质学系。作为两个项目协助与交流的一部分,两名中国学者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与开发广东项目所需多项技术和知识的美国研究人员共同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研究广东地区的地质数据。两名中国学者的工作从2016年春开始,均持续6个月。

(4)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美国能源部参与了2015年11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CCUS研讨会,探讨了该地区的潜在CCUS示范项目,包括利用美国技术开展的若干潜在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和其他二氧化碳封存项目。

(5)2016年6月初,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第三届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年度CCUS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商业和示范项目的经验、CCUS项目技术需求、管道设计、CCUS标准以及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CCUS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了CCUS所面临的挑战和监管问题。

下一步,双方正在考虑一个国际性团队为延长石油提供监管、报告和核查方面的专业知识。美国能源部和环保局将继续根据延长石油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4.建筑和工业能效

提高能效仍然是中美两国节能减排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工作组在能效方面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加强利用合同能源管理(EPC)深化节能改造,并评选和推广最佳节能实践和最佳节能技术“双十佳”名单。

在2014年进行深入的市场和政策分析后,2015年,合同能源管理行动的重点放在了推动和评估符合两国一致推行标准的中美试点项目上。这些标准包括深化节能、使用多种技术、利用标准协议进行测量和核查、创新融资等。2015年10月第六届“中美能效论坛”评选出三个符合所有标准的杰出试点项目,它们均有来自中美两国的合作方,预计每年节约25%-51%的能耗并带来上百万美元的交易和投资。这三个项目分别是:江森自控和北京新锦城房地产管理有限公司;江森自控和深圳市嘉力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通用电气和天津高科技能源管控有限公司。另有12个达到大部分标准的试点项目也得到认可。

2016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务院启动了标准微调后的新试点项目征集。我们将在今年举行的第七届“中美能效论坛”上评选出最佳试点项目。双方计划深化、拓展合同能源管理领域合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机构的应用,并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试点项目的数据,以评估其相对于预期效果的真实表现。

最佳节能实践和最佳节能技术“双十佳”名单旨在确定最佳能效实践和最佳可用技术;列出这些实践和技术清单;推动其部署和有效利用。“双十佳”的评选是通过“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IPEEC)的多边努力完成的。

在2014和2015年,参与国家开发并采用了一套严格的分析流程以确定最佳节能实践和最佳节能技术。2015年10月最初的国际“双十佳”名录评估完成。在2016年3月IPEEC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的代表齐聚巴黎审查各参与国提交的清单与合并清单。当月月底,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在IPEEC网站上发布其国别清单,首份国际“双十佳”IPEEC清单一并发布。美国、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当前重点是推进清单技术与实践部署,鼓励其他国家加入行动倡议,优化清单制定的方法,并衡量方案在节能方面的影响。

5.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管理

收集和管理精确的温室气体数据是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基础。通过工作组的温室气体数据行动,美国向中国提供该领域的技术专业知识和支持,学习美国经验以成功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报告项目。

中国在按计划推进排放权交易体系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在2016年夏天首次开始收集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多达一万个企业可向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温室气体数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下,中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24个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涵盖多个工业部门。这些计算准则的前十个以及行业总指南,已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研究所进行标准化,其余指南计划于2016年年底标准化。

至2015年10月,美国环保局已连续5年发表国家企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数据,这些数据收集自遍布美国的8000余个实体,代表41个行业,总量占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90%。2016年3月,美国环保局连续第六年成功收集详细温室气体数据,目前正在进行核查。2015年,美国自方案启动以来首次收集到石油和天然气系统提交的数个排放类别项下的详细活动数据。2015年10月,这组扩大数据发表,其中包括了设备计数以及与油气领域高度相关的运行参数,表明在理解美国这一重要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于2015年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草案中也涵盖了这一部门。

强有力的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报告和核查(MRV)是中国明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前提条件。在2016年1月有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工作通知中,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举了涵盖8个行业和18个子行业的清单,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电力和民航,以及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所提领域之外的新增领域。上述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电子数据收集计划于2016年夏天完成,现正在对电子报告系统做最后准备。

在工作组的温室气体数据行动下,美国继续为中国温室气体计算准则提供技术指导,着重关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在2015年11月,美国和中国成功联合举办一次油气领域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的能力建设技术研讨会。随后美国对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评,并与中石油联合启动一个试点项目,在设施和企业层面完善中国的指南草案。其中,试点结合中石油设施层面经验,着力优化中国现有指南中的排放因子。2016年4月,中美共同举办电力领域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MRV)数据来源与应用研讨会,涵盖美国清洁电力计划等次国家级应用。2016年春季,美国还与中国电力报告开发团队进行了一次软件设计交流会,美国专家在会上分享了应用和数据库设计、电子数据核查和国家级-次国家级温室气体数据交换等方面的经验。明年,在该行动倡议指导下,美国将继续发挥其信息、工具和经验优势,帮助中国开展强有力的国家级温室气体报告项目,尤其是在铺开全国排放权交易体系方面。美国环保局将完成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温室气体计算试点,并为电子报告系统的设计与数据交换提供额外帮助。

除了上述能力建设和试点项目之外,中美还将通过工作组CCUS项目和工作组温室气体数据倡议的跨团队合作,携手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建立有力的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准则(MRV),首先关注延长石油CCUS项目。

6.气候变化和森林

从全球范围看,森林和土地利用代表了1/4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美两国都有重要的森林碳汇,保持和增加这些碳汇将是两国落实各自在巴黎协定所提国家自主贡献的核心内容。中美两国均对世界其他国家森林具有很大影响,增强两国管理森林和检测相关成果的能力对国内和国际气候变化行动均具重要意义。工作组“气候变化和森林”行动倡议的初衷是,不仅关注国内事务,也试图了解林业相关的海外投资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该行动倡议还探究商品、林业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其他联系。

去年6月通过的行动倡议工作计划包含了完整的工作安排,目前双方已开展了有力度的工作项目,并且取得重大进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关于第一方面工作,即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C)谈判下进行的林业政策对话,双方在巴黎会议前已就林业相关谈判议程展开实质性讨论。中美增进了对彼此立场的了解,这推动了随后巴黎会议的进展,巴黎协定也涵盖了林业方面的重要内容。

关于第二方面工作,即林业测量、报告和监管方面的技术合作,双方于2015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两国政府30名专业技术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以及民间团体和学术界的代表,重点讨论了林业相关的温室气体评估和报告。2016年5月在美国进行了后续考察。考察中,专家们就土地领域国家级温室气体检测体系和技术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林业清单、碳库测量和不同土地使用类别相互影响等领域。专家们还参观了一处森林示范区学习实地测量技术。

关于第三方面工作,即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协同效应方面,双方在2015年9月举办初步研讨会,双方各自选定2个试点供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在2016年秋天举行研讨会和试点参观。中国选择的试点是汪清林业局和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美国选择的是哈德布鲁克试验林和桑蒂试验林。

2016年4月,双方在上海举行了第四方面工作的首场研讨会,聚焦林业相关投资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两国政府、私人企业和民间团体参与了此次会议,共同探究气候变化成为海外林业运营关键考量因素的原因,就减少运营选址管理对排放影响分享方法,以及评估林业运营对排放和固碳影响的工具。

该行动倡议下的工作也得到了民间咨询委员会的信息支持,该委员会由在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十分活跃的非政府组织构成。“气候变化和林业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计划进行一系列积极工作。专家们期待在减排和巩固森林固碳方面继续增进集体知识,并更好地监测相关成果。

7.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

各省州市有力的气候行动对加速全球向低碳、宜居社会转型,支持国家层面行动十分重要。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2014年《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启动了工作组“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行动倡议。该倡议的目标是应对不断扩大的城镇化,和中美两国省州市日益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强其气候适应力。行动倡议通过年度高级别会议等方式,分享两国在减缓和提高适应力方面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于201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峰会上,两国共29个省州市郡签署了《中美气候领导宣言》,包括启动了一项中国省市率先达峰的新倡议,以及美国州市郡宣布中长期的减排目标。美国副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发表主旨讲话,超过500人参加了峰会的六个分论坛,讨论低碳城市规划、融资、交通、建筑、适应力、能源等问题。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于2016年6月在北京举行。峰会上,两国66个省州市郡签署《中美气候领导宣言》。峰会有超过1000人参加,包括49个中国省市和17个美国州市郡的领导,召开了3场全会,17个分论坛,讨论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发展有关问题。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美国国务卿克里分别在会上发表讲话。

两届峰会的其他重要成果包括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签订了几十项谅解备忘录和安排,举办了两场低碳城市、技术和服务展览。峰会聚集了两国地方和中央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的代表,帮助凝聚强有力气候行动的政治动力,加强了地方层面的能力建设,调动了商业和私营部门参与。

美国波士顿市计划于2017年主办下一届“中美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

双方还将继续探讨城镇化的智能基础设施问题,包括气候智慧型试点城市和示范项目。

8.工业锅炉效率和燃料转换

中国的工业锅炉系统每年消耗7亿吨标煤,占全国煤耗的18%,排放约13亿吨二氧化碳。为提高锅炉效率并降低排放,中美两国正在寻找提高锅炉效率的解决方案,开发创新融资模式,在工作组“工业锅炉效率和燃料转换”行动倡议下,分享锅炉系统追踪、监控和标准化经验。

该行动倡议于2014年发布,首先选择宁波和西安做为试点城市,并为解决两城市工业锅炉能源和环境挑战制定中美协作分析和实施路线图。政策执行路线图于2015年发布,路线图建立在技术-经济评估之上,其中规划了以下三条可选路径:(1)向替代燃料转换;(2)对现有锅炉进行提高能效改造;(3)用社区大规模锅炉代替小规模锅炉。这一工作支持了《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开展,其重点在淘汰小规模锅炉。该行动计划旨在以高效锅炉代替陈旧锅炉,目前高效锅炉市场占有率仅5%。计划还提出了淘汰低效、小规模锅炉(即低于10蒸吨每小时)的步骤。

作为上述评估的后续行动,双方于2016年1月组织融资伙伴和美国技术提供方赴宁波和西安的考察,促成其与希望参与改造或代替小规模锅炉的地方利益相关方会面。在考察中,技术提供方的报告结合了高效锅炉系统投资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机制。其中,商业模型包括社区锅炉服务中心、企业间合作、锅炉运营外包模型、锅炉调试维护服务合同模型、锅炉技术改造EPC模型。该考察为技术提供方、融资方和政府之间建立了联系,并介绍了实现未来项目开发的可选融资模式。

下一步的重点是深化落实高效锅炉系统的建设,包括:

1)在技术团队中加入一位美国锅炉专家,对两个城市选定的工业设备锅炉效率进行实地评估。实地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全系统效率优化所需技术和流程;

2)2016年底,组织中国中央政府和试点城市的利益相关方赴美国,对相关机构和研究设施进行实地考察;

3)为高效锅炉运营企业分享锅炉系统高效运维标准化方面的经验。

9.绿色港口和船舶

海上和内陆港口、船舶的货物运输产生了大量空气污染和黑炭排放。海运船舶排放对人口密集港口城市的空气质量、航线覆盖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的气候和空气质量都有影响。美国为北美排放限制区建立的模型显示,船舶排放对美国船舶排放的影响甚至深入至内布拉斯加这样的内陆地区。

中美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每年约接纳2000艘船舶入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则每年接纳约40000艘船舶。世界前十大港口中有八个位于中国。建立绿色港口和船舶的合作旨在评估排放、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并分享最佳实践经验以减轻影响。中美绿色港口和船舶方面合作始于2015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国在气候变化工作组和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共同开展绿色港口与船舶合作。该倡议旨在进行能力建设和分享经验、最佳实践、工具和技术,以评估和减少港口和船舶的大气污染物和黑炭排放,实现空气质量、健康和气候的协同效应。

自2015年发起该合作以来,双方在推进和执行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建立了工作团队,由中国环保部和美国环保局,以及中国交通部主导。工作团队为执行该合作制定全面工作计划,围绕四个主要合作领域,以及主要港口、两国国家级和省级政府等关键利益相关方展开。

主要合作领域包括:

1.全面的港口和船舶排放清单制作、分析方法,以及空气质量建模和监控能力建设;

2.港口和船舶减排的政策、战略、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

3.在开发、通过、落实、合规和执行国内排放限制区(DECAs)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和技术;

4.先进港口/政府的试点项目/行动,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排放清单、激励项目、DECA执行、实践和技术。

该倡议的下一年行动包括:举办至少两次研讨会和一次考察。第一届中美绿色港口和船舶倡议研讨会将于6月13-16日在上海举办,届时将进行专家报告、能力建设、案例研究、优秀实践示范,双方也会就推动港口和船舶减排、排放清单、排放限制区等减排实践进行战略讨论。超过100名中国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交通和海洋方面的政府人员将参会,他们将主要来自中国11个核心DECA港口地区。第二届研讨会及后续考察计划于2016年秋/冬在美国举办,中国的港口和船舶减排利益相关方将有机会访问美国主要港口、环境机构和实验室,了解其在港口和船舶减排方面的技术、最佳实践和经验。

其他倡议

氢氟碳化物(HFCs)

2013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就HFCs两次达成共识,并在今年3月承诺共同并与其它国家一道努力,今年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达成符合“迪拜路径规划”的氢氟碳化物修正案。

在去年进行的对话和研讨会中,中美确定了数项减少各自全球高增温潜势HFC使用的共同政策和方法,并选定了进一步合作领域。国内方面,美国:(1)于2015年制定完成一项法规,禁止特定全球高增温潜势HFC用于指定用途,该措施预计将在2025年减少5400-62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HFC排放;(2)扩大了核准的气候友好型替代品清单;(3)2016年4月提出了进一步限制特定HFCs的规定。中国:(1)到2020年底前继续对HCFC-22生产设施产生的HFC-23副产品实施限制措施;(2)在国内的消防、冰箱、空调等行业推广全球低增温潜势HFCs替代品的应用。

两国都认识到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减少HFCs的使用和排放,并就国内和多边HFC管控进程,以及安全标准修订合作方面交换意见,以推广全球低增温潜势的替代品。

两国同意进一步就HFC问题交换意见,并紧密合作以达成降低HFCs的生产、消耗、使用和排放的共同目标。

强化国内政策对话

为完善双边在上述9点行动倡议中的务实合作,工作组也开展定期政策对话。

2015年全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和时任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定期会面,双方协商并达成共识促成了巴黎协定成功达成。巴黎会议后,双方继续定期会面,包括与现任美国气候变化特使乔纳森·潘兴对话,以进一步落实巴黎协定,并讨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进展的其他重要机会,包括在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民航组织、G20峰会等渠道,以及讨论关于气候资金以及国内国际低碳与气候适应型发展等。双方都希望继续定期会面,包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后、工作组会议期间和其他一切可能机会。

政策对话还为中美交流完成国内气候目标,并向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长期转型中的政策进展与挑战提供了坦诚和建设性的信息分享平台。最近的国内政策对话会议重点关注了中国的气候行动计划、美国国内电厂行动,并分享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和预测,包括到本世纪中叶的模型。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气候变化联席会议上,两国进行了有关国内政策的高层对话。双方希望继续进行定期会面。

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

为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中美同意本着支持各自实施当前和未来国家自主贡献的视角,探索如何发挥工作组最佳效用。双方认为,将工作组政策、研究和试点项目与实施当前和未来国家自主贡献相联系的分析,对于工作组行动倡议的发展和确定优先事项,包括选择新的行动倡议,巩固现有行动计划具有重要价值。双方进一步认为,工作组行动应当为两国正在制定的到本世纪中叶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机制框架

工作组由双方高级别代表牵头,双方相关部委积极参加,每年内组织多次会晤开展深度交流。工作组每年向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报告,并召开会间会。工作组将继续作为协调本报告所载合作倡议的高级别平台,为新倡议提出建议,并在多边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以及两国国内气政策领域加强政策对话。双方将继续酌情请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工作。双方拟于2017年初在中国召开下一次工作组会间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