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发展、绿色——G20杭州峰会四大关键词
2016-08-17 09:09:44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浙江杭州举行,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将是近年来中方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峰会。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峰会的主题设定、会议安排和成果设计,紧扣当下世界经济的症结,与中国新的发展理念息息相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凸显了中方推动G20机制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理念。 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 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创新增长方式”则是重点议题之一,旨在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设的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议题均系首次纳入G20议程,并在中方推动下分别建立专题工作组。 “中国在设计今年峰会的主题和具体议题时,既体现了中国理念,也反映了世界关切。特别是创新,这是提高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关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说。 “创新是当前中国和世界都必须走的路。技术创新、经济环境调整、制度变化、结构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姚枝仲说。 目前,各方已原则核可了G20创新增长蓝图及创新行动计划、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和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开放: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中方今年推动将贸易投资摆上G20议程,并为此打造了G20贸易部长会和贸易投资工作组等机制化平台。7月在上海举行的G20贸易部长会议发布了G20历史上首份贸易部长声明。 中方今年还推动G20制定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将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为加强全球投资政策协调做出了贡献。 “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各国政策制定者倾向于保护本国经济贸易的做法是短视的。经济需要交流合作,保护主义已经无法像几十年前那样带来明显好处,只有开放才能获得强劲的增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黄薇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说,本次峰会主题中的“联动、包容”都体现了开放的思想。联动强调了当今世界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谁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包容则是说,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要把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纳入到全球化带来的福祉当中。要促进世界经济的开放,就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政策协调和国际经济合作。 发展:谋求长远包容性增长 杭州峰会也将是G20历史上发展特色最突出的一次峰会——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与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G20历史上最多的。 据悉,中方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出席杭州峰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关注发展问题其实是从更长远角度考虑世界经济的增长问题,也体现出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议题从短期问题向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延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发展在此次峰会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中国将全球治理惠及每一个人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包容性。从增长到发展是今年的一个重大突破,没有综合和包容的发展,任何增长都会显得空洞无力。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本次G20杭州峰会突出的发展特色也体现了G20这一平台的执行力。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说,这次G20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行动计划,既包括集体行动计划,也包括G20每个成员国别的具体举措和行动。“通过集体和国别行动拿出实际举措,将G20成员的工作同可持续发展议程统一起来,为国际社会做出表率。” “G20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国家领导人直接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参与、完整的组织架构、工作组的设定保证了G20的执行力。如果会议成果达成,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重大。”黄薇说。 绿色: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今年,中国首次将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推动建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以鼓励各方根据各国国情,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调动更多资源用于绿色投资。 “专门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有助于推动各方在融资安排上优先投入绿色领域,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提升全球的经济增长潜力。”姚枝仲说。 贾晋京表示,过去的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领域引发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交易行为过于关注快捷利润,忽视了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方提出绿色金融的重要原因之一。 浙江省和杭州市也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到峰会的筹备过程中。据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介绍,杭州坚持追求质量与节俭办会相结合,以现有场馆为基础,突出特色和环保等重点,对相关活动场地作必要改造提升。杭州还全方位进行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主城区的公交车全部用上清洁能源。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