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制作“长征颂”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专题> 相关阅读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江西迈入精准脱贫快车道,有啥大招?

2016-08-29 10:28:19 常妍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等,充分体现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当前,从发展阶段看,扶贫开发由单纯解决吃饱穿暖转到加快脱贫致富,进入了啃“硬骨头”冲刺期,从发展区域看,革命老区仍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2013年末全省精准识别119万户342万贫困人口,存在着贫困地区条件差、发展难度大,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的情况。如今。近三年过去了,江西精准扶贫情况如何?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在中央网信办举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中,人民论坛网(微信号:rmltwz)记者历时5天,深入江西省3县贫困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拉短板” 脱贫搭上“互联网+”快车

正如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提到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也开启了电商创新创业新征程。

于都总体农产品资源多,市场广,只是销售环节问题大,而发展电子商务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做好本土农产品的上行,开设了淘宝特色中国于都馆,自2016年1月25上线以来,现已入驻商家81家,特色产品13类。开馆起至7月份销售额达415万元。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于都目前已开设320个村级服务站,其中85个淘宝村级服务站,222个京东村点和13个农村e邮服务站,覆盖132个贫困村。于都县商务局局长郭清峰介绍说,截止7月底,全县所有村级服务站成交订单30.94万余笔,线上成交金额7230多万元。这种线下产品线上销售的方式,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还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于都电商孵化基地配送中心

  于都电商孵化基地配送中心

雷艳梅便是从北漂回到家乡创业,申请天猫店铺自2014年11月上线至2015年2月,短短4个月内卖出15万公斤脐橙、5万公斤柚子,销售额180多万元。探索出致富路的她积极带动乡亲脱贫,2015年5月,雷艳梅申请农村淘宝服务站获批后,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2015年当年销售额达260万余元。尤其是帮助贫困户,她帮助筀竹村丁流民销售脐橙5万斤,创收近10万余元,帮助筀竹村贫困户张赖发销售柚子3万斤,创收4万元,每年累计帮助10户贫困户,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展种植脐橙等农产品。

据悉,由政府出资租赁企业厂房打造的于都电商孵化基地主要为当地电商“创客”提供创业服务,对入驻园区企业前3年实行“注册、场地、信息、培训、网络、水电”六个免费政策。去年以来,于都县电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探索了“电商+扶贫+返乡创业”发展新路径。

“拔穷根”产业扶贫是核心

扶贫若只是“输血”和“大水漫灌”,很容易再次返贫,靠产业增收脱贫才能真正“拔穷根”。

在江西省,主要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等“五个一”模式,培植扶贫产业,促进增收脱贫。于都县光伏扶贫是脱贫的重要举措。对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性高,具备安装条件的贫困户,安装3000-5000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全额并网发电,国家收购电价的收益归贫困户所有,预计5年内还本,受益时间可达20年。

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万亩油茶

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万亩油茶

在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产业扶贫的抓手有“万亩油茶”基地,实行“五统一分”经营模式,通过股权分红、扶贫信贷资金入股等方式,辐射带动杰村乡452户脱贫,预计年增收5000元;也有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的“千亩蔬菜”,基地与企业、超市和学生营养餐供应链对接,直接带动30户贫困户种植蔬菜,通过反租倒包,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还有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的“百亩白莲”,吸纳27户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社员,并以市场价收购社员的白莲,预计亩年产增收4000元。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混合型的发展格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等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前种粮食只够家里人吃没啥收入,现在农闲时候来这,一个月能挣1800块呢”正在蔬菜大棚里除草的村民李考凤高兴的说。据悉,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按不同地类每年每亩可获得400-600元收入。基地给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2亩大棚,以及喷滴灌设施、种子、肥料、农药等,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

在蔬菜大棚劳作的村民李考风

  在蔬菜大棚劳作的村民李考风

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江西实践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工商资本或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产前领域(提供农业投入品)、产中领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流通及加工领域一直受到鼓励和提倡,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公司(企业)+农户”“公司(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就反映了这方面的实践探索。

“挪穷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于都县古嶂村危旧土坯房搬到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的陈佛生说,“去年,我家里有两件大喜事,一是搬了新家,二是30多岁的儿子终于娶到了媳妇。”与陈佛山一起搬进大桥新村的,还有142户。移民户可叠加享受多重优惠政策:对于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条件和深山移民搬迁条件的,可享受每户1.5至2万元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资金和每人4000元的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帮助办理每户5万元金融贷款(财政贴息两年)。目前,江西省已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旧居。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现有83.4万户农民告别了危旧土坯房,红军和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

不仅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搬进新房的华屋村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养蜜蜂”的产业发展格局,油茶种植面积300亩,蔬果种植面积176亩,养蜂300多箱,还设立了农村e邮服务站点,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同时,华屋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景点;大力发展采摘业为主的乡村旅游。

据悉,江西省陆续有24.6万群众“挪穷窝”,搬迁到城镇、工业园区和中心村。改革贫困户技能培训补助方式,由扶贫对象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内容、学校,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达20多万人。到2015年末,江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200万人,两年减少41%;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5万户,解决80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脱贫、旅游比翼齐飞

在于都岭背镇金溪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自2013年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园区务工、产业合作、直接帮带参与发展,吸纳20户贫困户入社开展产业合作和园区务工,带动50户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以油茶、脐橙、蔬菜产业为重点,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叶坪乡华屋村

叶坪乡华屋村

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全村119户家庭全是苏区干部和红军烈属的后代,是著名的红军村,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养蜜蜂”,发展采摘业,并充分挖掘自身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旅游。

让农村自己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资源,把农村传统农业办成休闲、旅游农业,这些资源是农村有而城市没有的禀赋优势。这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现实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含义。”在扶贫攻坚战中,江西省”输血”与“造血”并重,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积极探索脱贫新路子。据江西省扶贫办副主任涂俊伟介绍,2015年全省减贫72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200万。“十二五”全省贫困人口减少238万人,减少54%;贫困发生率由12.6%降至5.7%左右,下降6.9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迈入了精准脱贫的“快车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