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浙江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等各个环节的科学规范、基本制度和有效办法。 2003年,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其中把农村垃圾整治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五大项目之一。201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针对桐庐探索垃圾分类破解农村垃圾难题的做法,和省农办有关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调查报告,进一步作出部署,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等各个环节的科学规范、基本制度和有效办法。 目前,浙江省2.8多万个建制村, 集中收集有效处理村数25830个, 分类减量处理村数10529个, 3988355农户进行分类, 农户垃圾桶6548849个, 公共垃圾桶500112个,普通清运车14699分辆,分类清运车14551辆,大型垃圾清运车1203辆,分拣员、保洁员40311人,快速成肥机器725台,太阳能沤肥池230627个,无污染焚烧炉129个,沼气处理池428个,垃圾填埋场83824个。 目前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尽管取得不少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推进不平衡。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民生工程,很难做到“高大上”,个别地方需加强重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收集易、处理难。目前,不少市县的垃圾填埋场,处理城镇垃圾尚显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要求;由于经费不足、垃圾数量庞大,一些山区县很难实现垃圾集中分类和就地分拣。 二是政策体系不配套,管理体制需健全完善。少数乡镇(街道)只把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作为一项突击性任务来抓,还没有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部分干部认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比较难做,牵涉精力较多,管理成本较高。要优化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为目标的政策体系,构建符合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要求的财政支撑体系,统一思路、上下联动、协调推进,调动市县积极性,形成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和试点探索,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鼓励基层探索,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开展第三方环境保洁工作,建立规范的交易平台。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组织管理,形成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设施建设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到位。有些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备简陋,无法满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清运垃圾的村保洁车、清运车不达标,密封性能差。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不少山区乡镇、村的垃圾只实现了统一收集,有效处理有待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是一项公益事业,目前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合理、可持续的分担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 四是源头分类不够细,处理标准需明确。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普遍薄弱,对垃圾分类处理简单随意。农村垃圾处理终端的加工处理必须做到实现二次分拣、没有二次污染,出肥肥料肥效好、无污染。生产出来的肥料肥效如何,是否有污染,要经过权威机构的检测,不得由设备生产企业和供应商送检,必须由试点乡镇(街道)送检。 五是市场运作不充分,相关产业需培育跟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逐步推向市场,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政府给予部分财政补贴,垃圾处理企业最终自负盈亏,实现市场化运作。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垃圾处理由公益性服务事业转化为经营性服务企业。政府部门做好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扶持垃圾处理企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理清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的通知》有关要求,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做深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全覆盖。2017年全省要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必须加快推进剩余建制村农村垃圾治理。完善垃圾箱、垃圾房、保洁车、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加强农村垃圾终端设施建设,淘汰一批自建的简易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或焚烧炉等处理设施;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制订保洁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考核办法等制度,实现农村垃圾收集的正常运转。 二是做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2017年要在全省30%的建制村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为此,近期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调查工作,摸清试点项目及各类模式底数;召开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现场会,培育典型,示范引路,努力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制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意见”。完善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健全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三是做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摸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数量、规模、位置等情况,认真做实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工作。扎实开展村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堆放)场整治和修复。严扣细过,排查到位。提出整治规范、细化技术标准,加强工作指导,出台工作方案,分门别类提出整治措施和要求。根据排查情况,抓好具体措施落实,重新挖掘,或搬迁处理,或进行渗漏液治理,按照省里明确的时间节点,全面完成整治和修复。到2017年底,实现垃圾治理硬件设施建制村全覆盖。 四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申报工作。住建部推广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两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方法,要求做好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的申报。借农村垃圾治理的东风,建议每年公布表彰一批垃圾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是做精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和分类验收标准建设。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快速成肥机器、太阳能沤肥房等设施建设;加大垃圾桶、垃圾斗车、洒水车、垃圾分类清运车、农村垃圾巡逻车等购置;做到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分类收集车或分类处理终端;乡镇(街道)有垃圾分类运输车和有措施无害化的垃圾填埋场等。完善机器成肥检验、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规范要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验收标准,核定农村生活垃圾体系运行成本,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全程监控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分类和处理环节。 六是继续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经验成果。邀请专家破解机器存在的不足之处、确定机器生产的有机肥质量。继续在强化村规民约、支持各地建立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基金,形成农户源头分类自律和他律机制,以及生物发酵成肥的科技支撑、垃圾有机肥多元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 对策和建议 浙江省针对前期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发现的问题,加强调研,完善政策,推动立法,解决“要你分”的问题;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营造氛围,解决“我要分”的问题;加强指导,完善服务,规范标准,解决“怎么分”的问题;加强研发,培育产业,市场运作,解决“分为用”的问题;加强管理,健全体制,优化模式,解决“监管好”的问题。 一是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分类工作的财政投入,出台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技术创新和研发,引导社会力量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技术。 二是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宣传和教育。切实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垃圾分类是习惯养成,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同时把农村保洁人员纳入职业培训。在职业技院开设垃圾处理学历教育,提高从事垃圾工作业务水平。 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物业管理收费制度。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信息管理。运用网络技术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基础信息库,加强农村垃圾设施及保洁人员管理。 四是完善处理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鼓励将可回收垃圾分拣后卖给废物收购站。合理确定农村生活资源化减量化场站、焚烧、填埋比例,使生活垃圾在源头输出端按照资源化利用渠道分类输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置。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可持续性。 五是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政策措施。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配套系统,是农村推广垃圾分类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难度大,这是目前很多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现实情况。村头巷尾摆设一些垃圾分类箱,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逐步将初步进入市场化的垃圾处理企业从成长期导入到成熟期,扶持垃圾处理企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
相关阅读:
- [ 04-14]厦门市教育局正编写教材 垃圾分类将走进课堂
- [ 04-14]莆田东埔镇:渣土车偷倒建筑垃圾被抓现行
- [ 04-14]给电子垃圾找个好“婆家”
- [ 04-14][举报]莆田24景梅妃故里有人偷倒垃圾私自焚烧
- [ 04-14]垃圾分类,立法外还须综合施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