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强国梦与现代中国梦 ——众家评说儿童剧《幼童留洋记》
2018-11-12 15:49:08 来源:《福建艺术》杂志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编者按:福建省文化厅出品、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励志儿童剧《幼童留洋记》,讲述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詹天佑等人留洋求学的坎坷历程。该剧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蔡福军编剧,福建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导演傅磊执导。该剧曾于2016年入围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位列儿童剧组第一名,并受邀参加 2018 年 7 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展演和 2018 年度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艺术大会。 儿童剧创作历来是福建人艺的强项,这是福建人艺首次将历史题材用儿童剧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为观众呈现了儿童剧的又一片天空。该剧自创排时就受到各方关注,福建省文化厅也高度重视,以“火花茶会”等方式予以推动。现将与会者的发言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幼童留洋记》曾获得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6届戏剧二等奖和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该剧目还入围2017年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在儿童剧中排名第一,今年还将受邀于8月14日至15日赴北京参加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为了做好对剧目进一步加工提升工作,请各位专家就剧本的进一步加工提升,包括主题思想、剧本结构、人物塑造、台词以及舞台呈现手法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我们希望用“火花茶会”这样一种创作机制能使大家畅所欲言,通过大家的努力,力争打造一台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品质代表性儿童剧。 杨 翔(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一级演员): 这部戏是2014年5月根据动漫节上的一个本子改编的,那时想在原基础上进行改编,但是真正做下来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除了剧名是一样之外,内容好像怎么节选都不对,我们就决定自己从头来做。直到2015年底,在第七届艺术节上我们推出了这个剧目,获得儿童剧的二等奖,排在前列,其中导演、编剧也拿了几个奖。当时作为儿童剧还是不错的,恰逢中国第八届儿童节,还有阿西特基艺术年会的加入,据我了解,中国儿童剧全国选了8台,我们就是8台之一。 傅 磊(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编导部副主任、二级演员): 阿西特基艺术年会是全球儿童艺术研究大会,上一届是在开罗,这一届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拿到该艺术年会的举办权,又刚好赶上全国第八届中国儿童艺术节,所以在规格上比以往的中国儿童戏剧节更高。我们能够参加这一届的阿西特基艺术年会对我们主创来说压力也更大。因为这个艺术年会有来自前世界的儿童戏剧专家来北京参会、研讨。 蔡福军(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二级编剧、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这个剧本在我创作过程中也是非常创新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集体创作的。虽然有电视剧动画的前期,但是后面全部推翻,后期的剧本是傅导做的,改完以后我们才去报文化部的剧目工程。文化部觉得这个剧本不错,这种有份量的儿童剧还是比较少。 齐建华(福建省文化厅原副巡视员、编审): 这部戏在2015年第六届艺术节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反映也是好的。导演傅磊是很有想法的,导演获得了一等奖。这个题材很有意义,从历史背景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大清王朝当时是由容闳倡议的这个计划,在中国是第一个。容闳的外语是外国人教的,实际上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倒不是很了解。当时洋务运动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积极倡导的,因为确实看到了西方船坚炮利,原来的封建王朝确实受到了动摇,当时的清王朝除了腐朽之外,在科学技术上跟西方列强的差距也比较大。另外,当时的政治家、思想家魏源,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是洋务派,他推进了清王朝对外开放,具体措施中就有派出了数批的幼童留洋,第一批就是以詹天佑、容尚谦为代表,官费留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导思想,这个思想当时确实是震动朝野的大事,中国上千年、数百年的封建终于迫不得已裂开了一条缝,当时保守派都是反对的,富贵子弟基本都不愿意去,基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去。这批留学生一踏上美利坚这个新大陆确实感到很震撼,我觉得不仅是西方的物质,科技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冲突,这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化上的碰撞和反差对幼童的观念、行为、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剧烈的冲击,这也是清朝政府始料未及的。这个题材非常好,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很重要影响的一个事件,表现了在古老的帝国,在当时的形势下,很艰难地开启了长久封闭的一个历程。我觉得儿童剧很少见到这么厚重的题材,形式上也很少见,整个舞台也很顺畅,我觉得这部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首先在体裁上,说是儿童剧,但是严格地来说,它又不是儿童剧,因为孩子的年龄跨度是从十岁到二十二岁,幼童、少年、青年。还有在题材上,蔡福军没有写过儿童剧,在一段时间里面,它是发展的,从儿童到少年、青年,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题材上创作很有难度。这部戏更适合是小学以上的孩子看作为儿童剧我觉得除了它具有戏剧性一般特点之外,还应该具有儿童剧所具有的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符合儿童这个年龄段兴趣的心理,和儿童对事物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如果是这么现实的题材,这么严肃的主题,还需要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轻快的节奏,童趣也是整部戏的重点,基本上做到了,但是可能由于时间跨度的问题,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时不时有“准成人剧”的味道,表现在人物的台词上,有时出现成人化的说理性语言。第二个在人物思想上也有成人化的心理,这两个会造成“准成人剧”的感觉,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明显。希望题材上能够把握得更加到位,更加符合剧中人物的方式。 首先,第一批幼童到了美利坚,给他们最初的印象应该是火车,是否能有这么一个场景,我觉得火车在穿越美利坚的时候给孩子们的印象最深刻,如果在剧本上能够表现,同时这也给詹天佑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当时第一批的幼童是分到美国54所普通的学校,实际上这是幼童逐步融合、熟悉异域文化重要的过程,能否有所描绘,比如在美国人家里,这种近距离亲身碰撞,如果有一个小的场景,能够有心理、文化、思想上的差异冲突磨合等。另外我想能否有一个上课的场景,更适合儿童剧。另外时间跨度是十年左右,幼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说他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都有一个逐步转型转变的过程,从剧本上看这个过程变化好像至少不是太明显,感觉相对是静止的,实际上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学习科技,生活观念上我觉得是要变的,剪辫子是一个象征符号。他剪辫子,脱掉长袍马褂,心理上是逐步摆脱自己,追求自由的。 詹天佑的笔墨和他的形象不如容尚谦,容尚谦是容闳的侄儿,容尚谦的形象反而更丰富,心理的层次也更明确。詹天佑相对较弱,现在更多写的是他技术上的理念和能工巧匠这一面,心理层次相对比较扁平,如果写得更细致一点可能会更好。在主题上我觉得这个儿童剧是很有竞争力的,它有思想厚度,这个题材的把握上我觉得很符合现在,让中国改革开放的门开得更大,中国每年平均有30万留美的学生。这部戏我觉得很有竞争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