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第七届福建艺术节> 陪你品艺 > 正文

戏台再现人民公仆——众家评说芗剧现代戏《谷文昌》

2018-11-12 15:53:03  来源:《福建艺术》杂志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戏台再现人民公仆

——众家评说芗剧现代戏《谷文昌》

编者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2018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此次会演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本次会演汇集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建设兵团和港澳地区的40台剧目,福建省漳州芗剧团的芗剧现代戏《谷文昌》入选。

该剧于7月11日、12日在中国评剧院进行了精彩演出,得到高度好评,引发热烈反响。该剧曾参加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赢得一致好评,还在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赴京参加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并获“2018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

该剧自创作以来得到省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福建省文化厅多次以“火花茶会”等形式予以推动。此次展演期间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新斌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二十九期福建省艺术精品创作“火花茶会”,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围绕该剧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现将与会者发言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芗剧现代戏《谷文昌》入选“2018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同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这部戏创作于2015年,参加过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有一定的基础。这次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选调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漳州芗剧团对该剧进行了大的调整,基本上推翻了前面的框架,算是全新的版本,为了对该剧更好地进行加工打磨,还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吴兹明(芗剧《谷文昌》导演、一级编剧):

芗剧现代戏《谷文昌》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以后,省市各级文化部门都很重视,省里专门召开“火花茶会”为《谷文昌》做专题研讨。我们作为主创人员,为了更好地打造这个剧目,也开了几次研讨会,一个是从深化主题入手,把这部戏集中在为“敌伪家属”平反这条线索上,因为这条线很敏感,要如何不碰底线又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发动群众治理风沙。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很认真地研讨、修改。再一个就是挖掘人物的内心,使人物更有深度。抓住地域的风格特点,因为东山岛有其特有的海岛文化、闽南文化等,所以我们在挖掘这些地域特色、地域风情的东西时,都有做调查研究。再有,就是剧种化,歌仔戏(芗剧)是比较乡土的,《谷文昌》又是在漳州东山岛这里,所以我们抓住这个地域文化特色,使这部戏在视觉上会更具有可看性,努力地往有戏、好看这些方面去做。

姜志涛(《中国戏剧》原主编):

看完这部戏使我深受感动,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敢为兵灾家属说话,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人民公仆的伟大。我觉得这个事件抓得特别好,触碰到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有一点提议,就是台风那段的舞美,海浪把大堤冲开个口子,冲完以后一直开着,可见海堤冲毁得多大呀,所以这个是虚的,还得用戏曲的虚拟性,实摆在那反倒是没有想象中的灾害造成那么严重的程度。还有一个质疑,说无数句“走,挖井去”,一排人一人挖一个井,可以用特定的舞蹈动作代替挖井的场面。

整个舞蹈场面动情的地方,还显得平整。但是总体来讲,几段动情的地方,安排得都挺好。海姑那几段戏也挺好,特别是婆婆最后唱的,出乎意料,刚看戏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般的英雄人物,但没想到是这么一个宁可丢掉自己官帽,心中也不忘百姓的一个公仆形象,让我对他怀有由衷的敬意。

怀念旧战友对他的激励,用的次数太多了,有点分散,应该集中在一处或者两处,重复太多,就好像是面对这困难,想不出辙来了,就想战友。建议这个最多安排两次。

杨凤一(中国剧协副主席、北方昆剧院院长):

我觉得这台戏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戏,现在舞台上需要这样正能量的戏。第五场,风雨交加中三个人的出场,我觉得可以再处理一下,尤其是身段上再丰满一点,比如说哪怕因为风雨交加,哪怕用一个斗笠,或者用一个什么东西让他们舞起来。现在这场三个人物之间的感觉就只是在唱,动作也不丰满,是不是因为演员的功夫没有或者是身段不行,导演没给安排,但是第六场表演抢啊背啊所有的都出来了,而且把“三岔口”那种“摸黑”也用上了,我觉得特别棒。第五场就三个人在前面唱,这可能是我唯一感觉有点小小遗憾的地方。整部戏不愧为一部精品力作。

万素(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舞台调度跟舞美都不错,总体感觉舞台上很新、很活,但“挖井”不准确,要对台词进行修改,“挖井”可以改“挖水渠”,这个要强调。我看了一下剧本,我觉得植树方面的问题,这里面有点科学的成分在里面,因为有刘技术员,可以再描述一下,让观众看了以后增长一些知识,告诉观众那不是什么敌伪家属破坏,而是当时还没有掌握科学技术,所以可以在种树方面再把它说得更清楚一点。

舞台上的几个群众舞蹈都相当好,可能因为蓝老师不是武小生,所以肢体语言缺乏一点,在这部戏中有些场景有各种各样的摔,几次跳起来又要摔,可以再设计下,强化训练一下腰腿功夫,可以再给一点技巧。

“一碗鸡汤”那个地方要把戏做足,每个人喝一点,最后孩子说:“哎呀,太好喝了,还想喝”,像这样的细节,我建议再提炼一两个。

还有谷文昌跟妻子两个人那场戏也很好,就是后来她追出去给谷文昌送衣服的时候,那个地方处理得不太准确,因为谷文昌跟小潘他们三个人出来的时候已经穿了雨衣了,但是妻子拿着衣服,后来他把雨衣脱掉以后,又给妻子披上,然后又把衣服还给妻子,妻子下去的时候要把衣服带着,这个地方那件外套没处理好,感觉不太顺,建议把细节做得更细一点,不要让观众感觉到这个地方阻碍了他们的审美。要再把针脚缝得密一点。

总的来讲,好几个演员都不错,就是在演员的审美上还是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够给演员们强化训练腰腿的功力,因为还要再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希望还有提高。

还有小细节,比如“满头银发”,要让假发套的细节更精致。另外还有音响,因为之前看了很多地方剧种,感觉把音响和演员唱的都放得过大,这部剧里有的锣鼓点太响了,尤其是雷电的那一场。还有就是夫妻俩的戏,妻子唱了几句,突然一下子特炸,一定要注意这个音响。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在细节上还有上升的余地。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这部戏,概括起来就是“一人一点、双线双亮点”。一人指的是谷文昌,一点指的是现在的结构里面,围绕着敌伪家属的“帽子”去留问题来展开,这是我们从历史上重新看谷文昌的时候,显得比较独特的地方。双线指的就是为敌伪家属平反,还有就是植树造林、治理风沙。但是,我们现在是弱化了抗风沙,强化了敌伪家属的平反问题。双亮点一个是语言的介绍,比如我们的台词,海姑说的一句“比蒋伪还凶……”,我觉得是人物情节转机的一个点,也是剧中的一个亮点。还有就是,这部戏里面关于祭奠战友的那一场,这里面体现了地域风情、体现了干部的成长以及独特的人际关系,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戏。当然,里面有些问题,可能还比较突出。一个是关于敌伪家属的平反,谷文昌在这个既定的政策上,他要改变这个政策,他所面对的阻力是什么?是来自于他跟前的合作者、来自于他的组织、来自于县委的成员、来自于上级的压力。但是,我觉得这些都在海岛祭奠战友里展现了,紧接着又有一个过场,来展现集体会议的时候,大家是反对的,接着,我们也看到了来自他家庭的反对,所以在这里,我觉得这变成了一种重复,就像最后那场戏技术员跑掉了,其实还是在强化这种问题,这会让这部戏变得冗长、重复。可否把追技术员的这一场往前挪动,把海边祭奠战友和家里的这两场戏做一个分割和精简,对这部戏的构架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改善,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这部戏的双线,这样也能更好地与《焦裕禄》区分开来。《谷文昌》的治沙面对的是独特的环境,是在敌伪家属的“帽子”并没有摘掉的情况下,所以这两个事情纠结着的,那么在治沙的过程中,必定会牵扯到家属身份的问题,而解决了身份问题,就能给治沙提供更好的保障,所以,仍然保持双线递进的话,这个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突出。

再一个,时代背景介绍得不是很清晰,比如说在序幕,解放东山岛后,谷文昌来到东山当县委书记。而这些人就被当成了敌伪家属,这些都是从叙述中说出来的,但对于这一批人的身份认定,是可以解释的。我们要提出当时的东山岛还是属于海防前线,还有当初特定时代背景下,东山岛的复杂性,否则,我们交代的时代背景不清晰,引出治沙理念的话,我觉得仍然显得不够,应该把那种独特的社会环境、政治气氛强化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人的变化。

还有就是人的变化呈现得不够,无论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谷文昌也好,或者是赖东升也好,我觉得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环境里面,政治的这根弦是不能松的。我们从谷文昌的开场到结尾,看到的这个人物的思想是恒定的,这样就会造成这个人物的一种质感的消减。我觉得我们对于形势的判断,一定不能脱离时代,但是他最后超越了时代,这里面就一定会有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来自于他对这个环境里人的接触和理解,对于特定的事情交往过程中,最后才发现事物转变的现实。而这部戏里面却没有体现出这个过程。还有,这部戏里面的行当,需要更多更充分的表达,而不是一人主唱,其他人虽然都有一些唱段,但是你会觉得这样一个段落的表演,其实对于人的形象是没有太多的塑造的,比方谷文昌的妻子、技术员,特别是技术员,前面几场完全是龙套似的配景,到最后,他突然唱出一大段内心唱段时,你会觉得这里面没有任何的伏笔。所以,我觉得人的成长跟变化是不够的,包括海姑,前面也有一些她的反映,但人物形象却很不连贯。我觉得我们对于谷文昌的人物塑造,他是偏于人性化一点的,那么他在面对既定政策与现实的情景下,需要一定的反思、震动和变化的,他需要通过一些现实的感触,来转变自己的一种认定。

我觉得二度创作跟这个文本,还有一定的距离。有时候我们在创作文本的时候,感觉一些词或道白是顺的,可是当呈现在舞台的时候,看上去就有些别扭。演员在进行个体性的表演跟道白的时候,有时候显得有点粗糙。我举一个例子,就是那个阿婆说“你们为什么不早来……”她是指着谷文昌说,是以质问的方式,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类似阿婆这样的弱势、边缘群体,他们大多是忍辱负重,甚至于委曲求全,所以,这样的指责是不符合阿婆的这种人物形象的。还有,出现群体性的舞台,不是形象的,更像是一种龙套式的场面渲染。在现实题材里面,群体性的舞蹈不应该只是舞美的一个部分,就好像我们在展现渔家女劳作的那一场,前面有人在说话,她后面在做这些动作,虽然视觉感觉是好的,但是对于那个情境里面的那些人,是有束缚的。在现代戏的舞台上,每一个形象都应该是带着人性的真实度来进行表演的,所以,我觉得好多群体性的场面或舞蹈,在这一方面的表达都不太够,包括那场台风、还有刘技术员出场里面的身段调度,我觉得太过于程式化了。我觉得现代戏的表演,之所以要有戏曲化的特质,就在于节奏的把握。但我们这种程式化的东西,相反的,会跟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还有我发现这部戏里有一场戏,对白特别多,不是说用方言,就能保证戏曲化,或者是说唱一些曲调就是戏曲化,所以,主创团队还是要有更多的一些理解。

最后,再谈谈对一些细节的感想。谷文昌为海姑解开绳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海姑,让你受委屈了……”那时候,整场就只有海姑在做反应,这是一个很动情的地方,但是谷文昌跟前的人都没什么反应,这个就不是现代戏应该有的东西。这里面需要谷文昌跟前的这些人,来跟着海姑做一个震动的表达,是要有所回应的,这里面需要注意一下。我注意到,演员在舞台上的时候,很多都是立挺挺地站着,这对我们这样的舞台人物呈现有点不够。再一个,是祭奠战友的那一场,我觉得还可以精致地打磨,因为这是两个干过革命的人,面对同一个政策,同时面对同一批他们身边牺牲的战友,要展现他们的感慨还有意见上的分歧。我觉得这种人性的走向到后来只是出于战友情来支持谷文昌,这是弱化了,恰恰在海岛祭奠的这一场,是最好展现两个人彼此初心的地方。这里面应该增加两个人共同的反应,然后让两个意见相左的人最后走向团结。而且,我们祭奠海岛的这一场戏,我们出现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我觉得兵灾的概念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到了后来还有两三场戏在渲染这个的话,我觉得就不够。因为一旦兵灾家属这个概念形成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这个政策、这一批人要得到变化的时刻。因此,我建议这个海岛祭奠可以稍微地往后挪,把技术员的那场放前面一点,来增加植树的困难,为敌伪家属平反的这条线推波助澜,到最后,海岛祭奠的时候就真正成熟了,那这个帽子就摘掉了。还有,在祭奠战友这一场,要多体现人性化的东西,因为每一个参加革命的人,他们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也有可能会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这些敌伪家属,他们仅仅是因为亲人被抓到了台湾,就被扣了这么一顶沉重的帽子,就被认定是坏人,那我觉得他们这些敌伪家属的身份可以和革命烈士的这种身份多元化进行一种呼应。还有就是喝鸡汤那一场,那个孩子喝鸡汤的动作,有点过于夸张,这种渲染感觉还是不够美。到了第五场的时候,谷文昌的妻子出场了,我觉得这是人为地在加戏了,感觉妻子的出现,没有给这部戏带来更多的亮点。还有就是那一场台风的时候,谷文昌有一大段唱,我觉得那一段唱的安排布局感觉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家的情绪,因为他感慨树苗的那段唱,前面是没有铺垫的,他的这种感慨就变得不够吸引人。

赓续华(《中国戏剧》原主编):

芗剧《谷文昌》的线索要比话剧《谷文昌》来得集中一些,主要集中在为敌伪家属平反上。这也是这部戏最为震撼人的一个地方,因为那个时期的敌伪家属,是非常痛苦、生活黑暗的人群,所以抓住这一点来写,这是对的。整部戏在剧种化、戏曲化、地域化做得不错,如今到达了这样的一个高度,已经是很好了,要保持下去。

这部戏,我觉得在人物的开掘上还不够准确。这些所谓的敌伪家属,我感觉是一班公社社员,他们比不是敌伪家属的人活得还滋润,如果你想给他们翻身,这个定位不够准确。因为那个时期的敌伪家属,应该都是灰溜溜的、夹着尾巴做人的,但在这部戏里,包括戏耍刘技术员,虽然这样感觉有情趣,但是这个人物对不对就值得再思考一下了。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在要救济粮的时候,就好像现在的拆迁户,很理直气壮,这也是不对的。他们作为敌伪家属,应该是通过现实中的困苦来给谷文昌带来震撼,并得到一种同情,来为自己的平反做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摘帽这件问题上,特别需要层层剥笋、深入开掘,让这些人痛苦越深,摘帽的时候才越有冲击力。我觉得兵灾是不亚于得病的,在当时的那种政治背景下,那种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为这些人平反的时候,我们需要谷文昌的政治反思,这需要一种过程,一种人性化的挖掘,所以,建议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这部戏中,游队长可以喜剧化,但是不要漫画化。我觉得喜剧当中要有善的东西、阳光的东西、好的东西在里面,漫画给人一种很烦的感觉,我觉得游队长这些人物要喜剧化处理,因为他跟这些人其实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我现在就是觉得游队长有点烦。我觉得谷文昌出现在东山的时候,还是很有土壤的,这里出现了一帮善民,因为刁民出不了好官,你坏他们比你还坏。谷文昌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他哪一点让你称赞,我觉得还没写到那种地步。所以,这部戏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工一下,写出这个人物在那个时候怎样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又呼应了党中央要求的党员应该要有责任、有担当、敢于迎着困难上、敢于啃硬骨头的这样一种东西。

还有就是唱的问题,我觉得这部戏在唱腔方面,女声唱得会比较好一点,因为男声唱,让人感觉就是有点高,有时候还有点飘,我觉得要稍微把调降一点,再深沉一点。不过我们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就是在男声的唱腔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一点。

谢振强(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这部戏的音乐方面,地域特点比较鲜明,唱腔还是能听出当地语音的特点。音乐方面的表现比较有戏剧性,强调的是一种细腻、细节的表达,不是听着很平庸、大同的语言,还是很个性的。配器方面,我觉得这个乐队是一个不太成编制的乐队,我们用西方作曲技术,让这个乐队来表现,还是有一些局限。从音乐方面,这部戏从舞台艺术精品的程度来打造,还是很有基础的,音乐是最好的一个部分。但是还是得提点问题,主旋律很好听,给人印象深刻,这个主题跟唱腔都是相互渗透的,但是念白的配乐,通常用弹拨来做念白的配乐干扰性是最小的,但是好像念白基本上是拉弦和管乐,这样的话,会对听觉上形成一种干扰。

我建议,下次开座谈会的时候,能有一个作曲家在现场,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共鸣,戏曲不只是剧本,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有条件的话,乐队再加强一点弦乐会更好,现在感觉乐器配置有点不成比例,这个需要作曲老师再进一步琢磨。

赵伟明(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

这部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就是漳州是谷文昌事迹的原产地,从漳州推出来的谷文昌的戏,是跟别的一般团体来搬演是不同的,展现了福建文化和闽南文化,以及戏曲艺术家们的政治担当、文化担当和艺术担当;第二个,我觉得这部戏的思想意蕴厚重,表现了谷文昌作为历史时代的先锋人物在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还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再一个就是故事情节集中,一人一戏一线到底,我觉得他好就好在能够集中地展示角色的扮演、行当的扮演、戏曲歌舞化的形式,还有利于紧紧扭住敌伪家属转换成兵灾家属,而且是谷文昌和他的老战友干仗干出来的想法,这个我觉得是很有亮点的。

该剧的艺术特色还是鲜明的,因为我看过一次录像,再对比这个现实舞台,我觉得是更好了。戏中追赶刘技术员这个场面,很紧张、激烈,有点滑稽调笑,但我们要时刻注意分寸,虽然行当是对的,丑行没问题,但是分寸还是要再斟酌一下。

舞美方面,整个舞台还是显得压抑、沉闷、昏暗,该万紫千红还是得万紫千红,不要受当时一些因素的影响。我觉得布景还是可以做得再精致一点、精美一点,现在天幕深度不太够,色彩对比也不太养眼,情景深度也不够,平台立面的感觉,那个海堤的立面,和适度也需要再斟酌一下,礁石的美感不够。还有,谷文昌和妻子的这场戏,我觉得有点弱。我建议,这个家一定要像个家一样,可是谷文昌回家,他跟妻子说的还是工作,这就感觉没有人话了。还有他让妻子回老家,这个似乎不合情理,他妻子可是要撑起家的半边天的。再一个就是县委常委会太简单了,你能把他们领到海边吗?县委会里县委得干起来,谷文昌就在那边不说话。这些人该争执就争执、该唱的就对唱,最后唱完“啪”,谷文昌一句话“我坚持我的意见!”然后音响来一下子,这个瓷杯子一响,“对不起,同志们,我发火了!”即切光,再转过来喝这个酒。人都是有情绪的,谷文昌也不例外。

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谷文昌的两个功绩,一个是治沙,一个是为敌伪家属平反,我觉得这两个矛盾是谷文昌很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所以在为敌伪家属摘帽子的时候,这也是谷文昌解放东山劳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这个题材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心态,为敌伪家属平反是谷文昌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这两条线结合得不是很好,感觉谷文昌对这个事情的认识过程不清晰,产生这个问题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政治环境不清晰,所以这部戏缺少那种发展的过程,这个人物就离开历史真实了。还有一个就是敌伪家属的这种伤害都是表面化的,也不清晰,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还不能达到感动中国这样的一个高度。那我们要怎样把这部戏、这个人物给写深、写透、写得激动人心,然后高度的剧种化,让芗剧《谷文昌》变成我们芗剧剧种一个新的代表剧目,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正在路上。有些场面的合理性也是比较怀疑的,比如说刘技术员那场扒裤子的戏,看着就感觉很别扭。这里面哪些是兵灾家属,哪些是基本群众,交代得不清楚。他们之间的那种关系很模糊,这个刘技术员是很重要的,谷文昌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相信科学、相信技术员的力量。所以这后面的情节设计得非常好,台风过后他有九棵树,抗住了风沙和海浪,为这个成功植树做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但是这整个的铺垫,我觉得还可以再继续深化。有一点不太明白,就是谷文昌一出现就答应这些老百姓,感觉这里没有一个过程的交代。这部戏给人的感觉,有两个事件的结合,但是结合得不是很密,为敌伪家属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没有层次感。

谷文昌是一个成长的人物,不是一下子就知道了一切,是在感受到了错误的现实,才站出来要为这些敌伪家属平反摘帽子的,但是这部戏,缺少了这么一个过程。舞台方面,在表现地域特色,胆子要大一点,表现我们的山河可爱、海岛风情,给观众一种视觉的享受。这部戏的问题还在于比如风沙、海浪等等,这些东西是动的,但是我们台上呈现出来的还是静止的,这个问题要想点办法,解决好了,就会更上一层楼。我们不搞大制作、不搞铺张,好戏不在于外围的包装,我们当成是一种艺术上的探索,把这部戏的特殊的环境,通过一种很简约的、富于想象力的一种处理方法,让这个动和静的问题能够处理得更好。

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中宣部、文化部以《谷文昌》作为第二批基层院团演出剧目,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现在很需要谷文昌这样的书记,对于现在的漳州,当年像谷文昌书记这样带领当地百姓改变贫困、改变风沙面貌,漳州有义务也有责任排练以谷文昌为题材的芗剧。

一点建议,切入点和角度很好,在某些方面可以有所增减,有些地方没有讲得很圆,有的地方还没完全挖掘出来,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兵灾家属的平反问题,解决方式有点生硬。第一场戏可以再推敲切入点,有些细节比较硬,可以后期再研究改进。在主演形象方面,在唱念做打方面,动作幅度大了点,需要根据人物原型的性格,需要把握节奏幅度,有些地方会比较硬,可能跟唱词有关,唱词可以更走心点。我认为这部戏非常值得排,漳州有责任排这部戏,不断打磨,再接再厉,预祝改得更好,演得更多,走得更远。

姜彤林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台上整体气质很干净,舞美用色和整体格局比较舒服,尤其是暖景的梯次感做得很好,包括有地方特质的色彩舞美提炼,有很精细的考虑,很有想法和个性。

有两点建议,第一是对于谷文昌人物的两次背影,给得不够清晰,背影不够精致。第二背影(尾场)是否有区别,两次背影并不够,建议对背影设计再度考量,更加立体地呈现给观众。第二是平反后下跪场次,对于下跪的节奏和时机应该再考量下,建议二度创作多加考量,这部戏的前景很不错。

景俊美(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

对于把现实题材做出精品需要更多考量,要体现现代人的生活,反映现代人的喜怒哀乐。这部戏在形式上非常好,芗剧在剧种上非常鲜明,人物刻画上也非常好。在人物戏份上,主演可能太累,生旦戏和丑戏可以均衡点,关系处理得更加有趣点,可以多挖掘丑角的特点。主演人物情感表现是否能更加张弛有度,人物一直处于高位,情感多处在较高层次,可以多加一些层次感,可以让主演不至于太累,也让戏的看头更多。还有就是“跪”处理上,需要更足的情感铺垫,不然观众会难以接受,合理性需多加掂量,稍作调整会更好。希望这部剧在最后一场的节奏上再雕琢下,让故事节奏性更紧凑。

张静(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提几点建议:首先前面铺垫太长,谷文昌从序幕短暂出现到演出20多分钟才正式出场,这段的铺垫有点长;二是谷文昌家庭部分,谷文昌妻子的人物设置,建议主创考虑谷文昌妻子的戏份和作用问题;三是追刘技术员那段,刘技术员和游队长两人在沙地上的动作幅度表现不同,刘技术员呈现的是走得很费劲,而游队长他们相比较就走得自由,同一个地方,不同呈现,我表示有点疑惑;四是戏里面的喊话太多,希望对这些喊话调整,让这些喊上喊下有些变化;五是谷文昌戏有点太满,人物绷得太紧。

王亚勋(北京演艺集团艺委会副主任、一级作曲):

一点期待:一、第一场“皮”厚了点,谷文昌人物在序幕作用小了点,事少了点;二、第二场在刘技术员指导种树场景中,队长可以在喊话中强调下,刘技术员不认真做好种树工作的后果,为后面刘技术员逃跑做下铺垫;三、跪得不充分,对于要不要跪需要再考虑;四、背景房子没什么变化;五、音乐表达不够充分,无法表达谷文昌的情怀;六、现代戏表演方式硬的东西不要太多,谷文昌形体特征,独特性是什么多加琢磨,找到些谷文昌的特征;七、追的场景设置,技术技巧应用很戏曲化,很有想法,但不是很舒服,需多加琢磨让它合适点。

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

几点建议:一、前面几场比较紧凑,到书记个人自我反思场次有点松,比如家庭那场排在还未去地委之前可能更好;二、对于剧中台风来以小树苗为重,而不是以人为重的情节设计不是太理解;三、树苗刚种容易死掉属正常现象,就此责备搞破坏,扣上敌伪家属帽子不是很合理;四、刘技术员逃跑情节,以岸上动作为主,显得生硬,如果有一些海里动作可能会更合适;五、一些情节的设计,台词可以更温情点,比如刚开始解放军追被抓壮丁时,怎么赶怎么追都没有追上,如果书记讲“不是你们是敌伪家属,而是我们没追上”这样会更加温情大义,而不是都是许诺,拍胸脯,这个尺度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六、这部戏还有许多挖掘的点,可以思考怎么把冲突做得更加尖锐,比如被抓的壮丁有没有书信或者有没有人试图游回来,可以挖一挖,让故事好玩好看,有进展,有推度;七、剧中的生产队长,民兵连长等反派人物很真实,符合阶级斗争时代背景,相对而言谷文昌显得有点假,可以多一些谷文昌如何跟环境斗,让人物更加丰满,看看怎么分解谷文昌戏份,看看是什么时候出场更有戏剧性,怎么把戏曲情节和戏曲冲突做得更好。

王文胜(漳州戏研所所长、漳州芗剧团团长、一级编剧):

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点评,真的是受益匪浅。一直以来,这个剧目的两条线总是交织得不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谷文昌在对敌伪家属认识这个问题上,有点先入为主。福建省的一些专家,跟北京的专家、老师的评价还是相对统一的,在这个问题上,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他确实缺少一个转化和认识的过程,我觉得要怎样把这一点做好,对于剧本的整体结构会有所改善。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各位专家的点评,体现了专家们对艺术的真诚、敬业、不辞辛劳,大家的点评非常到位,我们都听进去了。这部戏一路走来,承载着方方面面的期望,我们去年就把这部戏列入“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前抓好剧本创作,福建省文化厅多次以“火花茶会”等形式予以推动。今年我们又以这部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为契机,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新版芗剧《谷文昌》创排。这次入选是新版本出航“试水”,所以各位专家的意见尤为重要。希望各位专家今后多到福建采风和深入生活,多多关注并支持福建艺术创作,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杨 凡 何 慧 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