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被新冠病毒“偷走”的味觉和嗅觉还能回来吗

2020-04-01 10:00:27 作者:于紫月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许丽蓉   我来说两句

实习记者 于紫月

无独有偶,同样感染新冠病毒的英国卫生部次长多里斯也曾表示,自己同时丧失嗅觉和味觉,并发推特称只能分辨吃喝的东西是冷是热。事实上,韩、德、美等多个国家感染者出现味觉、嗅觉功能衰退甚至丧失的症状也频见报道。“过去4天闻不出任何东西。”3月23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27岁法国籍选手戈贝尔在推特上写道。他是NBA球员中第一例被检测出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他相信新冠病毒是致使他丧失味觉和嗅觉的罪魁祸首。

这是否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症状?通常什么原因会导致人失去味觉和嗅觉?丧失的味觉、嗅觉是否能被医治好?

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发

味觉、嗅觉丧失或衰退会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症状吗?目前国际上尚未定论。

3月21日,英国鼻科学会主席霍普金斯与英国耳鼻喉科协会(ENT UK)主席库玛在ENT UK官网上发文称,有新的证据表明嗅觉丧失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之一。目前他们正在向英国公共卫生部门通报有关嗅觉丧失的信息。

文章称:“来自韩国、中国和意大利的充分证据表明,相当数量的新冠感染者已出现嗅觉缺失或衰退的症状。据报道,德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确诊病例患有嗅觉缺失症。韩国检测范围更广,约30%的轻度病例主要表现为嗅觉丧失。”

近期,我国也出现了相关症状的报道。3月26日,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报道,台湾200余名确诊病例中,有5例境外输入病例出现了味觉、嗅觉丧失。但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的态度相对保守谨慎,表示这些症状以前较为少见,已经提醒临床医师特别留意。该中心疫情监测组组长周志浩表示,味觉、嗅觉丧失是否由新冠病毒感染引发还有待查证。

事实上,味觉、嗅觉丧失或衰退可由多种原因引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秦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起成人嗅觉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肺炎等,引起这些疾病的病毒可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嗅区感觉上皮,还可对嗅觉传导通路的感受器和更高层的皮层区域产生破坏,引起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感冒时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感冒痊愈后有些人嗅觉恢复,还有部分人嗅觉没有完全恢复的原因。

“其次,鼻腔内的阻塞和炎症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疾病可导致嗅觉感受区域对外界的刺激降低,可出现嗅觉减退。此外,头部外伤、颅内和鼻内肿瘤、鼻部手术、一些化学药物和老龄化也是引起嗅觉减退或丧失的原因。”秦贺指出,同理,味觉障碍也可能由病毒感染、舌部病变以及外伤等多种原因引发。

多因致一症,正因如此,上海五官科医院鼻科主任医师郑春泉、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埃里克等多位医师认为,新冠病毒与味觉、嗅觉丧失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病毒感染情形治愈率高

嗅觉和味觉是人类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秦贺看来,正常的嗅觉和味觉可以起到识别、报警、增加食欲的作用。丧失嗅觉和味觉,除了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营养食物摄入,也会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影响社会交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不论新冠肺炎是否是“真凶”,患者能否“找回”丧失的味觉、嗅觉,无疑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对于病因明确的嗅觉障碍,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秦贺表示,由鼻腔内阻塞或炎症疾病引起的嗅觉障碍,通过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措施,如药物和手术治疗,多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嗅觉和味觉障碍,有较高的治愈率,有些患者不用药物治疗也会恢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永久性嗅觉和味觉丧失,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一定的药物治疗和嗅觉训练来促进嗅觉和味觉的功能修复。然而,对于老年性嗅觉和味觉障碍,相关训练有一定的效果,但预后较差。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的味觉、嗅觉损伤能否治愈,尚有不确定性。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小儿感染科主任黄立民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经恢复味觉或嗅觉,表明有些人的味嗅觉损伤是可逆的,但是否所有人都能恢复,目前还不清楚。

此前,纽约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琼恩·拉普克曾就戈贝尔味觉、嗅觉丧失这一事件发声:“这种症状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对于新冠肺炎来说,这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所幸的是,3月27日,NBA犹他爵士队宣布,戈贝尔已然康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