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先锋】王加碧:“晋江精神”的践行者
2022-09-22 09:10:11 来源: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东南网 责任编辑: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
编者按:为喜迎二十大,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东南网推出系列报道《爱拼敢赢 不负戎装——泉州市退役军人创业故事展播》。他们戎装虽脱,军魂犹在,在“新战场”筑梦远航;他们退役不褪志,艰苦创业,建功新时代。在泉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创业沃土上 ,他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谱写了不凡的追梦人生。9月13日起陆续推出泉州市10位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今天刊发王加碧的创业事迹。 只要一有空,王加碧就喜欢到安海镇前蔡村的老房子去看看,或者在安平桥边走上那么几步。对他而言,家乡在生命中占据尤其重要的位置。 1958年,王加碧出生于晋江。凭着对军人这份职业的热爱,他如愿加入了部队。回乡后,王加碧着手创业,组建过塑料厂,后来加入企业,随企业发展走过数十年。其间,他满怀赤诚,热心公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军人的素养。 “晋江精神实际上就是拼出来的,没有拼就没有机会。” 怀抱梦想入军营 成为一名军人,是王加碧从小就有的梦想。 读书的时候,每当看见有军人从部队里回来,全村的小孩都会倾巢而出,跑到军人家中去看热闹。那时,王加碧就总是和同伴们憧憬着,有一天能够将这一身军装穿在身上,回村迎接孩子们羡慕的眼光。 从军的想法就这样在王加碧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1976年,他如愿加入了部队。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天,王加碧喜出望外,当即蹬上家中的自行车,骑行着穿越大街小巷,将亲友的家门一一叩响,告知即将入伍的好消息。 村里的小广场内有个旧戏台,常常会有戏剧表演,王加碧总喜欢早早地拿个凳子或者席子去占位置。令他印象至深的是,那天晚上整个大队都到戏台边上去看电影,以此欢送新兵入伍。 部队环境的艰辛,王加碧在出发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当时的交通不像如今这般发达,王加碧和同伴们坐上的是一辆拉煤的闷罐车。在车上睡了三天三夜后,他们总算抵达了目的地江西,只不过都挂着一张被熏得黑漆漆的脸。 训练十分辛苦,但凭着对军人职业的热爱,还有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王加碧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战争局势变得紧张,各个部队开始抽取战斗骨干,为国家输送兵力。 前线凶险异常,一不小心,可能永远留在前线,但王加碧一心想的是为国尽忠,冲向前方,于是当即写下申请书交给组织,得到了组织的批准。带着这份信任,王加碧走上了战场。 曾经有一次,王加碧在猫耳洞里“几乎被埋了一个月”。听着飞机在头顶上空盘旋的轰鸣声,感受炮弹撞击地面带来的每一次震动,王加碧也有过害怕,但他靠着内心的坚韧挺了过来。 退伍回乡创实业 王加碧说,那个时候上战场,是绝不敢让家里人知道的。 尽管极力隐瞒,王加碧还是没能瞒过自己的父亲。去江西当兵,不久到了湖南;在湖南两个礼拜,又转向了广西崇左,而崇左已经是边境了——王加碧的行踪,父亲看在眼里。他心里清楚,儿子是去打仗了,而且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没办法,父亲也只能暗自悲伤。”谈起父亲,王加碧笑了,声音里却有几分哽咽。 虽然父亲已经不在了,但他一直都是王加碧的榜样。记者随王加碧来到了村子里的一座古厝内,那是前蔡村的王氏基金会,房屋门口写着“八闽第一家”五个大字。王加碧说,基金会会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一点红包,以此送去关怀和慰问。 “当时我父亲在,很多都是我父亲捐的,上面第一个名字就是我父亲的。”王加碧上前一步,指了指芳名录右上角烫着金的名字。 1981年,王加碧光荣退伍,结束了五年的从军生涯。受到了军营生活的影响,也是想着向父亲看齐,他和几个战友商量着,组建了一所退役军人塑料厂,成功帮助百余名退伍军人就业。 1982年到1984年,各式各样的民营企业陆续开办。借着民营经济的东风,王加碧来到了“鞋都”陈埭,加入了在当时仍是家庭作坊的361度的前身。正是看重军人踏实的品质,得知王加碧是一名退伍士兵后,创始人丁建通便大胆放心地把许多事务都交给了他,包括资金的管理。 “那个时候我们一个设计师也没有,都是老董事长自己亲手设计的。走在路上,他总是在看别人的鞋子,看别人的后脚。看完回来后,就能根据自己的印象将鞋子画出来。”谈到这里,王加碧的眼里满是敬佩。老董事长的行为激励着他,让他明白要想成功,需要的是自信和坚持。 保留赤诚赴热爱 在王加碧的回忆里,刚开始创业,是不分白天黑夜的。 “货柜车一来,就算装车一个晚上到天亮都要去装。不装车的话,等船开走了,货就出不去了。”王加碧说,当时固然是很辛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2003年后,公司开始慢慢驶上了正轨,并于2009年上市。 由于年纪渐长,王加碧慢慢地退居二线,开始做一些和后勤相关的工作。 事业上有了成绩,王加碧也不忘回馈社会,帮扶困难老战友,为老家困难老人捐资,不少公益背后,都有他默默的支持。2019年,王加碧和弟弟向前蔡村老年人协会捐资10万元,向全村185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敬老金,每人500元。 虽然已经退役四十余年,但王加碧始终保留着心中的赤诚。在部队时,王加碧结识了一位江西吉安的战友,两人曾同班三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现在,他们仍经常通话,尽管聊的都是些家常话题,流露出的真情却温暖人心。 平日里,只要有闲暇时间,王加碧都会到处去走走看看。按他的话来说,“晋江人是闲不下来的”。记者跟随王加碧的脚步,来到了安平桥边,公园里的老年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有人感觉王加碧的面容有点陌生,便上前问他:“你也是咱们安海的吗?” “是啊,我是前蔡村的!”王加碧挺直了胸,骄傲地回应道。对于脚下的这片热土,对于自己长大的家乡,王加碧怀有着热爱。他常说,晋江精神那就是一种敢拼的精神。而他也始终没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 “当兵到现在45年了,依然忘不了那5年。到现在一把年纪了,偶尔还走走正步呢!”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迎着阳光踢着正步,王加碧仿佛还是二十多岁的那般模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