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祼官”是为消除官场“负能量”
2014-07-30 09:36:1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龚錾瑒 刘宝琴 |
分享到:
|
一、热点事件概述 7月14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报道,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情况时再次明确提到“裸官”问题,称厅处级领导干部“裸官”较多,离退休领导干部在社团组织兼职过多。一些领导干部与商人交往过密。 据媒体报道,“裸官”治理已被中央提上议事日程。今年上半年,中组部下发《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重新定义“裸官”概念,并首次明确5类重点岗位“裸官”需清理。近期,至少有10多个省份启动了对基层裸官数量的摸底。 7月16日起,媒体报道今年第二轮巡视就已提上日程。中央巡视组将对广西、上海、青海、西藏、浙江、河北、陕西、黑龙江、四川、江苏10个省区市开展常规巡视,同时对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一汽集团开展专项巡视。在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此轮巡视要重点发现买官卖官、带病提拔、超编制配备干部和“裸官”等问题。 二、“裸官”话题相关舆情走势分析 7月1日以来“裸官”话题媒体关注度 7月14日以来“中组部明确5类岗位裸官需清理”话题微博关注度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裸官”相关话题是近年来网络上热度较高的话题。 自今年7月初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专栏集中公布了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反馈情况。7月14日15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新闻头条栏目发布了情况通报《中央第九巡视组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情况》,该文章再次明确提到“裸官”问题,称厅处级领导干部“裸官”较多,离退休领导干部在社团组织兼职过多。一些领导干部与商人交往过密。该消息引发各方舆论强烈关注,许多媒体在转发此消息时多侧重强调福建裸官问题严重内容,如@人民网就以《中央巡视组:福建厅处级领导干部“裸官”较多》为题对此消息进行转载并配上了一幅非常形象生动的漫画图片。当天的相关舆情出现快速升温态势,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300篇,相关微博接近6000条。 7月15日,《南方都市报》在报道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情况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央逐步整顿裸官的基本历程,称“裸官”治理已被中央提上议事日程。而今年上半年中组部下发的《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已成为相关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指导文件,该管理办法重新定义“裸官”概念并首次明确5类重点岗位“裸官”需清理。中央对裸官问题的处理情况迅即引发许多网络媒体的大量转发和网民们的热烈讨论。带动相关舆情加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暴增至超过2400篇,相关微博超过2.58万条。 7月16日,相关舆情热度开始出现回落态势,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温区间。截止到7月18日16时,此话题的单日相关网络新闻接近700篇,相关微博超过5300条。 7月20日起,《财经》杂志2013年10月13日推出的《中国“裸官”报告》在微信等网络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带动相关舆情再次升温。 三、网民热议“裸官”标准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网民们对中央清理“裸官”政策的态度可分为三类:持支持、肯定这一政策观点的网友占绝大多数。网民们对中央严查裸官的决策表示坚决支持,认为“裸官”危害国家安全,蕴藏贪腐危险,“祼官”是中国最大的负能量,该办法将把反腐推向更深层次,让老虎苍蝇无处藏身”。反腐应从治理“裸官”开始。同时处理“裸官”不应再局限于特定的级别和岗位,对各级“裸官”都有必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还有网友表示,不仅“裸官”需要清理,提拔“裸官”的领导干部也应接受调查。 部分网友对这一政策的可执行性持观望态度。有网友表示,如果好的政策没有被贯彻落实的话就只是纸上谈兵。“裸官”的范围广,清理的工作量大,最后的清理效果有待时间检验。还有网友认为,裸官的存在折射出我国行政体制的问题,清理“裸官”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而在“裸官”是不是都是贪官问题上网民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之父、知名网友“郑洪升”就在微博上发问:“有没有孩出国留学,老婆不放心,跟着去照顾,而当官的本人保持清廉,一尘不染,像焦裕禄一样扑下身子,不愿出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裸官?”在随后的跟帖评论中,多数网友表示,这样的“裸官”还真没有。有网友总结:“裸官的本质是对自己的国家缺乏信心。” 四、专家观点:“裸官”是腐败案件中的高危人群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裸官”并不等于贪官,但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杨建伟曾表示,“裸官”不一定是贪官或作风有问题,但公众对公职人员的政治伦理要求很高。最高检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八成贪污案跟“裸官”有关,其中一半经济案件占40%,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类案件的占比高达80%。虽然不是所有“裸官”都腐败,从过去查处腐败案件的情况来看,“裸官”的确是腐败案件中的高危人群。 新华社2012年8月一项调查显示,出逃官员呈现出级别由高向低、部门由“热”向“冷”发展的特点,而在今年广东省清查出的1000多名“裸官”中,市厅级干部9名、处级134名、科级及以下723名。 反腐研究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认为,此次中组部《管理办法》虽然有很大进步,但还不够,接下来应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他举例称对于裸官的定义应该更严格:“裸官程度也有不同,只要家人有一个移居国(境)外,就应该算裸官。” 在处罚上,任建明认为应该对从事担任公职的资格做出一般限制,而不仅仅只是五类重要岗位。任建明指出,目前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之后是按比例抽查,他认为裸官应该普查,应当查移居国(境)外情况、资金来源是否涉及腐败、有没有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目前治理裸官的一大难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群众不知道裸官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因此除了严格申报制度外,还要把官员申报的信息在社会上公开,让群众来对其进行监督,鼓励知情人举报其中存在问题的官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尽管目前对“裸官”的定义还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但“治裸”不能仅止于此。事实表明,国企高层、“村官”等也易成为“裸腐”人群。 在处罚上,任建明指出,目前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之后是按比例抽查,他认为裸官应该普查,应当查移居国(境)外情况、资金来源是否涉及腐败、有没有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目前治理裸官的一大难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群众不知道裸官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因此除了严格申报制度外,还要把官员申报的信息在社会上公开,让群众来对其进行监督,鼓励知情人举报其中存在问题的官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从近年来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来看,贪官中“裸官”比例较高说明“裸腐”的风险非常大,要对其“裸官”期间的工作全面进行离任责任审查。不少“裸官”掌握着核心机密。因此,应把“裸官”治理提高到国家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把“裸官”治理同官员财产公示、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综合起来统筹推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下一步治理裸官必须要严格执行裸官清理的相关制度,今后不光是裸官,各级官员应建立财产公开,并严格约束官员财产申报行为,“过去要求官员汇报子女配偶的财产情况,很多都是走走过场,必须要真正落到实处”。此外,裸官的治理还要适度动员社会力量、公众来监督,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早日解决裸官的问题。 五、“裸官”舆情的前世今生 2008年:“裸官”话题风生水起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裸官”一词诞生于2008年。它的提出和流行以及对于这种现象自民间到各级政府再到中央高层的渐次重视正与中国的反腐进程互相映照、息息相关。2008年7月3日,一篇《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的文章开始在网上广泛传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政协常委周蓬安。文章中称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案为“裸官”腐败的代表。 庞家钰,曾历任宝鸡市政府秘书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早在2002年初他便悄悄给妻子和女儿办了移民加拿大的各种手续。年底妻女移居加拿大。此后庞家钰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再用各种方式将资产“暗度陈仓”到国外,2008年6月28日,庞家钰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这篇文章发表后受到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在内的众多主流新闻网站的首页推荐和广泛转载,随后的“裸体做官”也成为了一个至今长盛不衰的与贪官相关的社会热门话题。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上,人们对媒体报道中和网络上的此类官员充斥着一边倒的谴责与憎恶之情,对大多数网民而言,“裸官”已成为网络上跟政府官员们相关的最具负能量的一个词汇,网民们质疑,中国国内的众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裸官”们如何还能继续为官为民谋幸福,认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进步最大的隐患。而裸官即贪官的观点也已成为绝大多数网民的基本共识。 而在官方方舆论场上,在有网络之前的长期以来,对于“裸官”们的提拔任用问题却一直是着墨不多。虽有地方零星的限制规定,比如,2006年修改后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及有关情况应当报告”。2009年11月广东省深圳市最先出台规定:“裸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但毕竟这是个别地方的规定,其实施范围和效力有限。而且由于缺乏配套措施,这些措施一直未能形成全国性制度合力。可以说,官方在此问题上的明确声音一直没有成为舆论场上的主流声音。 2010年:监管“裸官”首次成为反腐工作重点 2010年成为中国反腐的又一高潮期。当年2月,刚刚成立3年的国家预防腐败局发布的《2010年工作要点》中,监管“裸官”首次作为工作重点被提出。201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而到了2012年1月4日,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更是全票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一条就是:“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原则上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敏感岗位的领导职务”。 2013年:加强治理“裸官”问题进入中纪委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王岐山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加大防逃追逃追赃力度。他同时强调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他同时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中央反腐部门的表态引发国内外各方舆论的强烈反响,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对来自官方舆论场的中央治理“裸官”问题的决心交口称赞和坚决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中央治理贪腐能否最终落实仍然存在较大疑虑,网民们认为中国的反腐监督机构已经够多了,在治理“裸官”问题上应力避空谈痛下反腐决心并大力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出台。而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一轮又一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风暴也引来民间舆论场上越来越多的掌声。 2014年:中央地方整治“裸官”形成合力 2014年以来,相关舆情继续出现逐步升温态势。 (1)中央规定“裸官”不列入考察对象 201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公布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中明确6种情形人员不列入考察对象,其中包括“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裸官”。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就《干部任用条例》的修订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迎来各方舆论的一致好评。有分析人士指,新规对“裸官”不列入考察对象传递出中共高层进一步加强“裸官”监管的清晰信号,成为反腐端口再次前移的重要一步。媒体和网络上的主流舆论认为,“裸官”已日益成为贪腐的高危人群。限制其升迁才能更好地保证公权力的洁净与安全。新《条例》提出了更为明确严格的要求,展现了中央要把要把“裸官”“跑官”“病官”彻底从干部选拔任用中剔除出去的决心。该《条例》也被看作是干部任用制度实施12年来迎来的最大改变。与此同时也有评论指出,对于“裸官”不仅仅要限制升迁,更要加强监管,严防其蜕变为贪官甚至畏罪外逃。 2014年全国两会前夕,“裸官”话题舆情热度再次升温,而与此相关的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也再度成为全国两会上的一大热点话题。 (2)广东强力治“裸官”,各地响应 2014年5月29日,广东强力治“裸官”的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6月6日,广东省委向社会通报了关于对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情况,表示已基本完成全省“裸官”任职调整工作,对866名“裸官”作出了岗位调整处理。再次引发相关舆情出现多轮舆论关注热潮。而随后的舆论焦点也转入了对整治裸官问题的深入思考,舆论认为,广东的治理“裸官”工作令人看到了新的成效和实质性的推进。舆论呼吁调整“裸官”岗位应在全国推而广之。与此同时,要杜绝“裸官”现象最终仍需坚持切实可行、执行得力的制度和监管同时发力,坚决消除“裸官”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滋生空间。光明网评论《广东提供了调整“裸官”的方法论》更是指出,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官员财产公开和不动产登记制度这些基础性制度的成型才能才能编织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上半年中组部下发的新的管理办法重新定义“裸官”概念并首次明确5类重点岗位“裸官”需清理。而近期至少有10多个省份启动了对基层裸官数量的摸底。7月16日起,今年第二轮巡视就已提上日程。在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此轮巡视要重点发现买官卖官、带病提拔、超编制配备干部和“裸官”等问题。 (3)中组部文件明确清理“裸官” 7月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情况通报《中央第九巡视组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情况》再次明确提到“裸官”问题,称福建省厅处级领导干部“裸官”较多的消息引发各方舆论强烈关注。 据中组部今年出台的《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规定,下列五类岗位裸官需清理。 1.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领导成员岗位,上列机关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岗位; 2.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正职领导人员、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岗位,及其掌握重大商业机密或其他重大机密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人员岗位; 3.涉及军事、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国防科技工业、机要、组织人事等部门中的重要岗位; 4.掌握国家安全事项,以及发展和改革、财政、金融监管等重大经济或科技安全事项等方面的工作岗位; 5.其他不适合由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的岗位。 随后的7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场声势浩大的清理裸官运动正在全国展开。当天各类媒体对“裸官”话题的热烈讨论带动相关舆情再次升温并成为当日的一大舆情热点。 六、舆情点评 从2008年,“裸官”话题的风生水起,到随后相关舆情的步步升温,“裸官”也经历了由民间舆论场为主导,2010年后逐步过渡到官方舆论场为主导,以中纪委表态、中组部发文件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的日益壮大,中央对“裸官”问题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 舆论普遍认为,“裸官”的存在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增加“国家治理”的难度。 舆论认为,对“裸官”的规制已经从党纪党规转入立法轨道,让预防腐败的议题走向法制化。而要想“裸官”问题获得根本治理,仍有待在国家层面的强有力的反腐败法律出台。对此有评论指出,“裸官”的真正问题是政治伦理问题,“裸官”的形成、制度的滞后均源自中国官场政治伦理的滞后。美国宪法要求总统和国会议员必须为“合众国公民”且有年限要求;鉴于政治、文化和习俗差异,中国对中下级“国家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一般都要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国家工作人员”配偶或子女移居海外一定程度上是政治忠诚度下降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普通公众对政权的信心。 与此同时也有评论认为,“裸官”的形成原因复杂,部分“裸官”官员的配偶或子女确有正常理由移居国外,比如正常出国、就业、升学等。此类“裸官”的形成于多年前对官员管理和任职上的“疏漏”有关,也与国际交流频繁有关,属于“无心之失”,有值得理解和宽容的因素,对“裸官”问题区别对待,不枉不纵才是最理性的处理方式。而除了政府内部的规范之外,让“裸官”晒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尤显重要,“裸官”也最为忌惮。确保官员在有效监督的条件下使用权力,无论是“裸官”还是不“裸”的官员都不能无所顾忌地滥用权力,也就没有了利益寻租的腐败空间。这一点对于未来的“裸官”治理恐怕更为关键,也是指向裸官制度化监管的必由之路。 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历经多轮主要领导职务变换而持之以恒的治理“裸官”工作令公众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工作新的成效和实质性的推进。而舆论关于调整“裸官”岗位应在全国推而广之的呼吁也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一场清理“裸官”的全国性大动作也正在陆续展开。各界舆论对“裸官”话题的热烈讨论也仍然在如火如荼地持续进行中。而“裸官”问题背后暴露出来的制度缺漏也正在被逐步完善,在扶正抑邪的官民良性互动之中,中国社会前进的脚步正在越来越稳健。 |
相关阅读:
- [ 11-22]热衷贪官桃色新闻是反腐研究的迷失
- [ 07-29]中共纪检体制改革触及反腐根本问题 更重视抗干扰
- [ 02-14]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盘点2013年网络传播的“雷语”
- [ 01-20]2014:如何用舆情监测系统支撑政府宣传工作
- [ 07-22]福鼎市扎实推进人口计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
- [ 10-26]广州市纪委通过网络舆情监测锁定“房叔”
- [ 10-18]华声财讯舆情监测业务进军欧洲市场
- [ 09-20]第二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21日在贵州召开
- [ 08-29]黑龙江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