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当“净化器” 让“造谣大V”自取灭亡

zz.fjsen.com  2014-10-23 06:30: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文/东南网 苏益纯

最近,漳州籍男子吴某,因在网络平台“三明身边事”发布虚假信息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漳州媒体圈引起不小的震动。(详见:漳州大V“民生哥”散布虚假信息被抓 有不下20个公众号)

坦白说,这26岁的吴某其实还挺有“才”的。用句不恰当的形容,他这是白手起家,靠着自己在传播领域一些独到的方法,博得了不少关注。然而最初,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吴某无法博取特别高的关注力。

于是,“办法”又来了,哗众取宠、夸大言辞、造谣生事成了手段。在吴某创建的微信里,“卧槽,以后圆生菜也没办法吃了”,“男人从二奶的脚一直亲到胸”这种劲爆惊悚的词句层出不穷。吴某通过推送食品安全、养生健康、政府黑幕等话题吸引眼球,凭空捏造的资讯、未经证实的事件、以讹传讹的信息充斥其中。靠着这些“奇思妙想”,吴某名下已经有20个网络平台公众号,粉丝超10万的有3个,月入广告费二十多万元。

要说,这种情况也算正常。自媒体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许多事物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都会遇到“鱼龙混杂”的问题,大可不必紧张。这就像过去,人们没有电视、电话,仅靠口口相传传递信息。街头巷尾,总有几个人爱造谣生事,说东家长道李家短,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过一阵子,大家慢慢知道,这人的话听不得、不可信,他也就被大家所淘汰了。每个人有自己判断能力,假的东西,大家觉得好玩也就一阵子,你有本事也就那两刷子,再怎么造谣也无非就那几句话。

造谣大V们光有夺人眼球的言论,不求真实,更没有深度和生命力。一时炫耀一下,制造一些事端,最终,终究逃脱不了被他人、社会淘汰的命运。这就像文学创作一样,华丽的词藻或许只能博得一时的惊叹,娓娓道来的凡言俗语,反而能触动人的内心。

这几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有实力的专家学者也开始进入这个圈子,发出有力量的声音。他们就像刚种下去的庄稼,一开始,它的生长速度可能还比不上野草。可没过多久,作为主流生物的庄稼,不断增加自己的实力。还没等到农民来杀虫、除草,野草就被庄稼地自然淘汰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这种自我净化,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相关部门的监管,权威主流媒体的舆论规范和引导也是必要的“外部力量”。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练就“火眼金睛”,不盲目参与、助纣为虐,才是阻止“造谣大V养成记”的第一道封锁线。对于没有源头的信息,特别是带有攻击性色彩的信息,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对于“求救”类的信息,不必立马献“同情心”;对于“负面信息”,更应多方求证。转发前,先停一停、思考思考,让自己得到一个比较理性的判断后再点击鼠标。如此,为博眼球而“出位”的如意算盘就可能打不响,“造谣大V”自然没有市场。

(感谢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林焱教授提供专业知识支持)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