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南胜保宁庵:一块牌匾背后一段支援抗日往事
zz.fjsen.com 2015-08-21 11:49:51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杨大来(右)介绍“荣宗耀祖”匾额的来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觉得这块牌匾很有纪念意义,它是当地群众支援抗日战争的见证,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牌匾背后的故事……”8月19日,在平和县南胜镇保宁庵内,杨大来老人介绍起这块牌匾的来历。 这块长约2米、宽约70厘米的牌匾上,刻有“荣宗耀祖”四个大字,右侧刻着:福建平和县义路保宁庵献金救国义举可风,爰题赠匾以誌表扬;左侧刻着:福建省政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闽浙区监察使、福建省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中国民国二十九年拾月毂旦陈肇英。历经岁月沧桑,牌匾愈发显得质朴无华。 “这块牌匾是2010年重建保宁庵时,被发现并保存下来的。”长期在庵里工作的庙祝杨杞梓老人介绍,牌匾当时挂在庵里的中堂上,上面被红色油漆覆盖,上面写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所以不敢随意丢弃,就把它搁在杂物间。前阵子,他无意翻动牌匾,上面油漆脱落,“我把表面油漆清涮干净后,发现匾上还刻有许多字,就请杨大来老师来看一下”,这才发现油漆背后隐藏的秘密。 “一看到这块匾,我就觉得眼熟。”杨大来回忆说。杨大来是土生土长的南胜义路村人,1924年出生于南胜镇,是名退休老师,90多岁高龄的他身体仍旧硬朗。他说,之所以对这块匾眼熟,让他想起70多年前的一件事——建于明朝后期的南胜义路保宁庵(又称义路庵)1938年重修,落成时举行庆典,打醮三天,演戏、放烟火,人群朝拜如织,热闹非凡。 “因为保宁庵信众多,而且还拥有自己庙产。”杨大来说,保宁庵在当时算是一个富庙,它在每个村都有一定的田产,加上香火钱收入,所以重建后剩下一大笔钱。 杨大来介绍,保宁庵所在地的南胜镇义路村背靠邦寮山,当年正是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三团活动的根据地。受此影响,南胜义路村一带百姓积极投身革命,支持红三团,冒死送情报、护伤员、接援物资,当地百姓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抗战爆发后,1938年1月,红三团从平和邦寮山、峨嵋山一带到平和坂仔集中,部队编为三个连,共300多人,改称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部队从平和出发,奔赴抗日一线。“保宁庵重修后那笔剩款就派上用场,全部捐给这支抗日的部队,两年后,也就是1940年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特赐这块匾额,以表彰保宁庵的捐献义举及义路人民的爱国热情。” 杨大来说,保宁庵重建和接受匾额在当时是件大事,他十分清楚记得匾额被挂在庵庙的中堂上。“赠匾额的那天,当地很多乡亲都去迎接,庵里非常热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庵庙为义路乡政府所在地,庵内设合作社供销点,庵后建茶厂、罐头厂。乡政府迁出后,改为碾米厂,再经“文革”浩劫,昔日古庵风采,消失殆尽。在那个特殊年代,对这块匾额来历比较敏感,当地的村民为避免引来麻烦,就把牌匾用油漆刷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当初牌匾的来历渐渐被人遗忘了,这也使得这块匾额得以幸存。 “这块牌匾是当地群众支持抗日战争的见证,我们不仅要保护它,更要把爱国精神传承下去。”杨大来说。(黄水成 何丹丹 黄淑萍 文/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08-21 ]漳州闹市区昨一外国人抢劫的哥 不挑偏僻处挑闹市
- [ 2015-08-21 ]漳州将建设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天鹅"今夜起影响福建启动IV级应急响应
- [ 2015-08-21 ]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开学季 惊现16本假暂住证
- [ 2015-08-21 ]漳州4个乡村入选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