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七旬老人林靖华:执著传播闽南乡土文化

zz.fjsen.com  2016-01-07 10:11:31  邓娜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林靖华在搜集整理闽南语故事

18年来,他穿梭于闽南的大街小巷,搜集各类闽南方言,并编辑成册;他潜心研究闽南文化,并口口相传;他伏案描绘闽南风景,并留存画卷。他就是龙海市73岁的林靖华,一个致力于研究、传播、发扬闽南文化的志愿者。

1月5日,冒着零星小雨,记者来到林靖华家里,他正埋头整理着闽南语故事。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准备出版一本《闽南语故事荟萃》,书中将收入200个闽南语故事,还会给每个故事配一幅插图。

走街串巷搜罗故事

对于闽南文化,林靖华一直有着不解的情怀。1998年,林靖华从单位“下岗”,他开始骑着自行车下乡,带着平日里收集的邮票,从龙海到芗城,他到沿途乡镇的学校摆摊卖邮票,宣传集邮知识。

由于跑的地方多了,接触的人也多了,基层百姓、民间艺人、四方游客……茶余饭后,林靖华听到了不少闽南历史的民俗故事,渐渐地,林靖华萌发了研究闽南文化的兴趣。

有了新目标,林靖华“下乡”更有动力,从1998年至2011年,14年间,林靖华风雨无阻,下乡行程4万余公里,收集各种闽南方言、俗语、民俗典故共5000多条。2012年,他将积累的大量素材整理编撰出版了《闽南语趣味喙口话》一书。

《闽南语趣味喙口话》一出版,引起了不小反响,经过3年多的努力,林靖华对原版的《闽南语趣味喙口话》一书进行了重新充实、编排。2014年新版的《闽南语·趣味喙口话》出版,内容增加了近一倍,收集的闽南语词条11000余条,还增加了许多民间童谣、民谣、谚语和典故,受到读者的喜爱。

“昨天在龙海临风书屋,有个台湾客人看到书架上有《闽南语·趣味喙口话》这本书,一下子将店里仅有的20几本都买走了”林靖华兴奋地说,那个台湾人看见这本书很高兴,表示台湾也有关于闽南语的书籍,但很少把闽南语故事整理得这么完整的,要多买些带回台湾。

“茶馆”里讲故事

十几年的下乡生活,林靖华总会带本本子,每时每刻听到关于闽南语的故事,都会记下来。“很多闽南语故事就是口口相传,一代人讲给下一代人听,一代传承一代”林靖华说,“我也想传播这些闽南故事,让更多人听到,知道,再传播。”

2014年,漳州电视台二套节目,有一档名为“闽南茶馆”的专栏找到了林靖华,邀请他担当客座“闽南故事”主讲人。得知这个消息,林靖华特别高兴,他可以把闽南语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传播闽南文化。于是,林靖华便答应了下来。

“通过电视台给观众讲故事,不能道听途说,不能胡编乱造,得有根有据”林靖华说,为了讲好故事,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文史资料,仔细斟酌每个故事的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要反复推敲,既要有故事性,又要体现正能量。“每一个故事都要对听众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如故事“输人不输阵”,就是根据石码清末秀才连城珍《梅仙琐谭初集》中的“十三马崎事”改编的,此书至今为孤本,所讲马崎村“九月十三虎醮日”历史。林靖华说,为了讲好故事,他特地到马崎村走访了村里的老人,询问为何要举办“九月十三虎醮日”的习俗活动,经过多方探访,听村民说,原来是祖先在马崎打死过一只老虎……后来,他根据连城珍披露的故事在电视台讲述后,一些马崎村村民还打电话给他,说他解开了村里关于“十三虎醮日”之谜。

如今,林靖华每周都会通过电视台讲故事,现已讲了200多个故事,今年上半年,他准备将这些故事集结成《闽南语故事荟萃》。讲的故事多了,林靖华还有了自己的“粉丝”,“大家喜欢听我讲故事,我就会一直讲下去,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林靖华欣慰地说。

手绘闽南景致长卷

对于闽南这片故土,林靖华一直饱含着深情,除了研究闽南文化,林靖华还常常把家乡的景致绘制于画卷上。

2014年,林靖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画了一幅长3.6米的石码版“清明上河图”,再现了明末清初古镇民俗风情。在此基础上,林靖华再次创作了一幅长7米多的“闽南都会十里图”,呈现了明时古月港的繁华,该画将保存在正在筹建的“月港博物馆”。

从2012年起,林靖华翻阅旧志资料,开始着手石码的印象绘制,他将明清时期石码景致以素描的形式记录下来,至今已完成了近百幅“石码古街旧景”素描画。林靖华介绍,这些图景,有些已不存在了,有些虽然存在却早已面目全非。“我用画笔还原了家乡旧貌,让人们在欣赏画作之余,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林靖华说,以后有可能出一本画册,将这些“石码古街旧景”的素描画收录其中。(记者 邓娜 文/图)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龙海 七旬老人 林靖华 传播 闽南乡土文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