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不“看海” 防洪防涝漳州有三招
zz.fjsen.com 2017-03-27 09:14:48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2017年,漳州将积极开展排水防涝投资工程包建设,计划完成97个项目,总投资1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达4.5亿元,目标是实现全市中小雨不积水、大雨暴雨不发生严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 集中火力清淤疏浚 市区内河的主要功能是行洪排涝。如何提高河道排涝能力?清淤、拓通是关键。 2014年,全市把清整河道的重点目标锁定主城区各主干河道,完成清淤总长66公里;2015年,我市扩大清淤整治范围,集中火力“猛攻”,一举拿下48公里畅清河道;2016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河道整治,从九十九湾流岗支渠到开发区支渠,诸条支流攻坚治理,清淤总计整治长度达42公里。 三年来,我市成功攻克下河道淤积反复、暗涵难清等数个难题,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56公里。2016年,我市对三湘江主渠上游、西洋坪支流、甘棠支流和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等河段进行拓通改造,显著改善了水体滞留黑臭等问题。 今年我市还计划投资11140万元,对后坑支渠、九十九湾支流天亭港港道、浦口支流、小梅溪低排渠等开展清淤整治行动。其中新开建的龙海市小梅溪低排渠整治工程,在拓宽渠道、清除淤积之外,还将对沿岸两侧护岸及景观带进行建设和完善,规划投入1000万元,整治渠道总长度达3180米,至2018年完工。 雨洪调蓄自有妙招 在疏通河道“经脉”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对滞洪区的建设和易涝点的治理,着力提高城区雨洪调蓄能力。 去年,我市在已建成碧湖滞洪区公园的基础上,正式启动西院滞洪区公园项目建设,完成元光路青少年宫、丹霞路与漳华路交叉口、下沙路八卦楼等易积水点整治。同时,全市积极加高加固现有河道堤防,新建、拆除、改建沿线水闸及排涝站,大力推进南江滨路水利工程等项目,有效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今年我市规划实施的排水防涝工程包中,列出了6个重点排水防涝项目,涵盖多县(市、区),对包括九龙江防洪工程漳州段(二期)湘桥泵站项目、九曲岭排洪渠等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其中,城区内河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工程,规划设置两座提水闸,并新建向北溪、浦南溪二处滨水生态景观示范段,全面提高排水防涝和雨洪调蓄能力。 此外,我市还积极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自动化信息系统,对排水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掌握易涝点水位情况,并进行汛期预警和水闸制控等工作,预计于今年4月底至5月初可建成投用。 表里兼治建设管道 下水道就像人体中的筋脉,确保筋脉畅通,才能“以柔克刚” “都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要想避免汛期‘城市看海’的尴尬,地下雨污管网等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同样非常重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市区污水管网已较完善的基础上,我市三年累计建成沿河截污管道11公里。同时,我市对主城区约300公里的雨水管道开展清淤整治,实现所有管网三年清淤一次、保障管道排水通畅,还市民以舒适清爽的居住环境。 2017年,我市还将新建改造雨水管道156公里,积极实施全市排水防涝投资工程包中的91个雨水管网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朝阳园区横二路(九龙大道-纵二路)雨水管道项目已于本月动工,预计至5月新建1850米雨水管道;备受关注的漳华东路(九龙大道-龙文北路)雨水管网建设也计划于今年6月启动,届时将为区域新增2600米的管网保障。 此外,我市还积极加强对小微河道“毛细血管”的整治,增建一批水源涵养林和湿地公园,用“以柔克刚”的治水方式,让城市在完成排水防涝的同时如海绵般吸水、蓄水,活络“水脉”。(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沈峰 吴红燕)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