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zz.fjsen.com 2019-03-13 09:18:0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漳州产生热烈反响(三) 总书记金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3月10日晚7时,《新闻联播》的旋律准时在乡间小屋内响起。在距离诏安县城50余公里的官陂镇新坎村。在村民张木助家,全家人围坐一起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如下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听到新闻里传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张木助激动万分。 作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过五旬的张木助长期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不仅要担负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供养一对子女上学,此前每年得支付一大笔医药费,生活苦不堪言。 “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镇里不仅定期慰问、提供扶贫资金支持,全家人免缴医保费用,还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县中医院的沈永义医生作为帮扶责任人,经过这两年多来的疗养,我的身体好多了,再加上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的政策,医药费省下了一大笔。”张木助说。 同样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感触颇深的还有邻居张学镰一家。身患残疾的张学镰依靠经营食杂店的微薄收入支撑一家老小六口人的生活,年过八旬的母亲体弱多病,家里缺乏劳动力,地里种的青梅树也无暇顾及。 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张学镰最欣喜的就是看病不再难了。“我们这儿位置偏,到县里看医生得转几趟车,我母亲年纪大了,我自己又腿脚不便,要进城就医实在太麻烦了,所以有病就忍着,硬把小病熬成大病。现在好了,每月都有医疗队到村部免费进行健康检测,对贫困户还能上门服务,需要到县城治疗的还提供免费接送、诊疗、食宿,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张学镰告诉笔者,他们全家早在2016年就脱贫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吴楠 郭吉生 文/图) “我们都是 好政策的受益者” “这几天,我和村里的其他贫困户,每天都收看全国‘两会’新闻,看到脱贫攻坚的政策觉得格外激动,我们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平和县长乐乡联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江西说。 罗江西今年64岁,因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过去,因家中缺少劳力,父女俩相依为命,连一间像样的瓦房都没有,日子十分贫困。当地政府得悉情况,2016年通过“有其屋”“造福工程”,先解决其住房问题,同时为他购买医药费兜底保险,解决医疗问题,并把他全家纳入低保兜底,将孩子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教育扶持,2016年底实现脱贫,现在日子日渐起色,“有党和政府做后盾,解决了我和孩子的后顾之忧。”罗江西说。 与罗江西一样的联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曾世雄,今年66岁,老伴过世多年,儿子常年患病,还有未成年的孙子、孙女,原本爷孙三代四人挤在一间破旧瓦屋,日子十分恓惶。2017年,当地政府把他家纳入危房改造帮扶对象,同时,把他全家纳入低保,保障基本生活,还为他家蜜柚上保险,保障收入,将两个孙子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教育扶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谈起今后的生活,曾世雄信心满满:“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我一家人的生活走上正轨,我相信明天会越来越好!”(黄水成 汤雄彬) 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抓好茶产业,做好旅游文章,实现脱贫致富。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福建工程学院派驻华安县上樟村第一书记李炎春: 抓牢党建这一核心 大力开展产业扶贫 在认真收看了习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后,福建工程学院派驻华安县沙建镇上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炎春备受鼓舞。“作为革命老区村、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的驻村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给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炎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工作任务落实”,一年多来,上樟村以“抓一重二联三”工作法,抓牢党建这一核心,抓牢建章立制与民主监督两个重点,紧密联系党员、群众和企业三方力量,实现17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相继落地。村子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彻底改变脏乱差,同时实现了村财和村民的双增收。李炎春说,“我们将根据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寻找问题根源,大力开展产业扶贫。” 位于诏安县白洋乡的溜溜果园食品有限公司吸收贫困户就业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市委组织部派驻诏安县山河村第一书记杨宏益: 不松气不歇脚 下好“绣花功夫”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基层一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这对于我们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既是鼓舞激励,更是指导鞭策,振奋人心。”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漳州市委组织部派驻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党委第一书记杨宏益决心更加坚定了。近年来,山河村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原来的零村财蜕变为2018年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并于2018年2月率先在诏安县脱贫。杨宏益表示,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们驻村第一书记要严格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巩固提升扶贫实效上下功夫。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不能松口气、歇歇脚,要以组织力的提升为引领,下好“绣花功夫”,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发力,继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提升效果。 云霄县职业技术学校积极落实该县脱贫“五业”举措,加大对贫困生的招生和资助力度,让每位考上职校的学生不因贫困而上不起学。 记者 林忠 摄 华安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文强: 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习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真情流露,让基层扶贫干部听了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华安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文强表示,精准扶贫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作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高瞻远瞩,情系人民,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华安县是苏区县,有39个老区村。接下来一定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真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我们一定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按照‘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要求,聚焦贫困村和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重点扶持可能返贫和新增贫困户,在项目、资金上向贫困村和条件较差的老区村倾斜。”李文强说。 科技特派员在平和县长乐乡辣木基地指导贫困户种植丹参平和新闻中心 供图 平和县欧寮村支书林如章: 习总书记的话讲到我们的心坎上 “习总书记对老区、苏区人民的关心让人感动,真是讲到我们心坎上了。”平和县欧寮村支书林如章难掩兴奋之情。作为典型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欧寮村在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发展日新月异,如今还拥有了一张亮丽的名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林如章介绍,欧寮村近年来重点发展了旅游扶贫,加速带动了村里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我们去年已经拓宽了10公里的进村公路,今年要进一步打通对外交通要道,让更多人了解欧寮,来欧寮旅游,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林如章表示。 诏安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何杰聪: 为脱贫攻坚奉献微薄之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习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诏安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何杰聪感触颇深。作为一名从事扶贫开发工作28年的老“扶贫人”,何杰聪表示,要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用老眼光老办法,一定要及时学习新思想新办法,继续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用新思路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云霄县火田镇白石村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全村实现脱贫摘帽。 蔡任邦 摄 云霄县坪水村支书何艺聪: 让坪水村发展越来越好 “习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到的‘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直指问题要害。”云霄县坪水村支书何艺聪说。近年来,坪水村抓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出成效。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制定了精准扶贫方案,精准施策。通过发展高优蜜柚种植、番鸭养殖、土鸡养殖、雷竹种植等多种产业扶贫项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43人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今后,我们将结合坪水村的实际,发展坪水村红色乡村旅游,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坪水村发展越来越好。”对坪水村未来发展何艺聪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郑来珍)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