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江南红旗渠”是怎样建成的?

zz.fjsen.com  2022-05-24 11:29:3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向东渠 谢勤杰 摄

20世纪70年代初,福建云霄、东山两县5万多位建设者,用“一钎一锤”“肩挑锄挖”的方式,逼水上山,穿嶂越涧,建成了“江南红旗渠”——向东渠,书写了人工引水工程的一大奇迹。

云霄人为什么一定要建向东渠?凭什么就敢上马建设向东渠?劈山凿渠、跨县引水,在现代化的今天看来都有难度,那个年代云东两县建设者仅凭双手和简陋工具,为什么能够建成向东渠?

“生命渠”滋润心田。

云霄和东山两县地处东海之滨,隔海相望,是历史上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多发之地。向东渠建设前,干旱是云霄人抹不去的记忆底色,虽有漳江穿境而过,由于河床低无法得到利用,只能任由江水奔流入海,百姓世世代代也只能“守着漳江种旱田”。东山县更是白沙茫茫,岛上没有一条溪流,全县9万亩土地,几乎全是“望天田”。

云霄群众对水的渴望更为刻骨铭心,在马铺乡宝石村,五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名字都带有“水”字。所以,向东渠,要建!当时的云霄县委提出筑坝拦水、劈山建渠、引水浇田,“重新安排大好山河”的设想,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决策,当时工程建设者不仅面临着工程技术上的考验,还要承担政治前途上的风险。

为民建渠引水,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在老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当年,建设资金全靠百姓自力更生。“没有粮食自己带,工具钝了自己锻,畚箕破了自己补,没有炸药用铁锹锄头挖,没有拖拉机就用板车拉。”时任指挥部副指挥的吴荣金回忆说,为了运送石料,老百姓连自行车都拉来,平均单程17公里,日复一日拉了200多万公里。

百里水渠自然绝非肩挑背扛就能筑成,背后更蕴藏着无穷智慧。吴荣金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现代机械,为了节省石料和人力,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轻型、薄壁的石拱渡槽,空心的槽墩不仅节约了大量石料,也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此外,他们用“独木丁字架”代替了脚手架,把一座座二三十米高的槽墩平地矗立起来;又首创了“双铰矩形夹合木拱架”“三铰桁形木拱架”,取代了旧式的“满堂式木拱架”,节省了70%的木材和大量资金;创造发明的石拱渡槽拱式木拱架技术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福建科学技术成果奖”。在建设石拱渡槽和倒虹吸管工程中充分体现了“闽人智慧”。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5万多建设大军苦干2年半,劈开24座山头、盘绕100多道山梁、跨过15条溪流,硬是用双手“抠”出一道长85.81公里、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生命长渠。当年洒下千吨汗,今朝染绿万顷田,向东渠至今仍发挥着造福一方百姓的水利效益,是两县百姓赖以生存的“生命渠”。

向东渠建设老照片  云霄融媒体中心供图

“幸福渠”催人奋进。

云霄人的骨子里总有一股不甘落后的劲儿,向东渠让他们的脊梁挺得更直……

缺水久矣,盼水心切。云霄人对水的渴望已经足以让他们忘掉所有不可能的因素,去坚持一个可能。在向东渠建设中,上演了“父子争上场、兄弟齐参战、姑嫂同上阵、夫妻共远征”的动人事迹,演绎了“一家三代学愚公,一门五将建向东”“八岁儿童上工地,七十老汉逞英豪”的传奇故事,还涌现了“铁姑娘突击队”“共青团突击队”“红色娘子军排”“少年突击队”的先进典型,期间也出现生产队为了办伙食忍痛卖掉船只、卖掉耕牛令人心酸泪流的场景。

建渠2年半,一种逆流而上啃下硬骨头的劲头,融入了云东两县人民的血脉之中。在兴建向东渠的过程中,云霄县做到工程、生产两不误,全县经济持续增长。1972年,是大战向东渠的一年,云霄县的粮食总产非但没有减产,还比1971年增产1637万斤,增长12%,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向东渠竣工通水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发表了数万字新闻、通讯、评论。“当年洒下千吨汗,今朝染绿万顷田。”52年过去了,5万多位建设者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逐渐淡去,但云霄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这部壮丽史诗却越来越绚丽多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云东两县百姓已不再为用水而担忧,更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但默默流淌在云东大地上的“幸福渠”,将一直见证云霄儿女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努力,今天,云霄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硬仗,实现了全面小康的梦想,走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我们不能忘记建渠的初心,更要牢记为建设现代化富美新云霄贡献力量的使命担当。

向东渠建设老照片  云霄融媒体中心供图

“民心渠”永不断流。

流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信念。向东渠能建成,是因为云霄人相信集体的力量,他们不怕困难,怕的是永远没机会改变。当年的建设者或已不在人世,或已步入耄耋、鲐背之年,但在今天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建渠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信念,依然是常新的、不老的、年轻的、青春的。

所以,关于向东渠,不用再问云霄人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所有为什么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平凡如你我的人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创造出了惊艳世人的奇迹。

半个世纪以来,向东渠先进事迹始终是云霄人民心中的信念坐标。如今,云霄相继建成了向东渠纪念馆、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和主题公园,全县上下掀起一轮又一轮学习“向东渠先进事迹”的高潮,向东渠纪念馆、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和主题公园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党性教育基地,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

伫立在向东渠渠畔,汩汩流淌的渠水能把人的情感带到岁月深处。曾经,建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今天,云霄人用自己的拼搏书写新的故事。祖辈建渠、父辈护渠、孙辈讲渠,一渠相连,向东渠成为人们身边的生动鲜活教材,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云霄县,人人讲述向东渠故事,向东渠成为云霄人的“传家宝”,让云霄人的事业闪耀出彩。

渠水长流,追梦不休。向东渠,宛如长龙横跨,吞云吐水,至今仍滋养着云东大地的父老乡亲。它不仅见证着老一辈人筚路蓝缕、可歌可泣的创业历程,更警醒着新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接续传承。它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断流的“民心渠”,必将鼓舞一代又一代云霄人接续奋斗,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创造更多不凡业绩。(朱乔柽 谢鹏志 谢勤杰 许颖)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