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农博会十周年▪花博会二十周年综述

zz.fjsen.com  2018-11-02 11:51:42  陈志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接厦门,南连广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漳州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漳州交通体系完善便捷,由沈海、厦成高速,324、319国道,以及厦深、龙厦高铁构成的交通路网纵横全市,是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漳州物种繁多、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64.58%,生态质量优良,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誉。漳州气候宜人,农业发展得天独厚,是全国首批全域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被授予 “中国菇都”、“中国罐头食品之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石斑鱼之都”等荣誉称号。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1999 年,“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应运而生,2009年拓展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于每年 11 月 18 日至 22 日在福建漳州举办。“农博会·花博会”以花为媒,展示两岸现代农业发展合作成果,是推广农业“五新”、促进产品交易、加强项目对接、深化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30个最受关注展会”、“全国十佳品牌展会”。

这是1999年首届花博会举办之时,漳州诗人安琪所写的诗歌《花博会》里的一节。桃李不言,花开有声,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一路走来一路看,这场“以花为媒,情牵两岸” 的盛会,一届更比一届好,深深烙进漳州人的生活中。20年前,这里是阡陌纵横、芦苇摇曳的农田。

20年后,这里成为漳州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的新地标。

时下的东南花都,阳光映衬着美景,芳香弥散出喜庆。从1999年至今,农博会·花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由区域性的花事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农业经贸盛会,花博园也从占地 600亩扩展成为占地1万多亩的国家 4A级旅游景区,成为集农业(花卉)展览展示、生产销售、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观园”,漳浦马口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花都。20年的承续,20年的开拓,20年成长一代人,见证了历届盛会的红火与精彩。展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有效提升了漳州乃至福建的知名度,而且对提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漳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两岸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代精神属花草,20年来,农博会·花博会已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海内外嘉宾朋友相约花都,共话花事,共同见证漳州的发展。”这是每个漳州人的心声。

品牌凸显 展会影响日益扩大

张文江是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龙海市九湖镇花农。花博会的举办,激活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张文江等花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前几届花博会开幕时,“凌波仙子” 盛装出场,围观游客却摇头说:“没有开花也就没有清香,怎么看都和大蒜差不多。”水仙花是全国十大名花、福建省花、漳州市花,如何在花博会绽放异彩,成了花农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高山和室内控温尝试,水仙花在第十届花博会终于傲人绽放,一时引起轰动。

随后,水仙花控温技术逐渐成熟,如今一年四季都可以绽放。花博会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张文江颇有感触地说,水仙花入展花博会,更打出了“凌波仙子”的芳名,引来世界各地的客商,尤其是台湾客商,令水仙花等本土特色花卉交易活跃,因为花博会,花农一年四季忙并快乐着。

1999年,漳州成功承办首届花博会,开了两岸花卉交流的先河。按照“一年一年办下去,一届更比一届好”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不断拓展办会思路,使展会规格不断提升,影响力越来越盛。“农博会·花博会”先后被评选为“改革开放以来30个最受关注展会”、“中国十大政府主导型展会”、“新世纪十年中国品牌展会大奖”、“全国十佳品牌展会”。

20年来,展会新意迭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持续拓展。2004年,第六届花博会由前五届的省政府主办升格为国台办、国家林业局参与主办;2005年,第七届花博会又新增农业合作洽谈会,使花博会由原来的花卉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的合作。2009年,“海峡花博会”开始拓展举办“海峡农博会”,以打造中国南方最大农业展会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主题,涵盖种植养殖、涉农加工、商贸流通、观光旅游、论坛研讨、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办会规模、档次和实效大步提升。

有数据表明,过去19届展会,累计共有1.7万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企业 3300多家),展出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 8.9万多种;有5500多家采购商赴会洽谈采购,签订购销订单超过 270亿元,实际履约率超过80%;签约投资项目412亿美元,实际到资率超过 75%;有来自54个国家、台港澳地区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9万多位嘉宾参会(其中台湾嘉宾12000多人),展会参观人数超过870万人次。

节俭办会 一年突出一个主题

1999 年 1月18日,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浦县长桥镇马口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开幕。本届花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漳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在全国首开海峡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的先河。自省政府于 1998年11月6日正式作出举办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决定起,漳州仅用 73 天时间,就筹备了本次花事盛会。

2000 年两岸花商首次联手参与办会。与首届相比,第二届花博会因为有中华盆花发展协会、台商花卉业者联谊会、新加坡花商公会和中国花卉报社的参与联办,实现了两岸花商共同办会、携手发展花卉业的初衷。同时,本届博览会除了主会场外,还增设芗城花卉与装饰园、龙文园艺观赏园、龙海百花园、南靖国兰园 4 个分会场。

从 2013 年开始,办会形式更加简约,把中央“八项规定” 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当年,博览会的经费投入比上届减少 40%左右,真正做到花少钱、办成事。精简活动安排,改开幕式为开馆式,简朴紧凑,用时不到 6 分钟。项目奠基剪彩仪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由企业自行组织安排,取消欢迎晚宴和文艺晚会;严格控制接待,取消纪念品,取消旅游接待,鼓励漳州企业自行邀请并接待相关客商。纳入大会接待的嘉宾、客商人数比上届减少约 40%,接待费用减少近 50%;简化城市公共氛围和各系列活动氛围布置,突出自然简约,减少不必要的人工造景和刻意雕琢。

2017 年博览会突出生态+展会,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漳州市举办的最大型的经贸活动。围绕“绿色发展·优质果蔬”主题,凸显“生态+”效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次展示的产品更丰富,推介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更多样,吸引了 20 多个国家和全国 20 多个省份以及台湾地区共 1100 多家企业参展,签订购销订单 24 亿多元,共有 35.2 万人次到会观展。

产业发展 现代农业提速增效

“刚过来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的各种劳动力成本都比较低,并且在水电费和租金等方面,政策都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来自台湾的侯先生在漳浦农民创业园租了一片土地用来种植热带水果。他说,在台湾,种植几十亩算是大户了,而他在漳浦已有千亩果园。

漳浦县是台农聚集的地方,2006 年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这里设立,目前已有 246 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以花卉、果蔬、农产品加工等 6 大产业为主,台创园的落地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溪坂村是博览会主会场所在地,也是台创园所在地。1990 年代,全村以种植水稻和水果为主,1995 年,台湾商人涌入当地带来了先进理念和优良品种,溪坂村抓住机遇,引进一些台湾的优良品种,如花木,国兰,乌贼兰等,这个漳浦县 286 个行政村最穷的一个村,现在倒过来成为最富村。

漳州山、海、田兼备,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素有“花果之乡”美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博览会由最初的花卉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的合作,再拓展到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合作,这一过程,不仅推动着漳台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漳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升。

推动要素向农业园区聚集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发挥各地特色产业优势,统筹布局 24 个示范区核心示范园、9 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11 个市级农民创业园、 1 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形成“一区多园”以点带面、辐射发展的农业发展格局。每个县(市、区)建设 1—2 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2017 年实施 180 个项目,完成投资 30 亿元,打造出云霄佳州岛、南靖百汇绿海、漳浦石榴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农业部公布漳州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与此同时,“一县一品”区域特色凸显。形成漳州水仙花、蝴蝶兰、榕树盆景、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天宝香蕉、平和琯溪蜜柚、漳浦保鲜蔬菜、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华安铁观音、南靖麻竹笋和金线莲等县域特色农业“名片”。冬季农业是漳州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如冬种马铃薯、蔬菜、冬春水果(青梅、枇杷)、食用菌(蘑菇)、花卉苗木(年宵花卉、国兰、蝴蝶兰等),占全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 1/3 以上。

花卉作为全球公认的一个朝阳行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之中,每年保持着 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漳州花卉生产历史悠久,这些年,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花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漳州现代农业 7 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 30 多万亩,产值突破百亿元,连续多年居福建省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栽花卉出口基地,并形成以花博园为中心,沿 324 国道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漳州发展花卉业具有区域、资源、闽台合作、闽荷合作等几大优势。全市花卉企业有 1000 多家,大中型花卉企业 185 家,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7 家,已形成水仙花、兰花、观叶盆栽植物、榕树盆景、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药用食用花卉、绿化苗木等 8 大类特色系列产品。现在,漳州花卉出口达 100 多个品种,出口到韩国、日本、荷兰、中东、欧盟等 50 多个国家或地区。

交流合作 两岸实现互利共赢

连日来,一批批海内外客商相继来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各个兰花繁育基地,预定春节期间的蝴蝶兰生产订单。作为创业园专门从事蝴蝶兰生产的台企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订单源源不断,已跃升为漳浦大兰花繁育基地之一,其产品在覆盖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远销欧洲、美洲的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蝴蝶兰素有兰花之王的美誉。2007 年,在花博会“磁场” 效应吸引之下,台商黄瑞宝看好紧邻东南花都的漳浦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热等优势以及良好的服务环境,果断投资创办了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台湾的良种新种引入漳州,用成熟的组培技术进行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培育了 300 多个品种。由于该公司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蝴蝶兰具有花色鲜艳、花期长、适应气候能力强的特点,很快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产品还远销法国、德国、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与钜宝公司一样的,在漳浦有较大型蝴蝶兰培育基地的企业有 14 家,年产蝴蝶兰苗 5000 万株,产值超 2 亿元。

杨跃成是长泰县陈巷镇雪美村的村民,做了 20 年的农业, 2000 年中专毕业后,回到家乡种香蕉。当时正是台湾农业批量入驻大陆的时候,大批台商带着技术和资金来到了漳州。杨跃成跟他们慢慢学,最早引进台湾的珍珠芭乐、台湾蜜枣,发展到 2008 年成立长泰县绿港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杨跃成算了一笔账,种水稻、甘蔗,一亩地赚 1800 元左右,但是种台湾引进的经济作物,例如番石榴或者蜜枣,一亩地可以赚 5000 到 1 万元,收入翻了番,台湾品种产出的果蔬质量高外形好。

像黄瑞宝、杨跃成这样的“新农人”,得益于漳台农业交流合作之良机,在漳州越来越多,悄然成为一个群体。

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是全国最早冠名“海峡两岸”的展会之一。秉承“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宗旨,“农博会·花博会”已成为深化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带来了人气,吸引了财气,每年都有不少台湾团组前来参观考察、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过去 20 届展会,共有 2300 多家台湾企业前来参展, 9000 多位台湾嘉宾、客商参展参会,不少项目落地漳州。

这几年,漳州持续深化漳台农业和经贸交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打造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新平台。农博会·花博会作为大陆在台湾最知名的农业展会之一,每年都吸引众多农业协会、商会、从业者参展参会。摆脱传统卖产品的方式,参展台商更注重技术、概念的“贩卖”。如 2017 年首次亮相博览会的家庭植物工厂,是台湾景泽生技公司带来的新技术,借助展会推广新兴农业生产模式,寻求技术、资本合作。还有生产牛樟芝深加工品的台湾康禄科技公司,展会期间与江西、浙江、贵州等地的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一项项合作协议的达成,漳州已成为广大台商、农业业者寻求合作方、打开大陆市场的桥头堡。

20 年博览会的举办,增强内生动能,有效推动了漳台合作。通过展会这根纽带,漳台两地的合作更趋紧密,人员来往更加频繁,也激发了台商投资漳州的热情。截至 2017 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 3028 个,合同利用台资 158.2 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 112.5 亿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其中农业项目利用台资居全国首位,约占全省一半。

岁月留痕,花草有情。20 年来,漳州实现了从最初引进台湾农业品种、技术,向资金、良种、设备、技术、市场等“一揽子”引进的转变,从台湾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市场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以及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迅速形成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漳州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 1800 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 100 多种,推广面积 100 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 6000 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 800 多项。台资农业成为漳州农村经济先进生产力的辐射源。漳台农业合作进一步优化了漳州地方特色产业布局,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形成了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合作区,平原地区的蔬菜、食用菌种植合作区,内陆山区的麻竹、茶叶种植合作区,提升了漳州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博览会的带动下,漳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全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

漳台花卉产业合作不断扩大。设立在花博园里的漳州兰花(洋兰)培育中心先后吸引了世华兰园、镇宇生物科技、皇达花卉、综宥花木、卉丰园艺、杰腾生物科技、泰吉农业、富圣科技、钜宝兰园等 10 多家台资花卉企业加盟,建立了近 20 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年产 4000 多万株蝴蝶兰,成为新优兰花引进、种植、培育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已有 80 多家台资花卉企业先后落户漳州。

对台食品合作成最大优势。 漳州打造了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聚基地等对台合作平台,引进了一大批台湾先进食品生产设备、精深加工技术和管理理念,被誉为“世界厨房”。2009 年,漳州市成为“中国罐头之都”;2011 年,成为中国食品名城”;2012 年,成为“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标志漳州食用菌产业增添世界级名片。

辐射带动 关联产业集聚提升

规模化运作提升产业水平,集约化经营完善营销体系,品牌化发展打造行业名片,多样化消费引导全民意识......在博览会的辐射带动下,相关产业得到提升发展,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景象。

注入高新内涵。2017 年博览会围绕“绿色发展·优质果蔬” 主题,展示新产品、新品种、新设备、新机具,通过展会把农业生产方面的好产品推介出去,展示的新品种大多是从漳州特色农产品中优选出的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如反季节水仙花新品种,在超过 20 度的常温下也能开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研发的白背毛木耳、龙爪菌,外观靓、品质优、口感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优于普通毛木耳,市场价格高。同时,注重对农业领域创新科技的示范推广,展示的新设备、新机具大都具有独创性。比如首次实物展示的“一体式智能移动菌房”,不占空间、智能控制,在海内外都属于创新设备;刚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准许做为有机投入品的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良土壤酸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目前大棚蔬菜种植研发的多功能蔬菜播种机,填补了国内棚室小地块蔬菜种植机械的空白。此外,盆栽蔬菜、家庭“植物工厂”,果蔬产品低温仓储、速冻高温油炸产品、真空低温油炸产品等等,都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代表着目前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最新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在农博会·花博会的带动下,漳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全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形成以花博园为中心,沿 324 国道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上万亩,形成花卉生产、销售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增收。全市花卉种植面积从 1998 年的 8000 多亩增加到 2017 年的 31.3 万亩,销售额从 2.6 亿元增加到 64.3 亿元,出口额从 173.5 万美元增加到 6700 万美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带动旅游产业。“五湖四海迎宾朋、花样漳州等您来”。博览会举办地花博园经过 20 年的建设完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花都——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目前正争创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这里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瓜果飘香,游客不仅可以观农博会·花博会,还可以赏奇花异卉、品生态美食、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花博园为中心,从龙海九湖到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沿边沿线拓展打造“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成为“大景区”。尤其是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2017 年的博览会围绕“全域景区”目标,开展了“花样漳州”十佳系列评选,有充满海滨风情的十佳最美渔村,承载悠久历史底蕴的十佳最美古村落,独具闽南特色的十佳旅游线路、十佳亲子休闲地、十佳伴手礼、十佳旅游宣传片、十佳美丽乡村讲解员、十佳旅游节庆、十佳名小吃、十佳最美渔村、十佳最美古村落以及十佳民俗表演共计 10 个“十佳”,并在展会期间颁奖。

提升城市品位。花香果香空气香,山好水好味道好。漳州城市环境优美、文明宜居,乡村生态美丽、风景怡人,近年打造出原生态、清新版的“五湖四海”,逐步成为“水城、绿城、花城、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举办 20 年来,漳州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入围 2018 年中国百强城市,城市建设水平得到大力提升。(农博会·花博会筹委会办公室供稿)

  • 责任编辑:叶同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