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湾八尺门海域的“新生”
zz.fjsen.com 2023-03-29 09:59:37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役”时,它既是交通要道,又是输水通道;“退役”后,它的石块“化身”为海堤,清理出的淤泥成为红树林苗木扎根的土壤。伫立于东山湾八尺门海域60年的八尺门海堤在“功成身退”后,以“新面貌”守护着东山湾的碧海蓝天。 黑色变绿色 一湾碧海映蓝天 “你看这里,那时海堤两岸的海水都是泛黑的。”在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张志伟指着清淤前的八尺门海堤卫星图回忆说。如今,距完成海域清淤不足半年,八尺门海域已重现碧海蓝天、鱼跃鸥翔的景象。 这在八尺门海堤拆除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八尺门海堤曾被称为“致富堤”,解决了东山岛交通不便和淡水缺乏的难题,让东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然而,由于海堤切断诏安湾与东山湾,导致两湾海水交换和自净能力减弱,加上无序养殖等原因,八尺门海域水质逐渐恶化,泥沙淤积。随着八尺门大桥、大产大桥的建成投用及东山岛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扩建工程的完工,八尺门海堤的交通及输水功能逐渐被取代,退堤还海适当其时。 2010年,八尺门退堤还海工程一期正式启动,二期、三期也分别于2011年、2012年动工,项目主要打开阻断东山湾和诏安湾之间海水正常交换的八尺门海堤,改善两湾海域水质环境,是一项涉及东山、云霄、诏安三县的利民惠民工程。2021年11月29日,八尺门堤坝全部拆除完毕,八尺门海域实现全面贯通。近日,八尺门退堤还海工程全部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历时13年的八尺门海域生态修复圆满完成,东山湾、诏安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以前还没靠近堤坝就闻到腥臭味,村民都是绕开海堤走。”东山县杏陈镇后林村村干部林喜文回忆道,那时,海水长年不流通导致泥沙淤积,水是浑浊的。海域贯通之后,除了清淤,周边岸线也得到整治修复、绿化美化。“现在,我们晚饭后常常到八尺门公园散散步、吹吹海风。” 漳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跟踪监测显示,如今八尺门海域的硫化物、油类、化学需氧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数据有所下降。 愁容变笑容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在当地村民看来,八尺门海域的改变不只停留于所见所“闻”,还体现在对养殖业的影响上。 在东山县杏陈镇后林村的兆春鲍鱼育苗场,工人们忙着播撒饲料、清洗育苗池。“育苗场的养殖用水都是来自八尺门海域,以前水质不好,鲍鱼苗品质低,我们一度处于亏本的状态。”兆春鲍鱼育苗场负责人林兆春说。 海域贯通、清淤完成,八尺门海域的水质越来越好。同样变好的,还有育苗场里的鲍鱼。“如今水质好,鲍鱼苗长得快,品质好,不愁销路。”林兆春笑着说,“今年来,我们已经卖了500多万颗,现在池里的鲍鱼也被预定了。” 还有不少村民回到村里搞起养殖业。“早些年,岸边的虾池一亩800元都没人租,如今涨到4000元还供不应求。”林喜文说。 如何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办法还真不少。杏陈镇通过改造低效盐田和虾池,建设近万亩的前埕鑫海渔业园,出租给村民发展养殖,同时,实行大物业管理,杜绝生产垃圾入海。“我们还建设尾水处理设施,解决养殖污染问题,让渔业发展不再受限。”东山县杏陈镇党委书记林华翔告诉记者,目前,当地已建成三个游艇码头,计划引入相关业态,做大做强旅游这篇文章。 弃物变宝物 八尺门海堤奉献“一身” 八尺门海堤在“功成身退”后,还奉献出“一身”。拆除堤坝时,拆下来的石块被用来建设海岸的护堤,目前已经建成护堤7.2公里;清理出的淤泥用于红树林苗木的种植,目前已种植10余公顷。 在大产村的东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十几名工人抢抓退潮时机,在滩涂上忙着搬运、种植红树苗。 这片种植红树林的造滩底泥,都来自八尺门海堤两侧清理的淤泥。东山于2022年4月15日启动清淤工程,淤泥如何处理一度成为难点。“清理出来的淤泥属于废弃物,需要申请倾废区来放置,而运输淤泥的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耗财,还容易造成污染。”八尺门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林裕添说。 彼时,我市正开展东山湾、诏安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需要造滩涂种植红树林。“一边是淤泥无处安放,一边是需要取泥造滩,两个项目‘一拍即合’。”漳州市自然资源局二级调研员林焕华说。于是,八尺门清淤工程的淤泥被运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 为了推进东山湾生态修复项目的进度,加快八尺门海域清淤步伐,施工方采用船运加管道运输的方式提高淤泥的输送速度,每月可运输30余万立方米的淤泥。随着淤泥的陆续“就位”,施工方抓紧该区域的围堰、造滩等工作,并开始分批种植红树林苗木。 弃物变为宝。最终,八尺门海堤两侧清理出的139万立方米淤泥被全部运到大产村的生态修复项目现场。“这些沉积多年的淤泥富有养分,利于红树苗的生长。”林焕华说。 “红树林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可以防风消浪、护堤固滩、净化海水。” 林裕添说,等到树苗变成树林,东山湾一定更美。(闽南日报 庄朝惠)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