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根12米长的大杉木做根基,众人轮番上阵 两岸勇士同“抢孤棚”

zz.fjsen.com  2023-12-28 16:40:1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东南网漳州12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卢丽娟)面朝台湾海峡,隆教湾的海风正劲,时隔6年,这里迎来一场久违的民俗盛会。12月27日晚10点半,龙海区隆教畬族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第五届闽台抢孤民俗活动正在举行,两岸勇士再次携手同攀高峰,来自台湾宜兰的曾上泰首先登上孤棚,夺得顺风旗。

“抢孤棚”竖立在村祠堂前的大埕,用6根12米长的大杉木做根基,排列成2-2-2型,下端埋入土里1米左右,顶端用厚木板连接铺成一个约24平方米的平台,4层楼高,称孤棚顶。孤棚顶堆满善男信女敬奉的猪头五牲、猪脚鸡鸭、菜饭水果等祭品及红包奖金。抢孤棚仅限外村人员报名参赛,哪位勇士不借助外力徒手攀爬上孤棚顶“抢孤”,上面祭品及奖金就归哪位勇士,饭菜则丢给棚下民众喂养六畜。

报名参赛的勇士们,顺着孤棚柱徒手攀爬到孤棚顶,过程惊险刺激。上孤棚顶是最具挑战和惊险的环节,身躯要倒挂横移,两脚悬空,再凌空上翻,或吊翻爬上孤棚,稍有不慎或体力不支者,一旦掉落即宣告失败。若有人抢先上孤棚顶则为胜者,抢孤即告结束。

“抢孤棚”是流传在海峡两岸的一个民俗文化活动,它以竞相攀爬孤柱、翻上孤棚,而后直上孤栈、取得祭品以及顺风旗见长。它也是中国大陆保留最古老、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之一,明清期间就广泛流传。目前大陆地区传承保留比较完整的,是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

时至今日,大社自然村依旧保持着古朴的习俗,每四年举行一次。2017年,“闽台抢孤”获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非遗”。

随着闽南人渡海入垦台湾,抢孤习俗流传到海峡对岸。以前在台湾地区有许多的抢孤活动。史料记载,“头城抢孤”是嘉庆年间由漳州沿海的先民吴沙公开垦宜兰平原时,将家乡富有神奇色彩的抢孤祭典民俗传播到宜兰等地,并落地生根。而“恒春抢孤”已成为恒春半岛夏季旅游活动的年度热点之一。

据悉,早在2011年,台湾地区宜兰县、屏东县便由60余人组成参访团参加“首届闽台抢孤民俗文化节”。2017年12月29日晚,海峡两岸第三届抢孤文化节现场,来自台湾宜兰的选手曾上泰率先登上孤棚,夺得顺风旗。他当时表示,虽然平时有健身,手劲足,仍觉得抢孤棚颇有难度。

12月27日晚,曾上泰在现场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共来了8个人参赛,自己平时都在练手腕的力气,经常在宽度三厘米的木板上像吊单杠一样锻炼手劲。抢孤棚最难的在后面,就是要攀爬上孤棚顶的时候,最考验手腕和手指的耐力。“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抢孤仪式内容与大社村基本相同,希望两岸携手把抢孤文化发扬光大。” 今年30岁的他说道。

大社是朱姓族人聚居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社村朱氏一世祖朱明武创建了建醮抢孤风俗,以民俗祭典形式悼念拓垦家乡的先祖,延续至今。

建醮民俗包括朱王爷游街、王船出港、舞龙舞狮、唱芗剧、木偶戏、踩街平安行等,其中最引人入胜的重头戏就是“抢孤棚”。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传承,到清朝道光年间,抢孤已非常隆重。今天,通过抢孤活动,可以攀孤会友、和宗睦族,成为闽南一带独一无二的民俗体育盛会。

  • 责任编辑:卢丽娟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