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日前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从严整治漠视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扰乱公共秩序,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丧失底线的“自媒体”。(4月24日《 人民日报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乱象行动,大快人心,也是正当其时,人们拍手称好! 自媒体时代,信息满天飞的世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如果没有“阅读量”,“流量”也就毫无存在感,没有效益。阅读数,点击率,是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关注度和影响力的表现,于是为了那个“万恶的流量”,不少自媒体玩家为了圈粉,刷阅读量,刷点赞量,不惜弄虚作假,通过虚假信息,来获得虚假流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强调要“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这既是对前一阶段治理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管网治网工作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依法治网,大力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行动,“自媒体”乱象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如今一些人为了自媒体为了一味赚眼球、吸粉丝,获得打赏和利益分红,不惜使出各种歪招、邪招。诸如“自媒体”散布虚假信息、歪曲党史国史、宣扬错误价值观、恶意营销、敲诈勒索,恶俗低俗,伤风败俗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了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的确,自媒体为网友提供了表达自我、寻找共鸣、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便捷渠道。但在现实中却被流量裹挟、为金钱迷失,自媒体乱象丛生,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的行为是屡禁不止。自媒体用户和平台关系错综复杂。由于用户需要借助平台来扩大影响力,平台需要借助用户来增加流量和吸引更多用户,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一些人为了蝇头小利,文章可谓是花样百出,甚至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发表造谣中伤,污蔑他人等不实言论。 应为自媒体套上法律紧箍咒。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公民有自媒体上发表言论的自由,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必须恪守底线,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乱来。近年来,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相继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将自媒体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整治“自媒体”乱象需要打好组合拳。既然自媒体平台是媒体,那么平台不能只享受流量的红利,却没有管理责任,自媒体空间必然不能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自媒体所带来的新课题,把自媒体纳入媒体管理系统组织考评。通过建立顺畅的沟通、联动机制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监管的效率,利用动态监测主动出击等方式,重点高效打击自媒体平台的各种违法行为。同时,也要督促平台运营商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探索并推动实名认证等保障手段,对自媒体平台上的言论把关,还以互联网风清气正,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网络空间长远健康发展筑牢治理根基。(德化文明网 汪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