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春启希望,两岸同心促融合

2024-03-09 10:34: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血脉相连。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希望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近年来,福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落实同等待遇,优化营商环境,帮助广大台胞台企在福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赋予福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两会期间,福建日报邀请4位代表委员参加“圆桌谈”,围绕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言献策。 

刘爱英:探索两岸基层治理融合发展

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文 肖春道/图

3月8日,在平潭海坛街道台康社区活动中心,台湾青年、社区副主任萧修祺与社区工作人员正组织开展妇女节活动。

大学时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的萧修祺在台湾已有8年社工经验。2021年,他成为平潭引进的首批台籍社工之一。“希望把在台湾工作的经验带到平潭,跟本地实际相结合,为社区治理尽一份力。”萧修祺说。

台康社区成立于2017年,常住人口约1.1万人。由于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活环境宜人,吸引了上百户台胞居住,成为在岚台胞的集聚区域。

2020年12月,台康社区成为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我们全力支持台胞参与社区治理和各项事业发展,现有1名台籍副主任、3名台籍营造师、1名台胞居民代表,负责特色街区打造、医保社保、垃圾不落地等工作,把台湾社区自治好的经验做法引进来,共同管理好我们的家园。”全国人大代表,平潭海坛街道台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爱英告诉记者。

扎根社区工作21年的刘爱英去年9月到台康社区任职。在她看来,社区治理最重要的是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为让台胞在辖区内安居乐业,更好融入社区、融入平潭,我们实施了两岸同胞‘共同学习、共同就业、共同生活、共同管理’工程。”刘爱英说。

她介绍,共同学习,即成立“岚台乡音讲师团”,开展契合两岸同胞需求的“微宣讲”;共同就业,即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台商对接,依托台湾文化广场等,做好台胞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共同生活,即成立台胞服务驿站,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社区台籍社工还为辖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共同管理,即支持台胞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从‘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到‘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岸基层交流不断深化,也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爱英说,下一步,社区将聚焦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探索两岸基层治理融合发展,共建台胞便利生活圈,扩大两岸基层共治圈,打造共享共融创业圈,让更多台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 

廖明宏:帮助台籍教师更好融入大陆

福建日报记者 徐文锦/文 张永定/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这体现了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的一以贯之,也充分释放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善意与诚意。”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廖明宏说。

廖明宏有两个身份——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高校教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00多名台籍教师在福建高校工作。”廖明宏认为,台湾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些具有国际视野且实践技能较强的台湾教师来大陆任教,能够为大陆高校在学生培养理念、培养方法等方面注入新鲜力量。而大陆高校的快速发展,也为台湾教育人才提供了发挥所长的广阔舞台。

在日常工作和政协委员调研中,廖明宏接触了不少台籍教师,并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廖明宏真切感受到一些台籍教师满满的职业成就感,更让他坚定了“两岸高等教育界走深走近是互利共赢大好事”的想法。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些台湾高教界教师希望推动解决的问题。“对在岛内的台胞而言,获取相关资讯渠道较窄,同时对政策解读存在盲区。一些在大陆任职的台籍高校老师由于无法入编只好转到其他学校任职,也有台籍老师由于申请不到科研项目导致没有较好的成果积累,在职称晋升上受阻。”廖明宏希望通过提案的方式,帮助台籍教师更好融入大陆教育体系,进一步助推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

基于调研所见所闻,廖明宏将关于促进台籍教师更好融入大陆的提案带到今年全国两会上。“要推动‘同等待遇’与惠台政策落实落细,建立并完善台湾教师人才服务管理制度,以更加细致专业的服务为台籍教师做好政策传播和解读,在生活、工作以及职业发展上给予他们更多关怀和支持。”廖明宏建议,还应探索台籍教师参与校务管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鼓励教师们加入教育工会,不断提高他们爱校爱教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帮助台籍教师更好融入大陆的发展建设。

“交流走心了,友情更深了,我们期盼的愿景自然就实现了。”廖明宏说,期待更多台湾高等教育界朋友能够“走进来”“融进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信两岸融合发展会迎来更加春暖花开的明天”。 

黄蕾:推动两岸中医药“医”路前行

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文 肖春道/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全国人大代表、南平市台联会长、台盟南平市委会主委黄蕾对此深有感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强调“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

“在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福建既有天然优势,也担负着重要使命。”今年,黄蕾将目光投向两岸医疗和医药领域,期待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增强两岸民众福祉。

黄蕾来自南平邵武市。多年来,南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邵武市紧邻武夷山国家公园,是福建10个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推广示范县之一,气候常年温暖湿润、无霜期较长,拥有药用动植物600余种,占全省中医药材资源种类的24.3%,是名副其实的中医药材基地,在中医药产业发展、种质资源开发和中医药特色休闲养生产业发展上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

“早在唐、宋时期,福建先民就将中医中药带入台湾,清代以来,闽台中医药更是相融互汇,中医药材贸易热络。”为此,黄蕾建议,支持南平邵武市建设“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示范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强海峡两岸道地药材产业合作,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医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中医药为媒,推动两岸‘医’路向前,共绘健康‘同心圆’。”在黄蕾看来,在福建建设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示范区,还有利于进一步浓厚“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社会氛围。她期待,未来两岸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谢荣增:扩大深化两岸民间交往交流

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文 张永定/图

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福清石竹山道院住持谢荣增认为,两岸基层和民间的交往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要鼓励和支持两岸各界扩大深化交流。

自201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今年是谢荣增履职的第12年。“多年来,我都在关注两岸交流,提出的建议有的也转化为政策举措。”谢荣增认为,尽管目前两岸交流遇到不少阻力,但民间交往仍是基础,需要“克难前行、携手前进”。

2023年5月,第七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暨海峡两岸(福清)道教论坛在福清市举办。“从2008年开始举办梦文化节以来,台湾同胞一直是积极响应的。去年的活动,大陆及台港澳地区道教团体、文化界人士、海外侨界代表与信众约千人前来参加。”谢荣增介绍,梦文化节以“福佑中华 梦圆石竹”为主题,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促进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在谢荣增看来,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的宗教信仰具有一脉相承的独特优势,闽台两地多次共同举办石竹山梦文化节等活动,并以此作为基层交往、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持续发挥着维系血脉联系、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积极作用。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得到两岸同胞积极响应。“这是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使命,作为政协委员,要积极履职,发挥优势,为深化民间交流交往、助力‘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献计出力。”谢荣增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立法的提案。

谢荣增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处于关键时刻,需要融合发展示范区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建议基于示范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和特殊需求,从国家立法层面为示范区建设实现制度创新、系统协调推进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