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社教 > 观闽俗知闽风 > 正文

闽俗时节|闽式饮食中的二十四节气——立秋

2023-08-08 09:10:00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8月7-8日交节,斗指西南,太阳达到黄经135°时。

在福建,立秋这一天有着特别的意义,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庆祝这个节气。首先是吃“秋盐”,秋盐即咸鸭蛋,是福建传统的立秋食品之一。人们会提前几天准备鸭蛋,腌制成咸鸭蛋。在立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品尝新腌制的咸鸭蛋,寓意着幸福和平安。

另外,立秋这一天还有一个传统的食品叫“秋葵”。秋葵是一种绿色蔬菜,长得很像黄瓜,但口感更加清脆。据说秋葵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在立秋这一天食用,可以帮助身体排毒,预防疾病。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中有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表示迎接秋天的到来。福建地区在立秋这一天有“啃秋”的传统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了西瓜,可以防秋燥,迎接凉爽的秋季。

福建人还有一个特别的饮品叫“秋酒”。人们将新米剁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就能制成甜美可口的秋酒。立秋之后,秋忙随之开始,自古以来就有“秋收互助”的习俗,秋收互助,要饮秋酒,农民会成群去田间收割农作物,你帮我,我帮你,忙碌一天后围坐一起,来杯秋酒,一来庆祝丰收,二来缓解一天的疲劳。

桃子,作为福寿祥瑞的象征,在民间素有寿桃的美称。老一辈认为立秋吃桃子亦有吃出福气,咬掉灾祸不幸的好寓意。每到立秋,人们就会吃一颗秋桃,并且要把桃子的核留下来,等到除夕夜,把留的桃核放到火中烧成灰烬,以此寄托来年一家平安长寿,辟邪驱病,生活红火的希望。

《千金月令》里有古俗:“立秋日,取赤小豆,男女各吞7粒,令人终岁无病。”即在立秋之日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据说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此外立秋之后,火气下沉,金气上升,凉风出现,秋季阴气上升,会导致人们身体受凉,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的现象,而赤字为会意字,从大(人)从火,有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因此吃赤小豆有用火抵抗凉气的寄意。

立秋这天,人们会吃饺子来庆祝。传说中,饺子是由农民发明的,他们发现将面皮包裹着馅料,用沸水烫熟,可以缩短烹饪时间,而且味道十分美味,人们还会把饺子当作立秋祭祀的祭品,以此来祈求丰收。此外,饺子外形酷似元宝,并且饺子的谐音是“交子”,在宋朝交子是银票,有着招财旺财的象征。

糯米饭在福建民间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将糯米搭配红枣、桂圆、栗子、花生等食材制成糯米饭,红枣、桂圆、栗子、花生代表着福、寿、财、喜,一碗香甜软糯的糯米饭让人在整个秋季都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在立秋这一天,福建人们还喜欢食用苦瓜。这是因为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同时,苦瓜也是一种非常顺气的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预防各种不良症状。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