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展览 > 正文

临展上新 | 巧工匠心——华侨博物院藏雕刻精品展

2024-05-20 15:38:15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展 览 信 息

展览名称:巧工匠心——华侨博物院藏雕刻精品展

办展单位:华侨博物院福建民俗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7日——7月15日

展出地点:福建民俗博物馆临展厅

中国雕刻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就从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孕育出对雕刻艺术的审美和创作,运用大自然中的石、玉、骨、角等材料,制作出实用或装饰性的器物。

陈嘉庚先生为创办华侨博物院吁请海外华侨支持,并亲临北京等地搜集各类文物,包括中国古代陶瓷器、青铜器、书画、杂项、外国文物,以及华侨捐献的南洋文物等六千多件,悉数交由华侨博物院珍藏。

本次展览由福建民俗博物馆与华侨博物院联合主办,展出华侨博物院藏各类文物中,精选包括宝玉石雕、彩石雕在内的近七十件雕刻艺术品,引领观众充分感受古代工匠们的非凡艺术创造力,尤其是那种沉默中雕刻百工、造化万物的张力,那是刀锋上雕刻时光、雕刻人生的神奇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以此展现陈嘉庚社会教育思想的广阔视野与丰富内涵。

部 分 展 品

“玉雕艺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特的玉器艺术。自此玉雕就成为了承载华夏千年文明的瑰宝,备受推崇。

早期玉雕处于简单雕刻时期,汉、唐时期玉雕装饰开始盛行,宋、元时期玉雕工艺飞跃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尤以乾隆朝琢玉工艺,代表了玉文化的最高水平。近代玉雕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品种繁多,工艺精湛。

明 白玉龙纹镇尺

清 墨玉山子摆件

清 蝉纹双转心佩

清 碧玉龙纽印章

“水晶、料器、玛瑙、珊瑚雕刻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已将翡翠、水晶、玛瑙等矿石材料打磨制成简单的珠饰佩戴。明清以来,随着传统雕刻工艺的兴盛发达,宝玉石雕刻用材愈加丰富,有品种不一、颜色各异的翡翠、玛瑙、珊瑚、绿松石、青金石、水晶、茶晶、紫晶等,雕刻纹饰图案题材广泛,有瓜果花虫、仙神瑞兽祥禽等,寓意吉祥美满,造型生动雅趣,集实用和赏玩为一体。此外还使用玻璃、料器模仿玉石、玛瑙、珊瑚的质地,精工细制,五光十色,几可乱真,其工艺水平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民国 水晶山形笔架

清 瓜果蝙蝠纹玛瑙佩

清 套料鼻烟壶

“彩石雕刻艺术”

彩石雕刻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门类之一,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滑石等结构致密、硬度较低的天然彩石为原料,利用其特有的纹理、色彩、质感以表现艺术主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福建寿山石雕和浙江青田石雕,发端于六朝,成熟于宋元,繁荣于明清,石质细腻致密、色彩丰富美观。雕刻工艺讲究因材施艺、因势造型、因色取巧,技法精湛圆熟、丰富多样,博采中国画和民间雕刻技艺之长,是天然造化与匠人智慧的结晶。

清 寿山石人物坐像

  

清 青田石刘海戏蟾坐像

清 寿山石观音坐像

展 厅 现 场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