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准则,是我们党新时代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资 讯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即时 | 2024-01-25 10:36

风正好扬万里帆——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

2023年年终岁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连两天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听取关于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推动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

不松劲、不停步,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总书记在“延安时期的十个没有”展板前久久驻足。展板之上,列首位的正是“没有贪官污吏”。

“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踏上新征程,展现新风貌。

几个月后,一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的学习竞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展开。

2023年3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此次主题教育具体要达到的5个方面目标,其中之一,正是“廉洁奉公树立新风”。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一以贯之把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

党的二十大闭幕仅3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从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纪委全会,再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都对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新要求;

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多个议题涉及作风建设;

针对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调查研究、推广“四下基层”、查处违规聚餐饮酒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

在关于政法工作、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时代办公厅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的重要指示中,就作风建设提出要求……

作风建设无小事。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中央政治局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中央政治局同志要对照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一条一条严格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谈作风建设重点任务,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强调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

谈党校工作,强调“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激浊扬清、久久为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以优良的作风形象、饱满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立标杆、作表率,为全党树立光辉榜样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调研。

4天时间、辗转千里,从琼州海峡之畔到珠江之滨,自西向东穿行粤西大地,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劳,为的是多看一看当地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和蔼”“问得很细致、很具体”“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这是基层群众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感受。

到浙江考察,走进商贸市场同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亲切交流;到江西考察,走访直升机生产企业,亲自登上直升机,了解技术研发成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调研的鲜明导向。

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8次进行国内考察调研,从革命圣地到改革前沿,从西北边疆到长三角区域,总书记行程密集、步履不停,足迹遍及16个省份。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受洪涝灾害较重的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从东北谈到华北,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

2023年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北京门头沟区、河北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冒着严寒而往,沐着夜色而归。一天时间,乘汽车、换火车,行程横跨京冀两地,足迹覆盖农村、社区、学校、市政设施、水利工程,访居民、见师生、看商铺,入农户、进麦田、上大堤……

“一路走下来,听到了看到了,我心里感到踏实,也是欣慰的,恢复重建工作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人民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情的牵挂。

2023年春节前夕,同6个省市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进行看望慰问,与群众拉家常、为群众解难题;

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正值高考,亲自叮嘱“考生优先”,必要时可调整行车线路;

在上海考察调研时,专门到保障性租赁住房看望新市民,仔细了解生活状况;

…………

一言一行,体现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鲜明态度;点滴之间,彰显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怀。

202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同来自五洲四海的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同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除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举行欢迎宴会外,从2023年10月17日到20日,习近平主席安排了7个半天的时间,同与会的所有外方领导人分别会谈会见,常常从清晨忘我工作到深夜……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国访问6次25天,到访7个国家,主持4次主场外交,严格执行外事规定,精简随行人员,简化迎送接待,展现出以上率下的务实担当、崇高风范。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抓好分管领域、部门和所在地方的贯彻落实。

在改进调查研究方面,中央政治局同志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赴地方考察调研。调研中坚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注重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精简会议活动方面,严格控制全国性会议活动数量、规模、会期,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会议组织安排。严格审批越级开会、赴外地开会,采用视频方式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日益成为常态。

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坚持“短实新”文风,细化中央文件篇幅字数标准。除党中央统一安排和批准外,中央政治局同志个人没有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以及发贺信、贺电、题词、题字、作序等情况。

在规范出访活动方面,合理统筹出访安排,严格执行出访天数、团组规模、住宿餐饮等方面要求;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

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对篇幅字数、版面安排、时段时长等进一步严格把关。精简全国性会议活动新闻报道。

在改进警卫工作方面,科学部署力量,减少交通管制,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减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严禁地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借债搞“形象工程”。

以身教者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打折扣、不做变通,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起标杆、作出示范。

新征程、再出发,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3年中秋、国庆节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再次释放紧盯关键时间节点、严抓作风问题的鲜明信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作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科学精准整治作风顽疾,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奋进新征程保驾护航。

凝心铸魂,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政治根基——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就抓实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扎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指明方向。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题教育中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通过深入的检视剖析整改,涤荡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作风建设始终,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突出重点,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顽疾——

“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86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672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870人……”2024年元旦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2023年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这已是该数据连续公布的第123个月。

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搞“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以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开展专项整治,对粮食购销、耕地保护等领域不正之风强化监督执纪,到针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突出问题加大纠治力度,严肃查处并通报多地领导干部违规聚餐饮酒问题,对办公用房超标问题紧盯不放……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紧盯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作风顽疾,紧盯问题突出、工作薄弱的领域和地区,靶向发力、重点突破,推动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标本兼治,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我们将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等节日多发问题,深挖背后的利益交换、请托办事等风腐一体问题,从严从重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2023年端午节前,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向全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发出廉洁过节提醒,敲响警惕“由风及腐”“由风变腐”的警钟。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健全风腐同查机制,坚决纠治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深挖细查腐败案件背后的不正之风。

从针对餐饮浪费和“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联动联查;到严查酒驾醉驾背后的“四风”问题,曝光典型案例;再到推进监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惩、治、防”工作链条,形成治理合力……

在严查“四风”问题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开展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年轻干部纪律作风教育、警示教育,着力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好,推动移风易俗,不断铲除作风问题滋生土壤。

担当作为,以好作风好形象推动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多亏了你们,现在灌溉土地的费用降低了,还不到原来价格的一半。”2023年12月,在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杨楼村,种粮大户高克国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村民反映的村里灌溉水费过高的问题,嘉祥县纪委监委开展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狠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强化担当的具体举措,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锚定目标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办好民生实事,形成了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作风建设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2023年年底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电话调查结果显示,95.7%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总体成效表示肯定。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壮阔。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定能以优良作风凝聚起14亿多人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人民日报》(2024年01月21日 第01版)、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抓作风建设

即时 | 2024-01-25 10:37

dd9cb52db3d8fee29d5d2112a5e02471.png

75b2a947f44d5f9979a53539cddcc811.png

482d5dad91b5213bf279d548ebae1f20.png

​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即时 | 2024-01-17 16:53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不断加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更加巩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动员更加有力、发挥作用更加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民营经济人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和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凝聚侨心侨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加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的合力显著增强。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dff5fef816465c2bbf42e38dfa5606e7.jpg

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有以下12个方面。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现在,统战工作不是过时了、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d620c12a4fd275bbd9ab8b8dfd92a749.jpg

2023年12月29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茶话会并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二,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党治国理政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四,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推动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思想共识取得新提高、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努力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第五,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第六,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七,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重要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是前提,加强引导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

第八,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第九,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增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第十,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要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科学使用、发挥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

第十一,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联系,坚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真正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

第十二,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让我们走稳走实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的好路子

即时 | 2024-01-15 20:22

扎根荒山,李振海用38载为2000亩荒山披上绿装;坚守山村,石武荪40余年甘做孩子走出大山的阶梯;洪水突袭,孟二梅带领居民为近千位滞留旅客送去温暖……一个个来自基层、源自生活的好人故事广为流传,闻者无不心头一暖。

奋斗的故事总能打动人,身边的榜样总能激励人。事实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思想如何多元,社会崇德向善的底色都没有变。一颗心鼓舞了另一颗心,见贤思齐的力量被普遍激发,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释。从宏观视野来看,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在全社会引导树立文明理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打造良好文明风尚的显著成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既有成效令人欣慰,但我们也深知,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但“脑袋”轻于“口袋”的尴尬却时而出现。高铁已是出行标配,但总有人在霸座插队中暴露出规则意识的不足;养犬已成都市风尚,但总有人因不拴绳暴露出公共意识的缺失;婚姻殿堂令人向往,但总有人在对高额彩礼的执念中暴露出生活观念的落伍……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保持同步,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构建匹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任重道远,我们准备好了吗?毋庸讳言,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无法回避。比如,有些宣传宣讲缺乏受众意识,虽然投入颇多、阵仗不小,但受众兴趣低、不买账,工作成了自娱自乐。这便提醒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持续改进创新,学会虚功实做。

改进什么?首要一条就是打破“看重过程,忽视效果”的工作惯性,应当形成一种“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完成了”不等于“完成好了”的自觉。树立用户思维、坚持结果导向,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北京在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中,除了依靠摄像头、交警等传统力量,还鼓励媒体建言献策、广大市民“随手拍”、机关单位认领路口,全市上下广泛参与且都有获得感,整治效果事半功倍。长春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巧妙地将政策宣讲、咨询义诊、非遗剪纸、修脚理发等内容安排在大集之中,既顺应了市民的生活习惯,又润物无声地开展了工作。可见,多从群众需求出发,才能减少排斥感、增加获得感,风格上“接地气”,叙事上有“烟火味”,更有益于文明入脑入心。

如何创新?路径很多,一个重要的方法在于“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发力点也在互联网。人民日报等媒体推出的“军装照”“牵妈妈的手”等网络活动,操作简单、互动性强,让拥军爱军、亲情孝悌等宏大概念有了微观表达。多家网络媒体联合开展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综合运用新闻报道、人物故事、话题互动、骑行直播等多种形式,联通网上网下,让各地的文明故事通过“网络立交桥”有了立体呈现。“北京SWAT”“好客山东”“成都市场监管”等一众抖音号,紧跟潮流、频频玩梗,让政府工作、城市风光、民俗历史等内容有了生动表达。事实证明,“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更加注重前沿技术的应用,更加强调打破“次元”的互联互通。强化大众意识、拿出真情实感、善用技术手段,精神文明建设完全可以出新出彩出圈。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改进创新带来了无尽可能,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成功案例或许无法一键复制,但可以举一反三、汲取经验,力争“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新的一年,在改进创新中让文明成为更浓重的时代底色,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也将成为我们对全社会的最大贡献。(崔文佳)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

即时 | 2024-01-04 10:50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月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蔡奇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蔡奇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要围绕增强信心、凝聚共识构筑主流舆论新态势,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确保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主持会议并作工作布置,强调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繁荣文化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增强国际传播效能,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政治自觉、饱满精神状态、顽强斗争意志、科学思路方法做好工作,努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

守正创新弘扬“闽东之光” 凝心铸魂谱写“宁德篇章”

即时 | 2023-12-14 10:30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一刻也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强大精神的支撑、丰厚文化的滋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实干笃行开创新局。宁德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务实求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弘扬“闽东之光”,凝心聚力奏响时代强音,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汇聚起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的磅礴力量。

高举旗帜

新思想深植闽东大地

“真理之光”照亮前进道路,思想锤炼铸就过硬本领。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步入新时代,宁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

近年来,宁德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强化“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制定出台《关于发挥宁德优势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实施方案》,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巡听旁听和督促检查,打造学习“示范班”。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今年以来,市委把开展主题教育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央主题教育办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为契机,专门召开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的意见》,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切实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

在市委示范带动下,全市各地各部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中,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党的理论武装。

近年来,宁德市高标准推进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德实践基地建设,出台宁德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遴选设立首批21个实践点,高水平打造摆脱贫困主题展览、下党“学习小镇”、仙山学习馆、“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等覆盖市域的实践点,并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权威媒体围绕“弱鸟先飞、滴水穿石”30年暨撤地设市20周年、《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系列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发出宁德理论界“强音”。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挖用好理论富矿,从思想源头、实践起点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打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的“宁德学派”,一批理论文章在《求是》《党建》等刊物上刊发,“学习强国”宁德学习平台上线……

创新理论宣讲,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闽东大地落地生根。我市创新实施百个乡镇党校、百所党员夜校、百个草根宣讲团、百支乡村工作队上门送学等“四个一百”行动;培育“学习大军”“理论宣讲轻骑兵”理论宣讲品牌;打造“霞小宣”“畲歌畲语”“小板凳+N”等宣讲小分队180多支,常态化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主题宣讲等活动;构建覆盖城市乡村、融通网上网下的宣讲工作格局,年宣讲场次超万场;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打造理论传播矩阵唱响理论宣讲“大合唱”;“学习强国”宁德学习平台日活量逐渐攀升……

一次次学习、一场场宣讲,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近五年来,全市共开展面对面、分众式、互动化的宣传宣讲活动5万多场次,受众达400多万人次,切实发挥理论宣讲分析形势、解读政策、诠释理论的作用,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凝心聚力

主流舆论奏响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倾力抓好各项重大宣传,传播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百乡千村行”等主题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三库+碳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世界储能大会、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建团35周年系列活动等重大活动引发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在一篇篇稿件、一张张照片、一个个镜头中展示开放自信的宁德形象。

——内宣外宣“出圈”“出彩”

中央、省主流媒体频频聚焦我市,特别是围绕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主题采访,全国党刊和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深入挖掘我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成效,刊发了一批批重磅报道。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连续两天播发报道、《焦点访谈》专题关注,引发热烈反响。

宁德市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累计召开新闻发布会160余场,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下党乡分会场、中国减贫发展与人权事业研讨会、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等会议活动。成功举办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圆瑛法师与宗教中国化论坛等特色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宁德的知名度、影响力,让世界听到宁德声音。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

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牢记“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的嘱托,宁德守正创新,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组建宁德市文化传媒集团、宁德市广播电视台,形成“报、网、台、端、微、屏”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充分运用图解、海报、H5、短视频、街采、直播等新媒体技术,切实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媒体融合步履不停、创新不停,闽东日报社、宁德市广播电视台积极创建新媒体品牌,推进栏目化、频道化运营,推出《百乡千村行》《主播带你游》等一批精品栏目;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培育出“大梦蕉城”“幸福福鼎”“今日福安”等县域新媒体品牌,爆款全媒体产品不断涌现。

雕琢精品

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牢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重要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打造文艺精品、举办文化惠民演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铸就文化新高地。

文艺精品满溢“闽东味道”。创作推出电视剧《那山那海》、音乐剧《畲嫂》、文学作品集《宁德文丛》等精品。交响音诗画《山海的交响》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2023年2月28日、3月1日,歌剧《鸾峰桥》连续两日在中央歌剧院展演,向全国展示宁德文艺的力量。在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我市共有5部作品获奖,包括歌剧《鸾峰桥》、长篇小说《黄金海岸》、中国画《时代楷模孙丽美》、诗歌集《土方法》、长篇小说《装腔启示录》。

深入开展文艺采风、文艺纪实、文艺创作、文艺惠民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宁德,“山海交响闽东逐梦——宁德这十年”全国主题摄影展、“青春回眸·宁德诗会”、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等活动圆满举办;用好“三浦并臻”文化联盟机制,并在霞浦举办第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全国青春诗人研修班(第一期);出版《诗耀闽东——新时代“闽东诗群”五年诗选》;长篇小说《装腔启示录》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湖南卫视芒果台播出并取得全国收视第一的成绩……

文化保护传承稳步推进。宁德市加强对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福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传承,出台《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开展寻“福”、品“福”、赏“福”、享“福”、造“福”五大行动。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5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9个点。创新打造省内首个地市级文物智慧云平台——“宁德文物”小程序,以数字存储形式全面整合各类文物资源数据,通过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实现文化遗产云共享。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宁德顺利承办2023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十二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制定出台文旅发展专项规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培育形成“古村落+文创”等产业发展新模式。2023年1至9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819.30万人次,比增40%;旅游总收入450.93亿元,比增52.3%。其中,三季度,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149.81万人次,首次单季度突破2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宁德正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和“欢乐常相逢”——新时代文艺惠民八闽万村行活动为牵引,开展“千场演出进万家、文艺星光遍闽东”文艺展演、非遗院团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演出1700多场;充分发挥市文艺交流基地等10个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阵地作用,形成全市省级文艺基地“全覆盖”;开展“百支文艺小分队下基层送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惠民演出600余场;发展街头艺术,在全市建设11个常态化“百姓大舞台”室外演出场所,一场场全民参与的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为人民群众送去优质精神食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艺大餐。

涵养文明

用心用情扬时代新风

文明如水,滋养幸福之城。宁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宁德市持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指导、推荐评选、学习宣传、帮扶礼遇工作,目前全市有“时代楷模”杨春、孙丽美,全国道德模范陈祥榕等8人(含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55人,数量居全省前列。

深化文明实践,聚焦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这一首要任务,宁德市建成县级(含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所127个、站2347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创设“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小片区“一季一交流”等机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文明新风拂绿闽东大地。

宁德市用心用情用功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等工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零”突破,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市委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四项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推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落深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宁德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围绕新的文化使命,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不断开创宁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闽东日报记者 陈祎凝)

“把心贴近人民”——解码“四下基层”

即时 | 2023-12-11 09:02

35年前,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倡导并躬身力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把心贴近人民。”

习近平同志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

35年来,福建广大领导干部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四下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架起连心桥,当好贴心人。“四下基层”这一发源于宁德的重要制度,彰显出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在八闽大地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推动闽东大地发生全方位、深层次变化

如今,福建古田县杉洋村,青山逶迤,小溪潺潺,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光伏菇棚在阳光下分外醒目。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古田食用菌产业又一次迎来迭代升级。

1988年7月,习近平同志上任宁德地委书记后不久开启闽东九县调研行,第一站就来到古田县。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肯定了食用菌产业可以作为古田的主要发展方向,鼓励当地农民种香菇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调查研究破题开局,“四下基层”由此发轫。

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霞浦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要求“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制度要坚持下去”。

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1989年1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宁德地区今年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

此后,这些做法被完整阐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当年的宁德,还是“老、少、边、岛、穷”地区,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四下基层”,习近平同志踏遍闽东大地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出宁德的区情、社情、民情,提出一系列事关闽东长远发展的工作理念,为宁德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35年来,宁德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推动力量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发展在基层提速,推动闽东大地发生全方位、深层次变化,昔日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正嬗变为“黄金发展高地”。

扎根一线谋发展,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

GDP同比增长10%,位列福建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宁德市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发展答卷。

成绩背后,是宁德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作出科学决策,致力于构建四大主导产业,同时下沉一线全力解决企业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多年来,宁德市先后引进一批“金娃娃”,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和不锈钢新材料生产基地。

目前,宁德的经济总量已经从原来的全省第九变成了全省第五,2022年成为全国百强城市,GDP增速连续4年保持福建省第一,一跃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

投身基层办实事,展现乡村振兴新面貌——

寿宁县下党乡各方来客络绎不绝。“因为过去交通极为不便,村民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养肥猪,三怕挑化肥。”在当地经营一家茶馆的王光朝回忆道。

30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的公路、水电建设等问题,系统谋划脱贫发展。

不久前,省道S207线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出闽通道及寿宁至浙江交通距离。原本最为偏远的下党乡一跃成为对接浙江的“桥头堡”,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深入群众解民忧,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走进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只见整洁有序的现代渔排连绵不绝,一派“海上田园”风光。

宁德三都澳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然而,过度养殖一度导致私占海域资源、挤占航道锚地等问题频发,养殖户间纠纷不断。

针对渔民反映的痛点,宁德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集结2400多名“精兵强将”深入沿海乡镇,累计投入45.48亿元,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

如今,养殖规范了、海岛清洁了、航道畅通了,三都澳海域重现碧海清波美丽景象,养殖户收入也大幅增加。

历久弥新:“四下基层”内涵外延更加丰富

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创举,“四下基层”架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有效促进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提高决策质量水平、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35年来,福建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方法到制度,“四下基层”内涵日益深化。

四张小桌拼成一张长方形大桌,两侧各摆着几把椅子。霞浦县委党校的第一接访室,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陈设。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是在这里接待来访群众,拉开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序幕。

多年来,领导干部接访已成为霞浦县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霞浦县县长罗义春说:“我们把领导接访日办成对群众的服务日,面对面纾解问题,心贴心处理矛盾。”

坚持“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一系列制度规范相继出台:

福建省明确每年省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市县两级领导不少于60天,全省持续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

宁德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派驻党员干部到项目一线为企业服务;

福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组织9.75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从少数到全员,“四下基层”参与主体持续拓展。

福安市坦洋村是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四周群山环绕,村前一水襟带。“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整形……”谈起红茶制作工艺,坦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冯坚如数家珍。

驻村三年来,冯坚带领村民筹资改造茶叶技术综合培训中心,建成村集体茶厂,发展电商直播,拓宽茶叶销路……

像冯坚这样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宁德还有很多。为让力量往乡村派、资源往乡村走,宁德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等“一书记三大员”到村任职,充实基层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四下基层”早已不局限于党政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更多普通党员、年轻干部正在参与其中。

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宁德市委组织部部长陈惠说,近年来,宁德分批组织年轻干部到农村开展实践锻炼。截至目前,年轻干部累计入户走访1.5万多人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600余条,为民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

——从线下到线上,“四下基层”方式方法不断丰富。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连片的渔排、网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铺展,满载海参苗的渔船穿梭其中,一派海上丰收景象。

“七星海域是闽东主要水产养殖区之一,养殖高峰期外地务工人员达两万多人。”溪南镇党委书记陈广昱说,霞浦县在七星海域成立全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通过“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实时监测,将社区治理经验从陆地“嫁接”到海上,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69个单位入驻,实现“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便利服务“马上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变化,福建通过优化服务、再造流程,让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下基层”不断取得新实效。

深化运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天边”到“身边”,“调查研究下基层”从“问题”到“破题”,“信访接待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现场办公下基层”从“会场”到“现场”……

“四下基层”既回答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树牢群众观点的重要方法论。历经35年传承弘扬,“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穿越时空,给予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宁德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发源地。35年来的传承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四下基层’既是思想也是作风,既是制度也是方法,已经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把心贴近人民’的实践载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法宝、转变干部作风的有效途径。”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说。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

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刘明认为,“四下基层”将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其核心要求同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将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把“四下基层”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

中午时分,福州市鼓楼区庆城社区长者食堂熙熙攘攘,一份份营养搭配的午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老人们仅需花9.9元,就能享受健康美味的餐食。

去年9月,庆城社区长者食堂正式营业,目前,福州全市已建成长者食堂528家,惠及辖区61万老年人。

“一顿热乎饭是民生小事,却是很多家庭的大事。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惠及千家万户。”庆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林小玫说。

把“四下基层”作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

位于闽江之畔的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新城,曾是当年福州征迁数量最大、搬迁速度最快的改造项目。2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这里人口逐渐密集,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社区空间相对拥挤的问题日益凸显,群众意见比较集中。

台江区委、区政府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老旧小区改造再次按下启动键。如今,党群共享空间、便民服务驿站、儿童梦想乐园……一系列便民利民设施,让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工作必须听民声、察民情,直面焦点、难点问题,把群众需求落实落细,让百姓关心的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苍霞新城社区党委书记王露露说。

把“四下基层”作为统筹落实、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

11月17日周五晚6时,晋江市内坑镇政企联系群里收到了一条来自恒安集团的协办信息,内容涉及企业在建项目手续办理等6个具体问题。

周六下午3时,恒安集团就在群里收到了来自镇政府现场调查、事项跟进的具体回复。

“干部深入一线对接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全力保障企业轻装上阵、专注经营,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恒安集团副总裁许文默说。

把“四下基层”作为改进作风、锻炼干部的重要手段——

帮农户疏果、采摘银耳,辅导留守儿童功课,和村民一起跳广场舞……回忆起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的点滴,古田县年轻干部陈艳依然心潮澎湃。

“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对我的称呼也从‘领导’变为了‘妹子’。”陈艳说,做群众工作,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都不能取代“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

2021年以来,古田县实现1031名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全覆盖”。年轻干部真正掌握了“走得进、坐得下、聊得开”的群众工作方法,也锤炼了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

党心连民心,齐力能断金。

接受采访的党员干部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将倍加珍惜、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这一重要法宝,学思想悟伟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新华社福州12月6日电记者 江时强、刘江、林晖、董建国、张惠慧、周义)


植根人民 造福人民——习近平同志倡导践行“四下基层”闪耀时代光彩

即时 | 2023-12-08 09:10

福建宁德,一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光荣与梦想,勤劳与创造,改革与创新,交汇成雄浑的山海交响乐章。

这背后,是35年的践诺、35年的坚持、35年的传承。

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建宁德赴任,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调研开路,实干开局,“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那些年,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踏遍闽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感人佳话。

“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汇聚磅礴力量,夯实发展根基。35年来,这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在八闽大地全面推广、薪火相传。干群同心、砥砺奋进,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踏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闽山闽水物华新”的美好图景铺展开来。

人民江山,根在人民。根深叶茂,本固邦宁。

“四下基层”彰显的根本立场、精神内涵、价值追求,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让我们循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足迹,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坚定自觉地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把心贴近人民

“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

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倡导并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今年76岁的舒穗英,时常到宁德霞浦县委党校走走看看,那里珍藏着她的一段特别的回忆。

1988年12月20日,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现场,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接访。舒穗英来了,她反映有关部门在她家附近的河道上建房,河道砌小了,造成淤积阻塞,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冲进了她家门,她家损失很大。

“来的时候急匆匆,走的时候心里暖烘烘。”当时的情景,舒穗英记忆犹新,“不久后,有关部门清理了河道并做了赔偿。”

这次“来访日”活动共计来了102名上访群众,受理各类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面答复解决。

当时,素有“老、少、边、岛、贫”之称的闽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偏远山村路途颠簸,群众有事找政府,耗时不止一天。当天晚上,习近平同志就在思考:有这么多来访群众,应该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制度,既让群众满意,也让群众好找。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四下基层”最初设立就是为方便群众。习近平同志的话语朴实,感情却很深厚:“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

在习近平同志心中,人民群众的分量最重。他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如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菇棚成为宁德古田县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劳动成本、安全风险“双降低”,土地利用率、种植收益“两提升”。

这已是当地的第三代菇棚。问及是如何走上“点草成金”这条致富路的,菇农们总要从35年前说起——

古田县,是习近平同志上任宁德地委书记后闽东九县调研行的第一站,他说“是‘看准了’才来的”。1988年7月,习近平同志走访当地香菇技术员彭兆旺的基地,问了一连串问题:“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怎么样?农民收入增加多少?”“这项技术,对农民来说好不好?学习和操作简单不简单,容易学会吗?”

习近平同志勉励彭兆旺再接再厉,特别是要用一帮一、一带十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让乡亲们种香菇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1989年8月,他又一次来到古田县,开展现场办公,专题调研食用菌产业发展。

一朵小菌菇,致富“幸福花”。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介绍,2022年,古田县食用菌鲜品总产量91万吨,其中,银耳鲜品产量达38.5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235亿元,农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多数乡镇。“三进下党”“四进坦洋”“三上毛家坪”“两赴下岐”……山一程,水一程,沉下身子到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掏心窝子的话。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党员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勠力抱上“金娃娃”,过上好日子。

1990年,习近平同志撰文《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反复强调:“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只要各级领导能够与群众结友交心,赤诚相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把心贴近人民”,道出了“四下基层”的精神要义。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架起一座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你们知道福州人最怕的是什么吗?”有一次,习近平同志这样问福州的干部。他接着说:“我在下面转的时候听到,福州人最怕的就是水火无情。为什么?福州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木板房,火一烧就是一大片。闽江一发大水,水就会倒灌进来,百姓就遭殃了。”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纸褙福州城”的状况必须改变。

福州台江区苍霞新城社区居民唐庆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他们家。房屋是木板拼接的,狭小逼仄,不足9平方米,挤着一家三口。当时正值炎炎夏日,屋内犹如蒸笼,十分闷热。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几天后,苍霞棚屋区拆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

2001年8月,唐庆旺拿到了新房钥匙。“60平方米,亮堂舒适,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回首往事,老唐眼眶湿润。

如今,苍霞新城社区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造提升,完善水电管网,规划停车位,新建党群共享空间、便民服务驿站、儿童乐园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露露说:“小时候,我也住在棚屋区。是当年习近平同志帮我们圆了安居梦。我要接续奋斗,把好事办好,让社区更宜居,让居民更幸福。”

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初心、是情怀,时空更迭,传承的是使命、是责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句直抵人心的庄严承诺,为新时代答卷起笔。

在福建,“四下基层”传承弘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广大党员干部一件接着一件办,一事一事见实效。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市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亚东表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宗旨意识,践行初心使命,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近年来,买菜、做饭成了许多老年人生活中的一道难题。群众有需求,干部就行动,助餐服务应运而生。

冬日暖阳,微风和煦。走进福州市鼓楼区庆城社区长者食堂,老人们正在吃着可口的饭菜。70多岁的林锦如是长者食堂的常客,茶余饭后还在这里练练书法。她随手拿起自己写的“福”字,满脸喜悦地说:“今天的我们,都是有福之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不仅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人民情怀,还蕴含了推动事业发展的方法论。

“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

…………

这些都是来源于基层实践又指导基层实践的宝贵经验。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关键在基层,关键靠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真心拥护、团结奋斗。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将其摆在“四下基层”的首要位置。一次新闻工作会议上,他说道:“我想,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多地起到渠道和桥梁的作用,长期地、耐心地、孜孜不倦地向人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释党对事物的主张和看法,让人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1988年,习近平同志察看宁德柘荣县一家濒临破产的覆铜板厂时,提出一定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

当时,全国正在进行治理整顿。有的干部有些泄气,认为“看不到希望,做不了事”。

习近平同志既当实干家也当宣传家,深刻指出,中央提出治理整顿,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纠正盲目发展,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平衡,而不是急于求成,什么都干。

一席话解除了当地干部思想上的“疙瘩”,时任柘荣县委书记钟安领悟到,“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基层也是最好的课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基层调研,“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

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工作后,坚持先调研后决策,一个县一个县地跑,写下《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

认清“弱鸟”的现实,提出“先飞”的意识,指明要抓大农业、工业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正是坚持实事求是,摸清了实情,从实际出发,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该如何发展?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七下晋江”。产业发展、民企转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向前推进,总结概括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

林海苍翠连绵,高天白云舒卷。

宁德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黄振芳家庭林场,草木葳蕤,郁郁葱葱。林场出入口,“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大幅标语,引来人们的驻足、深思。

这一重要论断的背后也有一个调研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创办家庭林场,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并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玉米。

习近平同志听闻此事后,三次赴实地了解情况,称赞“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后来,习近平同志写下《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时光流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黄振芳的家庭林场传给了儿子黄传融。曾一门心思种树、砍树、卖树的他们,如今盼着树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林场可是他们的绿色银行。黄传融指着林下的黄精、芍药说:“等来年丰收,收入很不错的!”

2020年,黄振芳的孙子黄宇斌从深圳返乡,也一头扎进了林场,做起了直播带货。“这片青山就是我回来的理由。我要把外面的新思路带回林场,把这里的绿色产品介绍给更多的人。”黄宇斌说。

一片林,三代人,绿了山头,红了日子。如今,在整个周宁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群众的幸福指数如同林木一般,持续向上。

…………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坚实的足迹里印刻着“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真理。

如今,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八闽大地,一支支“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年轻干部驻村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基层首创”与“顶层设计”相得益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福州市建设以“3820”战略工程成就展为中心的“1+X”学习教育实践大平台,打造军门社区、三坊七巷等53个特色教学点、82个特色调研点,引导党员干部在现场教学中更好地感悟思想伟力。

宁德市出台《关于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组织年轻干部到乡村一线培养锻炼的意见》,从创新干部培养、深化干群联系、健全人才流动、完善成果转化等4个方面,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长效机制。

85后干部陈艳,已是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乡亲们的老熟人了。她参加“四下基层”实践锻炼活动,住在村民家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情谊。如今,陈艳经常回村,深入调研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她深有感触地说:“每次下基层,都长见识、有收获。多听听乡亲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工作就更有思路、更有抓手了。”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一碧万顷,海天一色。连片的塑胶渔排蔚为壮观。渔民们耕海牧渔,创造幸福的生活。

登上七星海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海上综治中心等一应俱全,霞浦县纪委监委正在开展“连心日”活动。

渔民陆宗祥前来询问:“海域使用证迟迟没办下来,能不能帮我催一催?”

“马上督促相关单位加紧办理。”干部田宏野翻开一页登记表,详细记录陆宗祥的问题与联系方式。陆宗祥是他当天接访的第十一位群众。

“下基层,就要离群众近一点,就是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田宏野介绍,今年以来,霞浦县纪委监委已开展6批次“连心日”活动,收集群众反映问题以及意见建议上百条。

在宁德,像“连心日”这样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988年12月20日宁德首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追溯到那段时期宁德地委、行署制定的“书记约访日”“专员接待日”制度。

一次在古田县现场办公时,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不要怕,不要回避,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你越是害怕困难、回避困难,困难就越多,群众意见就越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

楼房整齐成排,“渔家乐”前人来人往。宁德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一个暖阳高照的上午,白马公园里,老人怡然自得,孩童追逐嬉戏。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下岐村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终日在海上漂泊,船连着家,家连着船,被称作“连家船民”。

1998年4月的一天,习近平同志登上船舱,访贫问苦。当年年底,他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说:“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

经过3年努力,到2000年底,全省1.8万余名“连家船民”住上了新房。“有厨房、有卧室、有卫生间,想都不敢想,心里扑扑跳个不停。”下岐村村民江成财说。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上了岸该怎么生活?

“不仅有房可住,还要有业可就。”“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习近平同志回访上岸后的“连家船民”,再次把脉问诊,拿出对策办法。

如今,水产养殖、建筑装修、商贸服务,下岐村有了产业,村民收入更有保障。江成财笑着说:“以前吃不饱,现在日子好,长胖不少!”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总是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保护三坊七巷、“菜篮子”工程、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机关效能建设,如此等等,都彰显了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走进宁德福鼎市品品香公司大厅,一个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映入眼帘。大屏幕上实时显示:8万户茶农、36万亩茶园、今年以来茶农交易总额64.72亿元……

宁德是著名茶乡。但是,早些年,茶产业是原始粗放、自发生长状态,品种杂乱,不成规模。习近平同志多次实地调研,找问题,谋良策,提出要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

近年来,“福鼎白茶”名气大了,该如何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当地干部看来,尽管发展阶段不同,但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始终不过时。他们坚持“四下基层”,深入走访茶企、茶园、茶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供给端,如何做到质量优?推进基地化建设,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农药;生产端,加工如何精细化?推进清洁化、自动化、信息化加工设施装备升级;销售端,如何扩大影响力?打造茶文化,讲好白茶故事,同时延伸产业链,推出一系列衍生品。

“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干事创业、砥砺前行的重要遵循。我们要敢于正视问题、真正找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茶业富民。”宁德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说。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

“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

来到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顶端的“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8个红色大字引人注目。在“一件事”综合窗口,市民周泽光一次性办成了社会保险登记、公积金账户开户等多个事项。“只需提交一次材料,一窗办理,方便多了。”周泽光说。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这是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提出来的,切实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当时,外商在福州投资办厂,流程手续十分繁复,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为此,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采取“一栋楼”办公。

刚开始有的部门不愿意进驻“一栋楼”,但是习近平同志下定决心干成这件事。他还多次到“一栋楼”现场调研,看到哪个窗口排队人多,就会了解情况、问明原因,对工作效率提出改进措施。

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薪火相传。如今,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入驻68个部门,提供2215项服务事项,设有“一件事”综合窗口、“办不成事+帮帮团”诉求窗口、智慧政务大厅,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强调:“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四下基层”,务求实效。

1988年,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工作时,宁德还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有名的“老、少、边、岛、贫”,被比作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发展落后,观念不能“贫困”。习近平同志在《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中指出,“如果人们只看到穷,但不是历史地看,发展地看,就很容易失去自信心”“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他强调,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

35年来,山还是那片山,海还是那片海。但山已经不再是那片山,海也不再是那片海。

进入新时代,宁德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抱上了“金娃娃”:引进了以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宁德市全面打响“宁德服务”,坚持“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点跟踪项目”,实行集中办公、靠前服务,项目推进到哪里,工作专班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强化项目落地“保姆式”服务。

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宁德市集聚整合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金融助理员等“一书记三大员”,把力量往乡村下派,让资源往乡村下沉。

走进宁德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街道整洁,村美人和,田园如画。

3年前,刘端斌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和村干部齐心协力,推动村子发展迈上新台阶:在以往的房屋租赁中加上物业管理服务,产业链延伸了;加强景观设计,规范美食街经营管理,村民生活更舒适了。一段驻村经历,让刘端斌更加热爱乡土。如今,他已担任硖门畲族乡副乡长,扎根田间地头,继续为乡村振兴挥洒汗水。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闽东之光”愈发耀眼,宁德发展已实现从“闽东老九”到福建省新增长极的蝶变。温福铁路建成运营,三都澳港口初具规模,宁德主城区已建成福建东北翼中心城市,当年闽东人民的三大梦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如今,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强化重效、求效、显效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心思花在“想干事”上、把能力用在“会干事”上、把力量放在“干成事”上。

福州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促进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荣获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晋江,秉持“爱拼才会赢”的信念,干部群众齐奋斗,安踏、恒安等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晋江经验”不断释放新活力。

…………

坚持“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扑下身子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广袤的八闽大地上,广大党员干部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新篇章。

*** ***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学习工作方法,带着信仰、带着使命、带着感情深入基层一线讲理论、抓调研、办实事、解民忧,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倾听社情民意,用汗水筑就百姓幸福,切实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传承好、弘扬好,广大党员干部走到群众身边,必将走进群众的心里,必将开拓新的局面,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人民日报记者 张毅、蒋升阳、张洋、付文、孟祥夫、王崟欣)


李琦:在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上出实招、下功夫

即时 | 2023-11-30 21:36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学深悟透,深入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是文明的动力,文明是文化的精华。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多注入文化的力量,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全省文明办系统要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优势,紧密结合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二是强化系统观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使之贯穿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体制的调整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新的举措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坚持突出重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重点任务,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加强向上向善道德风尚建设。以“感动福建”人物评选为抓手,深入推进“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工作,选树宣传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用“鲜活的价值观”引领八闽道德之光,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典型、崇尚模范、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

二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为引领,开展结对共建深化文明实践行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项目评选,培育打造一批彰显“福建味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亮点,示范带动全省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升级,推动全省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工作。以实施“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创新工程为牵引,结合新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总评工作,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利民惠民为根本导向,优化调整文明创建的指标设置和制度设计,修订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测评操作手册,统筹推进“五大创建”,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着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展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工作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激发工作内在动力,增强工作实际成效。比如,常态化开展大调研工作,传承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找到民生痛点、社会堵点和创建难点,使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又如,探索用数字化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赋能增效,加快省委文明办数字智慧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全面掌握并有力推进各地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网络舆情信息、网络文明传播等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再如,深化拓展“创新工程”,在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融合工程、“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等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对标对表策划实施更多具有牵引性、示范性的工程项目,以创新的思路举措打造工作特色亮点。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委文明办主任)

周宁县:一线找门路 强村好致富

即时 | 2023-11-27 09:21

宁德文明网11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一条长桌,几杯清茶,数人围坐。初冬时节,周宁县泗桥乡溪口村花房中,周宁县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镇、村干部围桌畅谈,聊村务、话发展,探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好路子。

“村上有一些特色资源,但不够丰富、不够充分,需要更多元化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停留更多时间体验。”

“纵三线开通后,村里交通方便了很多,我们能否借此契机,完善水上文旅配套设施,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特色高山库区康养休闲生态旅游区。”

“产业做得再大,没有人才去管理,也会走向消沉、衰落,如何回引能人,培育乡村人才队伍?”

……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越聊越兴奋,乡村振兴的思路也越聊越清晰。

为了改变村集体产业落后的困境,溪口村探索“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开发溪口生态园,打造峡谷漂流、水上乐园等多种旅游新业态,实现从“引客来”到“留住客”的华丽转变。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村里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从山区到景区。今年,溪口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这场茶话会开得好,为我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想法。”溪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景辉高兴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成果巩固,出实招、下真功,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作为山区县,周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从2019年的7个增加到2022年的76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8个。但同时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收益率不高、增收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对此,周宁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主题教育整改问题清单。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达标提质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发展抱团经营项目等10个方面39条鼓励措施,并采取“县级统筹谋划一批、镇村联动提升一批、单村单策巩固一批”模式,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政策有了,如何落实?周宁县委组织部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有关负责人,召开周宁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讨论会,研究讨论村级集体经济《政策兑现操作指南》,答疑解惑,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村,也可以申请配套奖励吗?”“对单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只要符合政策认定,可以申请奖励。”

“村里发展投资性项目是否可以申请贴息贷款?”“属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市场前景较好、效益较高、风险可控的项目可以申请,县财政给予80%的贷款贴息。”

“同一个项目或者企业可以重复贴息贷款吗?”“可以重复贷款,但是贴息贷款的期限累计不能超过3年。”

如今,在周宁,一条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锦囊妙计”正在被打开使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的案例不断涌现。“我们多措并举,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力争今年全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到15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35%。”周宁县相关领导表示。

寿宁:“邻里谈”点亮群众微心愿

即时 | 2023-11-25 10:30

宁德文明网11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刘梅芳 龚叶琳)

“张叔,今年脐橙收成怎样,在栽培管理上还需要什么帮助吗?”初冬时节,省委组织部派驻寿宁县芹洋乡溪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宝城与乡亲们在古廊桥上挨身而坐,了解产业发展困扰、难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古廊桥上,驻村书记与村民们聊家常、话发展,气氛热烈融洽。

驻村以来,林宝城针对群众白天劳作、部分群众年龄大行动不便等情况,探索每周二晚“多多说邻里夜谈”,灵活选择广场、凉亭、农家小院与群众座谈、漫谈,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两年多来,林宝城持续与村“两委”、党员举办“点亮微心愿”活动,先后筹措资金1600多万元,实施安全饮用水项目建设,硬化机耕路、田间生产步道12条,建成口袋公园、农耕文化园等40多个民生实事工程。

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的一口老井被改造为“齐心井”,增设抽水电机、手摇滚筒,加盖遮雨长廊,方便群众用水……这与宁德市委组织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杨龙贺的努力分不开。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杨龙贺了解到这口老井存在安全隐患,随即结合“党建聚力为民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他带着村干部、网格员挨家挨户征集群众意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讨论,形成改造提升方案。之后,争取到省住建厅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利用资金6万元对水井进行了改造。群众得了实惠,纷纷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寿宁县深入践行“四下基层”,通过每季度选择3~4个村开展集中调研、组织届中履职汇报、埠外课堂学习交流等方式,把课堂搬到“典型示范点”,以学促干,比武晾晒,拓宽驻村干部发展视野。

寿宁县托溪乡:办好为民实事 破解发展难题

即时 | 2023-11-09 10:05

宁德文明网11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晓燕 通讯员 吴苏梅)

“余大爷,这个治腿疼的药,每天抹两次就可以了。10天后我再上门给您看。”近日,在寿宁县托溪乡八定岔村,托溪乡卫生院医生耐心地为来自周边村落的孤寡及高龄老人体检和治疗。来自青垅自然村的余强大爷对医生的服务很满意。

托溪乡是典型的山地乡镇,村庄分散,很多自然村没有村卫生所,村里留守的多为孤寡老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托溪乡通过党员干部与村网格员进村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许多偏远乡村留守及高龄老人反映“出村难”“看病难”。

“我们采取‘医生+包村党员干部+村干部’方式,让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医生下村义诊、入户诊疗。”托溪乡乡长刘文丽说。

连日来,寿宁县下党乡“两违”整治工作宣讲队深入辖区各村开展关于“两违”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并收集各村新农人回村建房需求情况。随着不少新农人返乡,下党乡疏堵结合,满足群众建房需求,避免因“两违”问题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察实情,寻良策,办好为民实事,破解发展难题,既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寿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并对整改问题实行动态管理、滚动销号,确保问题找准找实整改到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要从人民群众需求入手,不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更好地推动寿宁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寿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寿宁县处级领导干部累计开展“四下基层”活动239次,推动解决发展突出问题85个,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15个。其他党员干部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32个。

“四下基层”宁德实践闪耀时代光彩

即时 | 2023-11-07 09:54

岁月峥嵘,大道至简;接续奋斗,山海腾飞。

3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四下基层”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实践证明,这是务实的理论、行动的理论,这是践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赓续初心、踔厉奋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宁德坚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密切干群联系、共同砥砺前行,推动宁德跨越发展,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当前,宁德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宁德市把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努力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立标杆、作表率、勇为先,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循迹溯源感悟为民情怀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四下基层”根植人民又造福人民,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开创者、践行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心为心,把心贴近人民。

时光回溯35年,1988年的宁德还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有名的“老、少、边、岛、穷”。当年6月,习近平同志出任宁德地委书记,面对当时闽东贫困面貌,他扎扎实实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

在深入基层调研后,习近平同志把闽东贫困地区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归纳为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并说:“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于是,他要求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下基层、察民情,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始终把人民群众冷暖挂心头。

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后来又跑遍绝大部分乡镇,带头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就这样,一次次深入基层,一次次调查研究,一次次为民解忧,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下基层”制度在宁德逐步建立、实践与推广。

在此期间,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与地委领导轮流带领地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到各县接待群众来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和宣传政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印证摆脱贫困大道当行,推动山海写就蝶变华章。

薪火相传、一以贯之。“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宁德的“传家宝”。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成为闽东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力量之源。

“‘四下基层’给宁德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历史性的。我们要更加全面理解‘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更加深刻把握蕴含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努力在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上再出经验、再出成果、再树标杆……”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进一步擦亮“四下基层”金名片,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深情厚爱。

35年间,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已上升成为典型经验,从宁德走向全国。眼下,作为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正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

步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四下基层”熔铸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永远是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力量。

奋楫笃行汇聚建功伟力

“四下基层”,发端闽东、扎根大地、枝繁叶茂。

“四下基层”,走下去的是党员干部,聚上来的是对策办法,夯实的是发展根基,不断推动宁德实现全方位、系统性的蝶变。

——传承弘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牢记“振兴闽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文章,让理论武装既“入耳”又“入心”。

近日,在兰亭社区,来自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理论宣讲轻骑兵宣讲员,以快板的方式表演了《采访实录来宣传》《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谱新篇》等节目,为观众带来一场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新思想宣讲”。

如今,依托“理论宣讲轻骑兵”,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的宣讲方式,受到广大干群热烈欢迎。

近年来,我市创新“四个一”做法,即创建“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一批特色学习载体、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一批特色活动、举办“三库+碳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等一批理论研讨活动、打造建好寿宁下党“学习小镇”一批新思想教育基地,多平台、多层面为群众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思想伟力和真理力量。

——传承弘扬“调查研究下基层”,践行“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让调查研究既用“脚力”又用“脑力”。

10月31日,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四下基层”第7期实践队分赴寿宁、古田、福鼎,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大兴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宣传,办好民生实事。开展青年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是我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一个创举。

近年来,宁德市严格要求市县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在与群众面对面中,研究基层新情况、解决发展新问题;深化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工作机制;创新实行“一书记三大员”制度……让党员干部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深化谋划、在一线推动工作,在“脚力”与“脑力”并用中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传承弘扬“信访接待下基层”,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做到“把心贴近人民”。

近日,市委主要领导在福安市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时,妥善为一名困难群众解决希望政府帮助支持修缮房屋的企盼,为群众送去关怀与温暖。“信访接待下基层”,切实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

多年来,宁德市把每月15号作为“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并将其固化为一种工作机制,长期坚持;创新推行“线上大接访”模式,推进上下联动入户走访,真了解实情、真解决问题、真落实措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温暖。去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下访接待群众2812批6172人次,共化解矛盾纠纷1178件。

——传承弘扬“现场办公下基层”,按照“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要求,让党员干部既在“机关会场”又在“基层现场”。

近日,屏南县卫健局调研组来到屏南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现场研究、推进解决。这是屏南县践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对接、精准推进的有力行动。

一直以来,宁德市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把责任担起来、状态提起来,努力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服务企业第一线务实功、求实效,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联系群众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质效。

“四下基层”,为党员干部了解并满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打开了窗口、提供了路径,不断推动宁德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深化运用突显宁德特色

真理的力量穿越时空,思想的光芒照亮前方。“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与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度契合。“四下基层”的传承实践成为了宁德开展主题教育的最大特色、最重要的抓手。

“把‘四下基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的政治味、宁德味、实干味……”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部署掷地有声。今年4月,第一批主题教育启动,宁德市作为“四下基层”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就把实施党员干部“凝心铸魂”行动和“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作为“预热”动作和特色载体。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宁德市又把“四下基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宣政策、集民智、出良策,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见效。

在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中,我市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广泛开展独具宁德特色的行动与实践——       

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钩联系县(市、区)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带动市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宣传宣讲新思想,集中精力化解重复信访积案,推动生态环保滞后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等问题。9月以来共宣传宣讲新思想762场次,成功化解重复信访积案234件,推动12项生态环保滞后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等问题310多个。

市委常委会先后到寿宁、霞浦举办读书班,开展“沿着足迹学思想悟伟力”主题党日活动,重走“党群连心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艰辛历程,重学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们重要回信精神,循足迹、溯本源,融汇学、贯通用。

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行动,共确定调研课题1103个。9月以来开展调研2752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1282个。

市委市政府还成立6个重点工作专班和3个专项工作组,实行省市重点项目“领导分包、专班推进”机制,切实打响“宁德服务”,刷新“宁德速度”。

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现场办公1801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83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05件;接访约访群众704批次,解决信访诉求840多件,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人民群众得实惠彰显主题教育“含金量”……

一个个举措、一项项创新,因时制宜、因势而新,让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对实际情况了解更深入、对群众需求把握更精准,推动各项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扎实,不断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严格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闽东山海日新月异,“四下基层”持之以恒。走在新时代的赶考路,宁德大展宏图、大有可为,将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更好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再创谱写“宁德篇章”新辉煌。(闽东日报记者 苏晶晶

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

即时 | 2023-10-28 15:05

庹 震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科学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正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文化建设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开创新的局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形成了具有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渊源和坚实实践基础的系统化科学理论,既是系统的认识论,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格外关心关注、倾注很多精力,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赋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光荣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的工作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到人民日报社考察调研,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多次对人民日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是亲切关怀,是明确要求,是前行动力。人民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性质作用、职责使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党中央机关报意识、坚守党中央机关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独特地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特殊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深化对人民日报性质作用、职责使命的认识,坚持党报姓党、坚持政治家办报,当好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充分发挥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重要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坚决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把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突出思想性理论性,刊发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评论员文章等,办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点栏目,深刻展示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坚持鲜明实践导向,用鲜活的报道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局面,充分展现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伟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扩大“三个覆盖面”、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今天,人民日报已从一张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刊、网、端、微、屏、号等10多种载体、470多个网络媒体平台、全媒体覆盖用户总数超15亿人次的新型主流媒体。这一发展成绩的背后,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扩大“三个覆盖面”、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我们不断创新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着眼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提升人民日报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我们深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调整机构编制和职能设置,优化全媒体新闻生产机制和流程,用好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更好把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内容、载体、形式、方法创新,在建设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我们明确了使命责任、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社统筹和总体谋划,着力打造全媒体外宣平台方阵,健全合力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的明确要求。我们着力加强干部人才培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全媒体采编播管人才、既懂宣传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四力”教育实践,引导记者编辑不断增强“脚力”,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眼力”,在大局大势上善把握;不断增强“脑力”,在思维能力上求突破;不断增强“笔力”,在受众意识上促提升。

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人民日报要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

全力以赴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平实务实、精准精确上下更大功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得更鲜活、更透彻。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学习把握这一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鲜明特质、精髓要义,引导干部群众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手段,创新宣传形态、话语,推出更多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着力提升互联网条件下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水平,在出新出彩、有力有效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提高正面宣传质量,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增强正面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性、故事性,为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出应有贡献。解决好一些报道“工作味重、材料味浓”问题,多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多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刷屏热传的新媒体产品。进一步践行“四力”,坚持把目光投向基层一线,多进行调研式、蹲点式采访,善于用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改进文风,让更多受众爱读爱看。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上下更大功夫。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融合步伐,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努力催生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制作更多接地气、有创意、动人心的新媒体产品。打造更多自主可控传播平台,着力提升原创能力、聚合能力、审核把关能力,建强用好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坚持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相结合,着力用先进技术提升内容品质、创新产品形态、改善受众体验。

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整合资源、增强效能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整合人民日报国际传播各种资源,把潜力更充分地激发出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做大做强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人民网外语频道、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发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优势和联动效应,用好各类外宣平台和渠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进行定制推送、精准分发、分众传播,把“我们想讲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海外传得开、能落地、影响大,在国际舆论场上赢得共鸣、赢得人心。

切实强化报社各类媒体平台建设和管理,在建好做优、管住把牢上下更大功夫。牢牢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舆论阵地和导向管理,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内容关、安全关,建立健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制度措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报、刊、网、端、微、屏、号等全媒体平台,强化策、采、编、审、校、印、发、播、评等全流程管理,确保政治安全、内容安全、传输安全、刊印安全、播出安全、技术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人民日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正创新、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努力扩大“三个覆盖面”、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社长)

回流,当一颗火种——福安返乡青年从创业到众创的探索

即时 | 2023-10-25 10:35

占西坑村全景 陈雅芳 摄

宁德文明网10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福安市上白石镇占西坑村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慕名而来者,不只是为了赏山之秋韵,他们多半想创业,到此觅良方。

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村民将离开村子外出务工作为唯一出路。如今,创业团队争相入驻,70多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目前,还有很多创业团队申请入驻,但工位不够,只能等孵化成功的团队撤离后,才能进来。

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众创空间缘何备受创业团队青睐?

作为共青团中央表彰的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之一,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已先后成功孵化109个创业团队,全园年产值达7600多万元。这背后浸透着返乡创业青年陈清奋斗的汗水。

回乡创业一波三折

“我养殖的肉鸽占全省市场的三成,平均每月能售出60万只。”谈起第一个创业项目,陈清感慨颇多。

1983年出生于占西坑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陈清,从小家里生活拮据,靠着优异的成绩走出山村。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便进入当时的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福建工作站。由于工作出色,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

也就在这一年,陈清的人生转了个弯。在亲友的不解和奚落声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福安,和几个朋友在社口镇沙溪村投建养殖场,开始养肉鸽。“城市工作虽好,待遇也不错,但回村创业,或许我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陈清说。

可养殖肉鸽并非一帆风顺:种鸽发生疫情,其他肉鸽被传染,最多时一天死掉几百只;每天近一吨的鸽粪无法处理,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养殖场面临整改……陈清带队外出取经,建立肉鸽卫生防疫体系、肉鸽饲养标准和病鸽管理标准,探索以养殖肉鸽为主,鸽粪喂猪—猪粪发酵沼气—沼渣养鱼—沼液种植果树的种养生态循环体系。

经过一年多努力,肉鸽养殖步入正轨,并发展成为闽东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

2008年,有一次,陈清返乡时看到占西坑村还是一个“四无”村落,村里仅有16位留守老人,年龄最小的64岁,种植的粮食无法运出去卖。基于肉鸽养殖经验,他开始在村里养鸭,为村民消耗粮食,“由于邻近三个自然村存在隔阂,出村道路被堵,养鸭项目因此暂停”。

养鸭不成,他又开始在占西坑村寻找新项目。

“占西坑村没有产业,只有300多亩竹林以及酿酒、做酒曲的传统。”陈清说,要发展产业只能就地取材,在竹子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他带团队两度到广西一家竹酒厂学艺,没想到这回却走了弯路。竹酒制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酒注入竹子中,当时外省师傅告诉他们,只要用针筒把酒注入竹子里就可以。

回村后,他们用针筒将酒注入竹内,但竹内有空气,注入几针后,压力变大,很难再注入。后来,改成打点滴的办法,依然不行。

“这次经历,让我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陈清说,市场上很多竹酒都是后期装到竹子里的,并不是在竹内发酵而成。

外出拜师、流转竹林、人工成本……投入的200多万元颗粒无收。

于是,他就在占西坑村住下了。那时,他全身心投入竹酒项目,研发高压枪,解决了竹内注酒难题;通过流速来测定灌注的流量,掌握了一棵竹子所能注酒的量。

竹子注酒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接踵而来。白酒注入幼竹,流出来的酒寡淡无味,和白开水一样,而且有些被注入白酒的幼竹,出现“醉死”状态。两年里,都没产出过一瓶竹酒。

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陈清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指导。几经试验,终于选中适合毛竹“胃口”的纯粮优质原酒——占西坑村的“米烧酒”。于是,他开始尝试将现代技术与当地传统酿酒工艺相结合,通过微创高压技术把自酿的“米烧酒”注入软嫩的竹节,让原酒随竹子自然生长。

2013年,占西坑村的竹林里飘出了酒香,“青创竹筒酒”终于面世,经权威机构检测符合“露酒”相关标准,可投放市场。

竹酒项目获得成功,陈清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竹酒基地360亩,种植竹酒70万筒,成立占西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制定以种植竹酒为主,兼顾养蜂、养鸡、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发展路子,引导在家务农的村民一起发展生产。

竹酒项目成功能不能让占西坑村重获活力?“2015年,我们邀请乡村建设专家来村里,希望能为大伙指引一条路子。但专家走访后,认定占西坑村是典型的即将消亡的村庄。”这样的结论让陈清无法接受,当地明明有项目了,为什么还无法获得发展?

彼时,竹酒项目成功让陈清出了名,厦门、福州等地纷纷伸出橄榄枝,以最优惠的条件邀请他入驻创业园,但他铁了心留在对外人来讲根本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占西坑村。

“新乡民”带来新血液

靠16位留守老人来建设占西坑村无疑是天方夜谭,小山村需要新血液。

受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潮影响,村民把离开占西坑村作为唯一出路。陈清明白,如果没让村民看到家乡发展的希望,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我养过肉鸽、开过猪场、种过茶,真切地体会过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也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为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少走弯路,2013年,他在福安市区成立一家“青年创业辅助中心”,成为当地大众创业的带头人。

2015年,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热潮时,陈清看到了青年创业的无限前景。能否将创业团队吸引到占西坑村来?创业团队到村里发展,这里必须有城里无可替代的优势。

2015年3月,他在占西坑村建起两层的乡村众创空间,并对“青年创业辅助中心”服务模式进行优化。

养殖肉鸽、竹酒等创业项目的成功,让陈清有了一定积蓄,众创空间成立之初,场地建设、土地流转等支出全靠他自掏腰包。随着众创空间的发展,当地政府也对入驻的项目提供生活补助、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

“青年创业的主要成本在于建设项目实践基地,风险在于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为此,众创空间在创立之初,便在占西坑村及周边村庄流转4000多亩地,并对每块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提前规划,提高入驻项目实践成功率;注册了“青创”“占西坑”“善心佳品”三个自有品牌,为创业者提供品牌孵化;利用乡愁商城、央广商城等渠道,解决产品卖不出去的困扰。

扶持创业,需要有让项目落地的起落架。2015年,众创空间共开展创业培训90多期,培训人数超4000人,培训完后,实施创业的人超过85%。在项目落地方面,众创空间为参与创业培训的青年提供技术、销售、品牌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让创业者拎包入驻。众创空间因此在2016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

近日,记者在占西坑村采访时看到,已经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负责人谢鑫一早便盯在古法酿造坊项目现场,仔细与师傅沟通装修细节。眼前这个集葡萄散果收购、酿造、生产于一体的古法酿造坊,寄托着他对葡萄醋生产的新期待。

自2020年入驻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以来,借助于该孵化基地提供的酿造坊,谢鑫有了试验基地;在众创空间机器设备专家叶宗贤、宁德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专家黄晓辉的指导下,谢鑫在设备与发酵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出渣液分离高效打浆机、环保生物发酵池等设备;利用众创空间提供的青创农产品商城等销售渠道,谢鑫生产的葡萄醋累计销售量近5000公斤。

“心里有底。”谈及为何选择偏远山区的农村创业时,谢鑫的回答言简意赅。

谢鑫补充道,众创空间提供的酿酒坊让他省去了建设实践基地的成本,借助该空间的销售渠道,解决了葡萄醋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这也让他能腾出更多时间钻研葡萄醋生产技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大有可为,即便是像谢鑫这样,做好一颗葡萄散果文章,也有返乡创业者足够宽广的舞台。”陈清说,众创空间免费为创业团队提供实践基地、专业技术、市场渠道等服务,目的在于吸引有乡村情怀、愿意到乡村发展的乡村创业人才落户占西坑村,成为当地的“新乡民”,而项目在孵化成功后,他们能够反哺占西坑村建设。

“以村主干道为例,总造价130多万元,村里凑了20多万元,剩下的由第一批孵化成功的8支创业团队出资。”陈清说,目前占西坑村的停车场、自来水、网络等建设都是由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牵头完成的。

让陈清倍感欣慰的是,随着村主干道开通,临近自然村村民发展心劲齐了,周边自然村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现在村里有事,大家都争着出谋划策。

离家雁变成领头雁

随着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一个个创业项目红火推进,村里再次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离家雁飞回家乡,变成领头雁。

“今年,铁皮石斛长势不错,市场价格也不赖,每公斤能卖近800元。”在占西坑青创生态产业园,返乡青年兰锦生在忙着采收铁皮石斛。

2021年,在外务工的兰锦生由于家人生病回到村里,缺少经济来源一度让他一筹莫展。

陈清了解情况后,将兰锦生纳入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帮扶对象,为他量身打造铁皮石斛种植项目。“占西坑植被条件和气候环境比较适合铁皮石斛种植,加之铁皮石斛属于粗放型管理,他能腾出时间照顾家人。”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销售渠道……一系列难题也曾让兰锦生犹豫不决,陈清为他垫付了创业资金,众创空间安排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兰锦生从12亩铁皮石斛起步,当年便获得近3万元收入。信心上来了,他次年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3亩,并带动其他村民共同种植。

“就业和创业是改变村民生活状态的有效途径。”陈清介绍,众创空间创立之初,旨在帮助创业团队孵化项目,以产业和人气带动占西坑村脱贫,并在逐步摸索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脱贫模式——“1234模式”:1个目标即党建引领,带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推行就业扶贫和创业扶贫2种模式;提供项目和物资帮助、开展技术和种苗支持、无偿赞助困难户入股3套方案;打造智力(培训)扶贫、项目扶贫、技术扶贫、营销扶贫4支队伍。

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内,还建有当地首家村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众创空间主要面向农村创业项目,因而农业技术对项目孵化成功尤为关键。”福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王云强说,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到众创空间,有利于为孵化的项目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目前工作站已有9位科技特派员。同时,当地科技局每年还为众创空间运转提供经费扶持,并对在该平台孵化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等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奖励。

实打实加快项目落地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新时代背景下,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迎来新的机遇和转变。

彼时,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东风正劲。“能否将众创空间打造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陈清有了新的思考。

近年来,众创空间正探索乡村振兴“双融双促”新路子:以众创空间融合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以党建促进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

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的一面墙上,一张创业辅助流程图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创业项目能实打实落地的秘诀。”陈清说,对申请入驻的项目,众创空间会提前评估,只有符合发展条件的项目才为其提供办公场地和生产场地,项目入驻后,除提供商业模式、品牌、技术等培训外,众创空间还利用自有品牌,为入驻的项目提供品牌孵化等。

孵化项目落户占西坑村,为村里提供了产业,“新乡民”的入驻和上级政策的扶持,让占西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陈清看来,现阶段,众创空间要紧扣党建引领这个关键点,以人才振兴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夏蜜不够卖,现在好好管护,争取冬蜜产量更高。”秋分过后,杨建峰每天扎在占西坑产业园内检查蜜蜂板,查看花粉、蜜源等情况,“我们在占西坑村共投放200多箱蜜蜂,每箱能取5公斤多蜂糖”。

作为养蜂能手,杨建峰以前也养蜂,但规模不大,销售也是一大苦恼。转变源于2019年。占西坑村海拔高、蜜源好,经多方考察,杨建峰决定以养蜂项目入驻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刚开始投放40多箱蜜蜂,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一年蜂糖产量就接近250公斤,和山下养蜂相比,产量提高50%左右。更重要的是,众创空间提供销售渠道。

目前,他已将养蜂项目拓展至彭家洋等8个村庄,养蜂规模也扩大至300多箱,并带动1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行列。

如今,众创空间将杨建峰吸纳为养蜂能手,一方面可以补充众创空间的养蜂技术人才资源,为有发展需求的村民提供技术辅导;另一方面,借助众创空间销售网络,蜂蜜销售不用愁,两者相互成就。

为让更多像杨建峰这样有技术的人才入驻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打出“乡愁引才、项目留才、岗位育才”组合拳,通过吸引在外乡贤、产业带头人、技术专家等形成智囊团,为村里产业、基建等提供指导,推动乡村发展。

众创空间现已引进高技能人才19名,以“项目+人才+技术+资金+渠道”模式辅助创业项目步入正轨,团队孵化成功后,为村里发展留住人才。为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众创空间还依托孵化项目,已先后将62名返乡村民培育为岗位人才。目前,众创空间已开展实用技能培训55场,受训学员超2000人次。

截至目前,众创空间孵化成功的项目已成功辐射带动6个乡镇30多个村庄高质量发展。“众创空间所致力的乡村振兴已不再局限于占西坑村,我们以实实在在的孵化成功率吸引团队入驻,用实打实的落地项目促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众创空间能不断壮大的秘诀所在。”陈清信心满满。

陈清(右)在占西坑村的竹林里查看竹酒项目生产情况。 陈雅芳 摄

村民王锦荣在众创空间帮助下习得养蜂技术,走上致富路。 吴庆堂 摄

设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的“青创直播间”吴庆堂 摄

陈清在查看铁皮石斛长势。陈雅芳 摄

1  2  3  4  5  6  7  8  9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