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农”墨重彩绘新篇——福建邵武市学习 “千万工程”经验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2024-01-26 17:34: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26日讯(通讯员 邓贤龙 郑建有 兰泽宇 王晓云)绿水青山织锦绣,美丽乡村踏歌来。刚过去的2023年,闽北邵武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一带N点”示范带建设,世遗1号风景道北段顺利贯通;肖家坊村、古山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平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卫闽外石樟树群入选福建省最美古树群。

一年来,邵武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各方力量,补齐农村基础短板。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安宁,顺利承办了福建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开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正在闽北绿水青山间奏响。

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全貌。  (邓贤龙 摄 )


做强乡村产业 让村民“富”起来

水北镇龙斗沙雕游乐园开园一个星期以来,每天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第一次接触沙雕文化,太震撼了!”“沙雕里的邵武元素让我们感到地域特色鲜明!”1月24日,来自光泽县的一批客人,对沙雕赞不绝口。他们置身其中,仿佛穿梭时光游览历史长河,感受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变化。创办沙雕游乐园,是水北镇贯彻落实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会精神的有力举措。

“建了这个沙雕园,人气一天比一天旺,我们自己做的萝卜干、杨梅干这些土特产都不够卖了, 以前要送到城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变现。”村民李大伯高兴地说。

邵武按照中央、省委、南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做大做强以竹业、烟叶、种业、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5+N”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出产业新格局。引进了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比如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通过培育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带动村民种植黄精走上致富路。 “邵武黄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入“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当下,邵武全力以赴争创“中国黄精之乡”,打造种植、加工、药食药膳、科普教育、休闲康养、中医保健为一体的特色黄精产业链,推动黄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实现产值突破30亿元,成为邵武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

当地还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尝试融合化发展,催生产业新模式,实现“1+1>2”。一方面,他们秉持农业生态化、旅游特色化发展理念,实施“农业+”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近段时间正在以世遗1号风景道为重点,全面推进二都、三都、龙斗、和平、大埠岗等节点改造升级,统筹“五朵金花”文旅品牌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快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他们还以邵武闽台产业园为依托,运用台湾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加快闽台优势产业合作,将邵武建设成为台胞台企登陆闽北第一家园。

邵武市城郊镇金香韵景点。(邓贤龙 摄 )


完善乡村建设 让容貌“美”起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涵。邵武市积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现在我们这里房子很漂亮,环境也美,每天都有好多外地人来这里拍照,还有一些人来这里拍电影、拍婚纱。”在金坑乡金坑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危,说到家乡变美就激动不已。

金坑乡把打造庭院经济综合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不仅村容村貌美了,百姓致富门路也多了。该乡投资1200 万元,以古建筑、庭院为载体,融合环境整治、生态禀赋、特色产品等要素,探索实施古建筑“以修代租”“房屋入股”“私建公助”等模式,优化公共服务空间。通过动员村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古建筑保护开发与经营, 进一步激发古村落内生动力,促进红色研学业态的迭代升级。截至目前,他们已吸引在外乡贤、有志青年凝聚合力,与闽台乡创乡建团队共同建设了古隘堂休闲馆、昼锦乡舍民宿、咖啡馆、台湾青年工作室、东方书吧等 6 处新型业态,提供就业岗位 20 余个,带动村民年增收 5000 余元。

邵武市为构建乡村空间之美,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省委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部署要求,对照南平“一规划一导则一方向一机制”,持续加强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的合作,全面推进“1+2+3”乡村振兴规划和《邵武市乡村建筑风貌导则》编制,统筹考虑乡土风情、民俗习惯,凸显了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避免风格雷同和“千村一面”。目前邵武全市的135个行政村的规划都已出炉,正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为长期保持乡村环境美,各乡镇实行划片包干方式,建立人居环境保洁、检查、评比制度,实行“门前三包”,开发公益岗位,聘请保洁员清运垃圾,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制度化、队伍专业化,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擦亮村容村貌靓丽“底色”。

提升乡村治理 让基层“强”起来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为治理而治理。” 邵武市桂林乡党委书记蔡金洪介绍说。

在提升乡村治理中,桂林乡主要以坚持“党建引领+土地流转”模式,围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施 “千亩集体经济田”,实现桂林农业产业“跨村飞地”抱团发展, 党员先进性作用进一步发挥,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子进一步拓宽。他们充分发挥乡贤人才力量,推动辖区回归经济落地见效,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同时,他们还依托“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联社”,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实施跨村的飞地模式,集中资金发展规模产业,将加工仓储、物流、厂房一并进行入股形式联建联用,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蓄势赋能。

邵武市厚植乡村振兴良法善治沃土,把好基层党建“方向盘”。以创新实施 “百名干部进乡村,百名人才助村兴”行动为载体,结合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提升包联驻村工作质效,不断推动“四下基层”工作法在农村走深走实,切实让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乡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邵武市还积极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他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书屋等为载体,以沿山春社节、洪墩抢酒节等传统民俗节庆为纽带,以傩舞、枫林窑等非遗传承为特色,结合朱子、李纲、黄峭等传统文化宣传,多维度举行理论宣讲、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对农村人文精神与整体风貌的塑造,为和美乡村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乡村治理要群策群力,不能单打独斗” 已成为邵武人民的共识。一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吃茶话事”等创新机制,奏响协同治理“大合唱”。各乡镇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巩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成果,及时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优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用法治底色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