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史志

为充分发挥党史和地方志的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更好服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联合东南网泉州频道开设“泉州史志”专栏,通过图文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史志研究成果,宣传普及党史和地方志知识,蓄点滴之力,累涓滴之功,引领社会大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

 资  讯 

【史志动态】鲤城区金浦社区红色记忆馆揭牌

即时 | 2023-02-24 18:38

2月23日上午,金浦社区红色记忆馆揭牌仪式在鲤城区浮桥街道金浦祖祠举行。市委史志研究室、市民政局、鲤城区有关领导等为红色记忆馆揭牌,随后,参加仪式的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观馆内展览。

金浦社区红色记忆馆位于金浦祖祠护厝内,建设于2011年,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展馆内容,于2022年8月启动改造升级,历时4个多月完成。新展馆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深度挖掘社区革命历史和红色资源,结合浮雕墙、图文展板等形式,讲好金浦红色故事,打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平台。

据载,1928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吴亚鲁到南安巡视,在丰州耶稣教堂找到因国民党“清党”而离开厦门的工人党员许能英,一起到金浦小学(吴氏祖祠)找到地下交通员吴鸣海及在该校从教的党员柯卓凤、陈亚专,传达八七会议和省党代会精神,决定在金浦小学成立中共南安特支,直属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柯卓凤任书记,共有党员5名。1937年10月金门沦陷后,奉命撤离的洪椰子来到金浦小学任教,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供稿:党史编研二科,年鉴科)

【史志动态】市委史志研究室开展史志“三下乡”活动

即时 | 2023-02-24 18:40

2月23日,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之际,2023年泉州市“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德化县三班镇举办。

此次活动中,市、县40余家主、联办单位为群众送去了文艺演出、理论宣讲、世遗宣传等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现场氛围热烈,群众收获满满。市委史志研究室会同德化县委史志研究室,向三班镇捐赠《中共泉州地方史》《泉州市志》《泉州革命建设改革史画集》《泉州乡规民约》《德化县志》《德化陶瓷志》等史志类书籍400余册,用于充实基层农村书屋。服务队成员还在现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多年来,市委史志研究室坚持将“三下乡”活动与史志“八进”基层相结合,把流动展览、史志书籍赠阅、红色故事宣讲送进乡村角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打通史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史志动态】市委史志研究室调研组赴安溪调研

即时 | 2023-02-24 18:45

日前,泉州市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周顺安带领调研组一行赴安溪县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专题调研。安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邱志民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前往尚卿乡,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详细了解国内首个科学系统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遗址。随后,又前往湖上乡五阆山生态庄园,深入了解2022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铁观音制作技艺”,以及2022年安溪铁观音市级乡村记忆传习所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最后,调研组前往位于安溪县龙门镇的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参观安溪县VR/AR党性教育基地、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等,了解新时代安溪县域经济的新发展新成就。

调研组指出,今年是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安溪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茶文化、藤铁工艺文化资源,史志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史志部门职能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存史、资政、育人”工作,在新时代中展现史志人的作为和风采。(供稿:党史编研一科,安溪县委史志室)

关于开展新时代泉州红色故事征文大赛的通知

即时 | 2023-02-24 18:4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和市委工作部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凝聚强大奋进力量,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以“讴歌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为主题的新时代泉州红色故事征文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讴歌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共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泉州市作家协会

三、参赛对象与征文时间

参赛对象:全市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学生

征文时间:2023年2月27日至4月30日

四、征文内容

围绕“讴歌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主题,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泉州大地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英模人物,用心抒写泉州儿女们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生动实践,全面描摹泉州人民奋发奋进、向善向上的昂扬风貌。征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争优争先,勇当主力军,在泉州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新时代实干奋斗“担当者”;

2.崇德向善,传递正能量,在泉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的新时代精神文明“践行者”;

3.众志成城,坚持人民至上,在泉州市疫情防控、抗洪防汛、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的新时代生命安全“护航者”;

4.爱拼敢赢,勇于创新创造,在泉州市弘扬赓续“晋江经验”“惠女精神”“美岭精神”等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时代泉州精神“传承者”。

五、征文要求

1.作品应切合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所反映的先进集体和英模人物要彰显泉州地域特色、行业本色,对于不符合主题的作品评委会将不予评选。

2.体裁为纪实散文和报告文学,文章应主题突出、内容真实、语言生动,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启迪性,故事性、可读性强,便于今后开展宣讲,字数控制在1500-2500字。

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首发,不侵犯其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各种合法权益。

4.入选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主办单位拥有对入选作品的使用权、编辑出版权及在媒体宣传的权利。凡参加征文活动者视为同意接受本约定。

六、奖项设置

1.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成立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此次活动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奖金或稿酬。

2.获奖作品将在网站“泉州机关党建网”“泉州党史方志网”、微信公众号“泉州机关党建”“泉州史志”、内刊《泉州史志》等择优选登或刊发,并编入《新时代泉州红色故事汇》集结出版。

3.获奖者将聘任为泉州红色故事撰稿人,根据不同阶段宣传任务进行约稿并给付相应稿费

七、作品征集

1.集中征稿

各县(市、区)委机关工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文联及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办公室,分别至少推荐3篇;市直各直属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驻泉省、部属单位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推荐1-2篇,评委会将根据投稿及获奖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个。

2.个人投稿

除组织推选外,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也可自行向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投稿。

3.征集方式

本次征文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接收纸质文稿。

投稿时请将征文、报名表、汇总表发送至邮箱:qzdsyj@126.com,邮件名为“单位名称/姓名+‘讴歌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新时代泉州红色故事征文”。

《泉州史志》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鼓励奖

即时 | 2023-02-17 11:07

为进一步表彰先进和规范内部资料编印行为,2022年,福建省新闻出版局首次组织全省446家编印单位开展年度优秀内部资料评选活动,并对先进编印工作者进行表彰。全省满足优秀评选条件并入围参评内部资料31种(其中,书型25种,报型6种)。经评审,《泉州通讯》等13种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泉州史志》等20种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鼓励奖”。据悉,泉州市仅有《泉州史志》《泉州通讯》《泉州人大》3种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满足此次优秀评选条件并入围参评。


《泉州史志》是由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管、主办、主编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栏目设为大事辑录、红色印迹、资政编研、史志专题、史志论坛、史志园地、史志动态等,每月一期,当月收集编撰,次月审校印发,至今已刊发191期。(年鉴科)

纪念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即时 | 2023-02-17 11:05

今年是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安南永德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个实行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本,为中央苏区的巩固拓展、中央主力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及北上长征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泉州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为纪念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市委史志研究室拟举行“纪念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市征稿,具体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回顾党领导泉州人民创建安南永德苏区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弘扬苏区精神,汲取不断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新时代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二、会议主题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安南永德苏区以及泉州乡村振兴发展新征程。

三、会议宗旨

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为加快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实现原中央苏区县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讲好革命老区和苏区故事,交流安南永德四县(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经验及典型做法,探索思考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打造泉州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区,论述苏区精神对指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四、征文要求

作者要围绕会议主题、参考选题或自选题目组织课题研究,认真撰写论文,每篇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6000字左右。截稿日期:2023年6月30日。

联系人:和秀鹏,联系电话:13559558086,电子邮箱:dsbyyk2022@163.com

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3年2月9日

参考选题

1.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的重要历史意义

2.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的历史贡献再考察

3.创建苏维埃政权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选择

4.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和传承苏区精神

5.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6.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促进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弘扬苏区精神 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8.弘扬苏区精神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9.弘扬苏区精神对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时代价值

10.论苏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11.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苏区精神对当前国企党的作风建设的启示

13.苏区精神的廉洁意蕴及其现实启示

14.安南永德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启示

15.论新时代安南永德苏区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16.伟大建党精神在安南永德苏区的生动实践

17.弘扬苏区精神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借鉴意义

18.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逻辑和路径

19.论苏区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

20.弘扬苏区精神 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21.弘扬苏区精神与提升泉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22.弘扬苏区精神 促进安南永德苏区振兴发展

23.弘扬苏区精神 续写时代荣光

24.论弘扬苏区精神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5.苏区精神对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6.弘扬苏区精神 打造红色引擎

27.弘扬苏区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28.苏区精神对提升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29.弘扬苏区精神 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

30.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德化县志》(明嘉靖、清康熙、清乾隆、民国)点校本正式出版

即时 | 2023-02-16 17:05

近日,《德化县志》(明嘉靖、清康熙、清乾隆、民国)点校本正式出版,全书分为三册,共133万字。该志的出版开创了德化县旧志整理工作新局面。

德化素有编史修志的传统,代代相济,尤以明清为盛。据现存公私家藏书目录记载,现存德化旧志有明嘉靖庚寅本、清康熙丁卯本、清乾隆丁卯本、清乾隆庚戌《续志稿》、民国丁丑本以及民国丁亥年修撰未完的《德化县志资料(大事记)》草稿。这些旧志记载了德化千余年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俗等诸多方面资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资治化。为保护地方文献,传承地方文化,在德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德化县委史志室组织专业人员,认真点校、修补暇遗、增加注解,并依照现代阅读习惯,将原书竖排改为横排,更通俗易懂,便于普及。该志的出版发行,能让更多人了解德化的千年历史与优秀文化,在延续德化历史文脉、弘扬优良传统、更广泛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德化县委史志室)

惠安县委史志室举办全县年鉴编纂工作业务培训

即时 | 2023-02-16 17:04

日前,惠安县委史志室召开全县年鉴编纂工作业务培训会,邀请省年鉴研究会有关专家前来授课,各镇党委秘书、年鉴各承编单位撰稿人计120多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年鉴专家围绕《关于做好<惠安年鉴(2023)>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从年鉴简要介绍、年鉴与总结的关联、年鉴条目撰写规范和重大差错提示等四个方面,结合年鉴编纂过程中发现的差错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年鉴编纂业务,对广大撰稿人尤其是新人,是一堂具有很强实践指导意义的业务培训课。会上还分发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年鉴编纂常见问题汇总》等学习材料。

此次培训活动,是惠安县委史志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巩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成果的有力举措之一,惠安县委史志室将在守正创新中打造堪存堪鉴的精品佳鉴,谱写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惠安县委史志室

【泉州姓氏】举于版筑 肇基丰州——泉州傅姓源流

即时 | 2023-02-13 14:30

傅姓,一说源出自姬姓。据《新唐书》等史籍记载,黄帝裔孙大由受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建立古傅国,子孙世居于此,有以地名为姓氏者。今天的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说为得姓始祖。

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傅说

说到圣人,人们多会想到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其实,比孔子早800多年,中华大地就出现了第一位圣人——傅说。公元前1251年,商王武丁即位,彼时的武丁迫切希望有一番作为,却苦于没有贤臣辅佐自己,因此长年闭口不言。三年后的一天,武丁突然开口:“我梦见天帝赐给我一位圣人,名叫‘说’。只要找到他,商王朝就会再次兴盛。” 于是让画工根据梦中所见画了图像,派人四处寻访。

傅说本无姓氏,隐居在傅岩,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穿着粗麻衣服,戴着索链,和其他奴隶一起筑路以求衣食。当时有涧水流经傅岩,常常冲坏道路,百姓们用沙土堆堤拦水,却被冲刷流失,劳多而功少。为此,聪慧的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用木板作框模,填土石于其中,再用杵捣紧,很快就把路堤筑好了,行人颂声载道。“版筑传芳”也因此成为了傅氏的族望,傅氏后人世代以此为荣,传其芳馨。

后来,傅说被武丁起用为相。由于他来自傅岩,武丁遂为他赐姓“傅”。在傅说的主持下,武丁对内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来入侵者则予以坚决回击,缔造了著名的“武丁中兴”,孔子、庄子、孟子等先贤都对傅说推崇至极,留下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等名句典故。

民间传说傅说病故后,灵魂升上九天化为星辰,称“傅说星”。后人还在他版筑治水的地方建立了“傅说祠”,做奴隶时藏身的洞穴被封为“圣人窟”,旁边的溪流被称为“圣人涧” 。

傅氏立姓开族距今已三千多年,繁衍一百多世。唐代以前,主要有北地(今甘肃)和清河(今山东、河北)两大郡望,分为灵州衍派和清河衍派,并以“兴商”、“双凤”等为堂号。从古至今,傅氏族人人文鼎盛,文武联辉,如魏晋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傅玄,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爱国将领傅作义,著名语言学家傅斯年,著名翻译家傅雷,著名画家傅抱石等。

傅氏入闽始于唐末。唐僖宗乾符末年,黄巢起义军入闽攻陷福州,后有威武军节度招讨使傅实领兵自河南光州入闽平乱,僖宗还赐其一幅太宗御像以示荣宠。当时的泉州刺史骄横不法,傅实进兵逐之,广施仁政,因功获封“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尚书左仆射”,他的子孙遂以银青为族望,称为银青衍派。

最初,傅实建府邸于泉州仁风门外东湖之滨,娶紫云黄守恭五世孙女为妻。王潮入闽后,全闽震动,面对农民起义军与残暴的地方官两虎相争,傅实听从妙应禅师“寺宅互换”的指点,将宅第捐为护安院,自己则带兵退居南安,驻扎在周井堡(今天的桃源村),脱离了进退维谷的兵祸,扎根武荣繁衍宗支。

武荣傅氏宗祠

傅实八子除次子留守丰州外,其余分播于晋江安海傅林,晋江瑶湖、祥芝,仙游罗峰,长泰,连江后溪,漳州白蕉湖,江西建昌军等地。其后绵绵世胄,子孙蕃衍,为簪缨昌盛之族,从唐至清登进士者有一百多人,涌现了一批彪炳史册的清官廉吏、英雄人物、杰出学者,族人分布于海内外,至今已有六十余万人。

现在的武荣傅氏大宗祠(傅实府第)经过历代修葺,仍保持了原有风貌,是南安现存传承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宗祠。祠内雕梁画栋、匾额高悬,步入祠中,无不让人感受到诗礼传家和忠孝廉节的凛然正气。

丰州灯会

为了表示效忠朝廷,傅实还在丰州修建了“唐王宫”(桃源古地),供奉李世民、徐茂公等人塑像,每日按仪朝拜,从未间断。元宵期间,则按长安形制举办结灯仪式,热闹非凡,开泉南上元灯会先河。每逢上元佳节夜幕降临,上千盏花灯流光溢彩,千姿百态,成为泉州一大盛事。

此外,南安傅氏还有朵桥傅家兄弟营建朵桥土楼(聚奎楼)的传奇故事,留下了“有朵桥富无朵桥厝,有朵桥厝无朵桥富”的俗语典故。

朵桥土楼被誉为闽南土楼之冠

(文、图综合自《泉州姓氏堂号》《泉州民间信俗文化志》等)

【泉州民间信仰】护佑一境平安的戏神、相公爷——田都元帅雷海青

即时 | 2023-02-08 09:51

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这么一首讲述新年习俗的民谣:“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十五上元圆,十六相公生。”这里说的“相公”,指的便是田都元帅雷海青(正月十六是泉州地区田都元帅的公祭日)。

雷海青,俗称相公爷,相传系唐代南安罗东坑口村人(另有祖籍莆田的说法,玄宗时亦属清源郡),畲族,是闽台艺人普遍供奉的戏神,也是闽台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祇之一。或许是泉州人对“拳头、烧酒、曲”尤为偏爱的缘故,旧时泉州城内有99座宫庙奉祀田都元帅,承担庇佑一铺一境安宁的境主之职,其中,属西街泉郡奉圣宫规模最大,已有千年历史。

传说雷海青的母亲姓苏,员外之女,未婚时一次外出赏景,偶然间品尝灌浆稻谷,得孕,男婴诞下后被丢弃在田头。彼时恰有雷姓阿公经过,见田间一群毛蟹轮流吐沫喂养婴儿,感到甚是怪异,便抱回家细心照料,取名为雷海青。至今泉州一带的木偶相公爷形象,许多都是红面无须,口画螃蟹。

据《闽杂记》等古籍记载,雷海青少时口舌笨拙,却好音律,善琵琶。开元时,唐玄宗谱成《霓裳羽衣曲》,雷海青奉召入选皇家梨园并任班头,弦管歌吹样样精通,还特别擅长击打羯鼓。有一回玄宗母亲患病昏睡,梦见雷海青为她击鼓歌舞娱神治病,一通大汗后病情立马见好,后来长安一带出现瘟疫,也由雷海青协助法师作法驱邪。

雷海青被泉州人崇祀,不仅因为他才华出众,更因他正直爱国,威武不屈。“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离长安,文武朝臣及宫嫔乐工纷纷被叛军捕掠。安禄山在凝碧池摆宴庆功,威逼乐工为其表演歌舞助兴,以李龟年为首的众乐工不愿臣服,雷海青更是掷琵琶于地,向西恸哭,痛骂安禄山,被安禄山五马分尸肢解于众。诗佛王维听闻此事,泣泪提笔为雷海青写下《凝碧池》一诗。

按民间说法,雷海青死后忠魂不散,一路追随玄宗逃难,每逢叛军追至,雷海青都带领天兵天将显灵护驾,呼风唤雨大败叛军。因其“雷”字帅旗上方被烟火遮蔽,只见“田”字,遂称其“田公元帅”“田都元帅”。“安史之乱”平定后,玄宗返抵长安,特赐雷海青遗骨回乡安葬,于坑口筑祠祀之,诰封其为“天下梨园大总管”,在后世也屡得加封。

雷海青升格为戏神,则大约在南宋。宋室南渡后,南外宗正司迁置泉州,到宋末,在泉州的宗室人员发展到“内外三千余人”,王子皇孙们许多还从临安带来歌舞乐伎。当时最流行的“七子班”演员都是童伶,到一定年龄就得散棚重组,伶人便流入社会到民间演出,泉州南戏自此发端。出于行业发展需要,戏神的产生势成必然,雷海青这位尽忠而死、能歌善舞的“本地人”自然是最佳选择。

被称为戏神祖地的南安坑口,位于泉州城北40公里的古大路边,村里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道士和戏曲艺人,号称“道士窝”“戏窝”。加之坑口早年有畲族雷姓居住,畲族人家能歌善舞,崇拜图腾,长年奉雷海青为家族神,戏神由此产生自有其历史条件。今天的田都元帅庙中形象,多是头戴插满金花的学士帽,身穿红色蟒袍,从旁有金鸡、玉犬两舍人配侍,带有图腾崇拜的痕迹。

戏曲艺人对田都元帅的信仰,除了在居住地共构庙宇、塑神像、每年神诞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外,戏班到某地演出,当地如有相公庙,要先去祭拜;有的戏班自置神龛,奉祀神像或牌位,演出前都先祭拜;有的戏班开台仪式是请田都元帅出来“踏棚”。总之,早年闽地的戏曲艺人都认为,只有信仰田都元帅,他们的技艺才能入流,并保佑每次演出成功,因此对田都元帅十分敬畏。木偶大师黄奕缺曾回忆:“相公爷与我们木偶班天天在一起,我们到哪里演出,相公爷也随我们到哪里。”

到明代时,泉州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戏剧行业十分繁荣。其时地方戏剧班社众多,散布民间各地的戏班演员普遍“亦农亦艺”,遇到节日、神诞、红白喜事才集中出演,有“凑脚老戏”之称。童伶演员成年“散棚”后,身份转变为农民、市民,也仍保持尊奉田都元帅的习惯。随着信仰面的扩大和信仰人数的增多,田都元帅逐渐成为地方的保护神——铺境或村社的境主。

在闽南一带,田都元帅也被视作儿童医神。《闽杂记》载:“在泉州者,俗作相公庙,凡婴孩疮疖辄祷之”。不仅如此,民间观念里田都元帅还有呼风唤雨之能。传说光绪年间,晋南久旱,乡里百姓向田都元帅祷雨,神轿抬相公爷到海边,立时乌云密布,远远见到元帅身穿麻衣翻滚在云水海天之间,不久雷雨倾盆,旱灾立解。

明末清初,泉、漳地区向台湾大量移民的时期,渡台者纷纷把家乡风俗带往台岛,其时,田都元帅信仰向台湾的传播途径可分两种:一是以戏神身份由戏班带去,二是以当境保护神身份由渡台垦殖者带去。早期渡台的百姓大多是赤贫农民,带往台湾的一般只有两样东西:一是父母神主,二是乡村当境神的香火(小红布包装一撮神庙香炉里的香灰),以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在当地安居之后,会为带去的保护神立庙塑像。

例如,台湾鹿港供奉田都元帅的玉渠宫建于清乾隆三十年,由祖籍晋江的渡台者分炉到台湾,宫庙中传下的雷海青成神故事与泉州并无二致。至今,全台湾有200多座庙宇供奉田都元帅,奉南安坑口宫为祖庙。每年神诞,都有信众从福建省内各地及台澎金马前来南安进香朝贺。2010年,“田都元帅信俗”被列入第三批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图综合自《泉州古城铺境神》、《泉州民间信俗文化志》等及网络)

【历史上的泉州】探秘“沉东京 浮福建”之谜

即时 | 2023-02-03 13:23

在闽南,有个流传了数百年的传说,叫“沉东京,浮福建”,大意是,今天福建东面的台湾海峡一带曾是陆地,有存在过一座东京城,某天或因大地震而沉没海底,福建之地则就此浮出海面。

据泉州民间传说,古早时候,那座繁华的都城——东京,就沉没在晋江深沪湾外。老渔民口口相传,每逢农历初三、十八夜晚潮落风静之时,在深沪后山宫尾,隐隐可见一条石路从古渡口伸向海的深处,直通那沉没的东京。出海讨鱼的渔民,也时常能听到海底传来鸡鸣犬吠、人声笑语。

深沪渔民祭天祭海的仪式

据说,后山宫尾原有往东京的指路标;蚶江锦里村曾有一块镌刻“往东京大路”字样的石碑;永宁郭坑村也有一座去往东京的石桥;凡此种种惠安净峰、大岞,泉港峰尾等地也都说有遗存。沿海渔民还曾在深沪湾外打捞起一些陆地废墟的砖瓦、古树桩,仿若印证确有个东京沉落在汹涌的波涛中。

从今天的地质学研究可知,闽南沿海地壳确有较大幅度的趋势形变,晋江深沪湾海底还发现有古森林遗迹,但那传说中的东京城的确是断无可能存在的。然而,这样一句闽南俗语家喻户晓流传了数百年,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下存在多种推测:

“浮”除了解释为露出水面,还常用作漂浮、乘舟出行之意。泉州港兴起于唐代,北宋元祐二年,朝廷设市舶司于泉州,泉州港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逐渐成为“梯航万国”的东南巨镇,行旅极为便捷。那时起,从东京汴梁前往福建的旅客为避山川险阻,也存在改走海路的可能。滨海处竖立“往东京大路”石碑,也许指的就是可乘船来往汴梁—泉州之间的古渡口。

再者,“沉东京 浮福建”可借以表示汴梁、福建两地的兴衰。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破东京,掳去徽钦二帝,北宋就此灭亡。此后,南宋的主要商贸活动转向江南和东南沿海,福建地区在这一时期越来越重要,仅泉州市舶司的税收收入甚至能占到南宋财政收入的四十分之一。赵氏皇族的管理机构——南外宗正司亦辗转迁往泉州,到宋末,泉州南外宗室成员增加到3000多人,赋予了泉州举世瞩目的政治地位。

元兵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后,南宋朝廷逐渐向福建沿海败退,宋端宗赵昰即是在福州登基。后来,幼帝在张世杰的保护下带着数万军民乘船离开福州,曾在泉州东海法石村外驻留,流传下“御辇村”等地名、典故。最终,元军在广东崖山对南宋朝廷形成了最后的合围,宋军以“连环船”的阵型一字连贯在海上,厮杀至全军覆没,陆秀夫眼见无法突围,偕幼帝投海自尽,大宋王朝至此宣告覆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宋流亡小朝廷将政权设在官船之上,百姓亦习惯称此行宫为“东京”。这一时期里,福建,尤其泉州撑起了巨额的财政负担。随着南宋水师沉入海底,福建背负的沉重经济压力就此散去,似乎都映证了“沉东京,浮福建”之说。

宋亡后,避居闽南,躲过了杀戮的南宋宗室、遗臣及其随员后代,对在大海中覆亡的大宋王朝,免不了怀有一种剪不断的复杂情绪,面对茫茫海天,祭告先祖亡灵。“东京大路”的命名,东京路碑的设立,都可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沉东京 浮福建”的传说在闽南等地家喻户晓,久传不衰,或许与此不无关系。(文、图综合自《泉州掌故》、陈亦可等及网络)

《泉州年鉴(2021)》获评特等年鉴

即时 | 2023-02-01 16:07

日前,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福建年鉴质量评审结果的通知》,公布2022年福建省年鉴质量评审结果,全省21部综合年鉴、4部专业年鉴获得各类名次。其中,《泉州年鉴(2021)》获评特等年鉴,《晋江年鉴(2021)》《惠安年鉴(2021)》获评一等年鉴。这是继2021年《泉州年鉴(2020)》入选福建省年鉴精品工程后,《泉州年鉴》再次获得全省荣誉。通知指出,希望获得通报表扬的年鉴编纂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贯彻落实“围绕大局,跳起摸高,实事求是,争创一流”工作方针,编纂出更多精品佳鉴,为实现福建省年鉴事业转型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全省党史方志事业再创新业绩。

省委党史方志办为此向泉州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贺信指出,《泉州年鉴(2021)》通过层层筛选,从全省各地各级的综合年鉴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省特等年鉴。这既是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党史方志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市党史方志工作者努力拼搏、服务社会的突出成效。期待泉州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方志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供稿:年鉴科)

市委史志研究室“泉州红色故事宣讲”项目再获荣誉

即时 | 2023-02-01 16:04

日前,福建省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会泉州市分会印发通报,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课题组课题《用红色故事宣讲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探索和思考》喜获2022年度全市机关党建课题调研论文三等奖。此前,该文已获2022年度全市党建工作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文稿评选二等奖,《讲好泉州红色故事 打造党建“红色引擎”》特色党建项目获评全市机关特色党建项目评展三等奖。

2022年以来,市委史志研究室立足“育人”职能,举办“泉州红色故事宣讲员选拔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讲的方式,从各条战线300多位参赛者中选拔优秀宣讲人才,组建了全市第一支独具党史特色的“泉州红色故事宣讲团”。随后,举办“我最感动的红色故事”网络展播评选活动,短短10天时间活动就获得36万次点赞,点击量超过百万人次。宣讲团成立后,持续开展一系列红色故事“八进”活动(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企业、进“两新”组织、进网络),取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学习强国福建平台、东南网、福建机关党建网和泉州本地主流媒体给予关注报道,“红色故事宣讲”逐渐成为泉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响亮品牌。

下一步,市委史志研究室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泉州红色故事宣讲”为抓手,进一步整合汇聚泉州红色资源,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红色基因在泉州这片热土上代代传承。




【泉州乡规民约】水尾树碑:虹山先人艰辛而不朽的护林历史

即时 | 2023-01-20 19:25

虹山瀑布

虹山乡位于洛江最北端,又名凤山,传说古时常有凤凰在此栖息,又因境内有一落差近百米的彩虹瀑布而得名,是全省最大的彭姓聚居地。瀑布上方拥有大片数百年历史的原始森林,树木多,树龄高,至今生机旺盛,郁郁苍苍,有着“天然氧吧”的美誉。

虹山积极打造彭祖康养文化

水尾树碑竖立于虹山水尾桥西北(原始森林入口处),采用当地产青石雕刻,道光年间由当地百姓自发设立,不仅订立了契约,还设立相应的处罚机制,是全国现存较早的护林石碑之一,记载了虹山先人艰辛而不朽的护林历史。

“水尾树碑”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00多年来,水尾树碑犹如一位威严的历史老人,时刻警示着人们保护周边的森林。据当地人讲,20世纪初,村中有一位孤老阿婆,家境贫寒,到这片林子捡拾枯枝烧柴火,触犯了乡规。村中管理者没有“高抬贵手”,而是私下赠予她钱财,让阿婆“主动”交纳了“罚金”,以这样暖心的行为教育、警示村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下规矩就要不折不扣执行。泉州是戏剧之乡,锣鼓一响,观众蜂拥而至,盗砍林木者“罚戏一台、饼十斤”数额虽然不大,但重要的是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从此,村民严守碑约,不敢砍伐,他乡之人更不敢觊觎盗伐。

“捐戏”至今仍被泉州人视为善举

1958年大炼钢铁时,公社组织的青年突击队欲砍伐该片古木去烧炭炼铁,队员看到此碑后,踌躇不前。村民赶往劝阻,让突击队了解了这座石碑以及这片林子防风保境安民的重要性,古林才幸免于难。正因为一代代虹山人将护林思想付诸实践,虹山才有了眼下的水秀山清。

山清水秀的虹山

【碑文】

盖闻甘棠遗爱,戒剪伐于南国。山蓁流徽,传美人于西方。矧风水攸关,尤宜郑重乎!吾乡涤水虹山,素称胜概,而涤水尤乡里水口所归宿也。介居东北,地势稍倾,前有乔木参天,遮荫风水。间有不肖之徒,运斤迭至,而山尽童,噫嘻痛哉!我存素公裔孙,念祖德之诒谋,冀后嗣之克昌。公议出银复兴陈姓,明给产山,栽培松柏杂木,护卫风水。东至寨内外仑脊,西至东垄地,北至宫后涤溪头,南至宫口田。凡在界中所培材木,照顾成林,永庇千秋。则树深十年,同泰岱之不老松,高百尺,比大夫之可封。自兹以往,姓无论同异,房无分强弱,不得私自砍伐,致累风水。如有砍伐,复蹈前非,立即率众,共诛,决不宽纵,各宜凛遵毋违!

一禁 盗砍松柏杂木及茅草者罚戏一台饼十斤

一订 松柏杂木或被风雨损坏公议出卖不得私自抢夺盗砍

大清道光甲辰年仲春之日存素公裔孙彭建立

【译文】

听说古时候的周人因怀念召伯的德政而禁止砍伐树干树叶微小的甘棠树,因为召伯曾在甘棠树下休憩;山榛微不足道,但用这种树木制的琴可弹出美妙的音乐在众人之间传扬。况且关系到乡里风水的大事,尤其应该严肃认真啊!我们虹山乡的涤水,向来被称为风景优美的地方,更是乡里水口汇集所在。位居于东北方,地势稍稍倾斜,前面有高大的树木耸入天空,遮蔽阳光,保护风水。

不时有品行不好的家伙,时常来挥动斧头砍伐树木,使整座山光秃秃的,实在令人痛心啊!我是存素公的后代子孙,念及祖上恩德为子孙妥善谋划,希望后代能够昌盛。众人议论捐出银两复兴姓氏族群,公开用于山间的产业,栽植培育松柏杂木,保护风水。其范围为:东至寨内外仑脊,西至东垄地,北至宫后涤溪头,南至宫口田。凡是在这一范围内种植的树木,细心照顾成为一片树林,可以保护千秋万代。那么,树木茂密生长十年,如同泰山的不老松,高达百尺,就像做官的人步步高升十年也可封为大夫。

从此以后,无论同姓异姓,不分强房弱房,都不得私自砍伐这些树木,毁坏我们乡的风水。如果有私自砍伐的,重犯以前的错误,我们就立即率领大家共同谴责处罚他,绝对不宽容放纵,每个人都应该谨慎遵守不要违反!

一禁:盗伐松柏杂木及盗砍茅草的人,罚戏1台、饼10斤;

二订:松柏杂木偶尔被风雨损坏的,由大家议论如何出卖,个人不得私自抢夺或盗砍。

水尾树碑旁的参天古松

(文、图综合自《泉州乡规民约》、泉州网等及网络)

【老区新貌】南安市蓬华镇山城村:“三色”彩笔绘就山城振兴

即时 | 2023-01-06 18:10

位于南安市西北部的蓬华镇山城村,原名山后村,俗称山城“十八窟”,四周高山峻岭,树林密布,沟壑纵横,住房建在半山腰,山坡满眼尽梯田,地势陡峭且狭长,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山。总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800米左右,现有人口3400多人。

郭子仲,中共党员,1928年返乡回到山城,以教书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5年间,由于坐拥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山城村的革命活动持续不断,红色革命历史厚重,是安(溪)南(安)永(春)边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村中建有安南永德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郭子仲烈士故居、红军洞、地下印刷所、枪械修理所等革命活动旧址,出版有革命斗争史料《红色山城》。

近年来,山城村抢抓乡村振兴历史发展机遇,因地制宜整合村内绿色生态农业、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华鼎岩等宗教文化资源,形成了“绿色、红色、金色” 的“三色”乡村旅游格局。

40年前,山城发展落后,道路设施贫乏,农民出行全靠步行。多年来,村党支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一点,向华侨及港澳同胞筹集一点,向乡贤募捐一点,多方筹集资金,硬化了“十八窟”30多公里道路,还开通连接206省道及通往安溪的交通要道,促进了山城的对外交流与发展。

为了打造生态宜居的旅游名村,2017年,山城村聘请华侨大学设计院对山城村三色旅游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并成立山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开发山城村旅游资源:

绿色引领,打造青山绿水生态游。山城村海拔较高,耕地少山地多,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村里先后成立20多家涵盖种植、制茶、养殖的特色农业企业。“蓬华脐橙”成为南安市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并成功举办数届脐橙丰收节,提供脐橙采摘体验。

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文化创意进行融合,重点推介山城茶叶、脐橙、油茶、芦柑、黑猪肉等名优特色农产品,以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推向市场,为游客提供了具有趣味性、时尚性的现代农产品。

红色涵养,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游。修建环纪念碑休闲生态步道,对山城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进行修缮提升,添置郭子仲、郭光灿塑像,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纪念馆旁开设“红军食堂”,为来访者提供本地的米饭、红烧肉、时鲜蔬菜等菜肴,工作人员穿上红军的八角帽、灰色军装,均聘用自本地贫困家庭,增加他们的收入,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金色生辉,打造宗教文化休闲游。发动乡贤投资1000多万元,依托华鼎岩建设观音山公园,配套有九龙壁、滴水观音、月牙池、连理树、开心亭、卧佛等景点,种植桃花、樱花、杜鹃花等花木,硬化、绿化、亮化马拉松步道和自行车赛道。此外,还将山城小学旧校址改造为民宿,为香客和游客提供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

经过多年努力,山城村总体建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群众的衣食住行也得到了有效保障,革命老区山城村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洪震天,图片综合自山城村委会、仙境蓬华等及资料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