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2023-08-09 08:52: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连线评论员·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②)

对话人: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王庆峰 南方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2015年4月21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正式揭牌。8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广东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广东自贸试验区敢于先行先试,可以说是得益于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王庆峰: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前海湾畔的滩涂地是“特区中的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曾引领蛇口闯出发展新路,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广东仍然保持着“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锐气,传承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近年来,从蕉林绿野到高楼林立、从人烟稀少到投资热土、从偏居一隅的郊区到改革创新“试验田”,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下了全国多个领先,也让广东自贸试验区对世界的“引力”越来越强。

周珊珊:开放的引力往往源自改革的魄力。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也要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即扩大高水平开放本身就会对制度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了实现这个“高水平”,广东自贸试验区如何深化改革、大胆创新?

王庆峰:观察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制度创新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鲜明的特色和脉络。广东自贸试验区加强主动谋划和系统设计,注重开展首创性、差异性、系统性改革创新,造就了这片投资创业热土,8年累计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近3年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000亿、3000亿和5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形成了扩大开放的规模效应、示范效应。辩证看,制度创新又以满足扩大开放的需求而展开。比如,为了打造高水平投资平台,在企业准入方面实施全国最短外资负面清单和全国首创商事登记注册制,在企业准营方面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交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在服务企业方面建立了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产业和人才政策,落地企业和个人“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税收服务。再比如,为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和澳门两地投资者只需选择一地服务即可通办两地注册登记,3小时可领取营业执照。可以说,扩大开放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牵引力,而制度型开放则提升了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周珊珊:广东自贸试验区涵盖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新区三个片区,是改革开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很多与港澳对接、与国际对接的体制机制问题,都首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突破,再向大湾区其他城市复制推广。就此而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也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明显区别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特点与使命。

王庆峰:广东自贸试验区,是“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很多改革举措的诉求来自深化粤港澳合作。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2.4万家港澳资企业,吸引港澳资473.77亿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面积吸引全省港澳资总额的三成以上。在这里,全国首家港澳资独资和控股的银行、证券、基金机构落地,设立了11家港澳资旅行社、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建成内地首家澳资独资医疗机构,备案55家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253名专业人士,超过1000名建筑、设计、旅游、医疗等澳门专业人士获横琴跨境执业资格,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1442家创业团队。不断深化与港澳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才能更好助推大湾区建设。

周珊珊:为了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东自贸试验区还在更大范围联动发展。去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这13个联动发展区,既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心,又有不少位于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形成了新一轮开放探索,拓展了制度创新的空间,推动了宝贵经验的溢出、复制和转换,将进一步凸显区域联动作用、产业协同效能。

王庆峰:把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不仅为广东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自主实践打开了更大空间,更能最大限度发挥制度创新的效用。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发展相对欠发达,其发展环境、制度环境相对落后。联动发展区设立一年来,实施62项改革创新经验,探索117项制度创新事项,落地60个产业协同项目建设,初步打开了局面。自贸试验区的红利不断向联动发展区溢出,区域协调发展也得以有效破题。

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考验的是再创新业、再开新局的信心、智慧和勇气。把过去的荣光放下,把今天的责任扛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找准差距中缩短差距,在对标一流中赶超一流,广东自贸试验区定能拿出更多实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