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打响三明小吃区域公共品牌 永安小吃如何“借船出海”

2023-06-12 17:09:40  陈艳艳 刘惠萍 林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12日报道(本网记者 陈艳艳 刘惠萍  通讯员 林丹 文/图)烫熟的粿条,冲入大骨头熬制的高汤,撒上葱花和白芝麻,再配上一碟“活肉”,佐以本地特有的黄椒酱油,爽滑又咸香,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三明永安,就是这么一座富有幸福感的城市,它的幸福感离不开遍布在大街小巷的永安小吃。

小吃背后有大产业、大民生,更寄托着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近年来,三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的重要嘱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准施策,全力推动沙县小吃产业转型提质、做优做强,在新征程中继续引领风骚。同时,要求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市级统筹,推动沙县小吃与永安小吃、宁化小吃等地方特色小吃联动发展,进一步打响小吃区域公共品牌。

粿条店遍布永安大街小巷

追溯永安小吃历史,永安建县(明景泰二年即1451年)起就有了当地特色小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就成立了糕饼、菜点、豆腐等商业公会,对小吃产业进行规范管理。

近日,东南网记者来到永安地标美食店铺——燕江楼,3个档口三四十种永安地方特色传统小吃“精彩亮相”。形如白片的粿条、色泽诱人的活肉、香气扑鼻的煨豆腐,还有粿条筒(叉叉粿)、萝卜粿、拌鸭血等等。看着摆在档口的小吃,不难发现,永安小吃多以大米、面粉为原料,加入竹笋、蔬菜等佐料,催生了蕴含山水的永安味道。

“永安当地人常来店里吃上一份‘经典套餐’,再心满意足地去上班。”陈经理说起店内的人气早餐,满是笑容。

说起永安小吃的“经典套餐”,应为粿条与活肉的神仙组合。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粿条。因此,走上街头,粿条店遍布永安大街小巷。

IMG_8319.jpg

永安城区街边,四家粿条店挨着营业。

在永安城区的南门广场旁,四家粿条店挨着营业,陈记粿条、南门粿条、老永安粿条、安兰粿条,招牌下方都特别标注有地道永安味、正宗老铺或正宗老字号等字眼。

走进老永安粿条铺,一对夫妻正忙着招呼客人,老板娘在前台给客人推荐小吃并下单,老板则在后厨负责将美食做好,端上桌,店内的消毒柜上,放着一个1989年6月颁发的“老永安小吃名店(粿条 扁食)”的奖杯,墙上还悬挂着“永安名小吃”奖牌。走进安兰粿条铺,店内同样悬挂有“永安名小吃(粿条 扁食)”奖牌,当天女老板和员工在店里招呼着客人。

“从2009年20多岁的时候开始做(永安小吃),到现在14年了。”安兰粿条铺女老板洪女士说。采访中,洪女士透露,这家粿条铺是合作经营的,她的丈夫则在永安市区经营着另一家粿条店。那是否会继续开分店?她表示,精力跟不上,家里还有老小需要照顾,更不会考虑到永安市外开店。

“之前,我和亲戚也有开过分店,但是太累了,精力跟不上,就关门了。”老永安粿条铺施先生守着这家店已经33年,他坦言以后并没有开分店的计划。“现在我们夫妻也没有什么压力,有一家店能带来收入就可以了,其他时间我要花在爱好上。”

什么限制了永安小吃“走出去”?

据统计,目前永安小吃门店约1400间,从业人员6000人,以夫妻档经营为主,主要集中在永安市范围内,三明市内多点分布,省内各地零星分布。对比现今沙县小吃遍布全国的超8.8万家门店,永安小吃目前门店数还不及它的零头,是什么限制了永安小吃“走出去”?

燕江楼曾尝试以合作的方式,助推燕江楼走出永安,但效果似乎不佳。“目前只有福州和厦门各一家,前期是以租借牌子、转让技术的方式合作,现在是对方自己经营。”燕江楼负责人龚先生表示。

那是否想过自己将燕江楼的牌子打出永安市外?答案是肯定的!

龚先生表示,他计划在泉州和厦门再开燕江楼,打响永安小吃名气。为何选择在闽南一带开连锁店?在考虑口味相似的同时,消费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在永安吃个早餐人均30(元)左右,价格并不平民,甚至可以说有点昂贵,活肉一份35元,食欲大一些一顿能吃100多块……”龚先生说,永安小吃中,粿条成本相对便宜,但与之搭配的活肉等小吃则成本较高。

但重新再开店并非易事。“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有一支能懂永安小吃的团队,要凑齐这七八个人太难了!”龚先生坦言,目前,燕江楼的工作人员约有50人,其中档口、后厨、面点的人才是店铺的“主心骨”。“若永安小吃能将小吃产业链条做大,比如能有成品粿条、叉叉粿(粿条筒)等供应,外地连锁店只需要进行加工,那就方便多了。”龚先生补充道。

IMG_8290.jpg

燕江楼二楼档口,档口负责人正在为客人准备“景点套餐”——粿条与活肉

据了解,永安小吃的制作工艺相对繁杂,未成熟的供应链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永安小吃走出去的进程。比如永安粿条,需选用生产期长的稻米,磨成浆水,再将浆水调匀倒入铁圆盘内,浮于大锅开水上烫熟并卷成长方形,即为粿条。复杂的工序,让单家店铺无法独自承担时间成本。

就算是永安当地人气高的阿歪粿条店也需要找粿条作坊拿货。该店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永安约有10家粿条作坊,每天生产粿条5000斤,“我自己店铺每天找他们拿50-60斤的粿条,大概100碗。”

除了制作复杂,粿条还不易保鲜。“粿条必须新鲜吃,等到下午吃,就已经变味了,没有了爽滑、细嫩的口感!”为了守住这份美味,阿歪粿条店只营业上午半天,保持了这一特色,也赢得了“名气”。

据了解,李先生现在已经拥有三家粿条店,均在永安城区内。1997年首家粿条店开张后,生意一直不错,之后的几年内,陆续将两个弟弟也带起来开了两家分店。至于会不会去市外再开分店?李先生表示,“在永安营业就不错了,去外面开店,开店情况未必会好。”

“如果能有一个专门做小吃的地方”

“如果我们永安能有一个专门做小吃的地方,把所有的小吃业主都召集在一起,一起管理,一起发展,永安小吃才能摆脱现在个体户的现状,永安小吃才能有更大的市场。”说起永安小吃的发展,作为永安餐饮协会会长熊国光有他自己的看法。

熊国光从父亲手中学习了许多永安小吃的制作工艺,是永安为数不多的小吃“手艺人”。“个体户经营、利润空间有限、客户定位模糊等因素,制约着永安小吃的发展……”熊国光说。

目前,永安市餐饮协会团体会员10个、个人会员163个。燕江楼正是熊国光弟子经营的。“小吃人起早贪黑很辛苦,整天几乎都与锅碗瓢盆打交道,没有精彩的生活,年轻人也不爱做这行……”永安小吃要发展壮大,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单方促成。作为餐饮协会,也正面临着无人传承小吃制作工艺的问题……

670384ee80bb3ce5cd42e2a1b6ff6a9.jpg

永安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永安文旅局供图

去年4月,永安市委书记傅天宝实地调研永安小吃产业发展工作时强调,永安要科学规划小吃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有序推进小吃城建设;要做大做强永安小吃品牌,探索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永安小吃转型升级;要充分挖掘每一道特色小吃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讲好永安小吃故事,推动特色小吃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永安市通过线下举办“福味永安·舌尖盛宴”永安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15个乡镇(街道)同台竞技,宣传推介当地主题特色宴;线上制作小视频,开展永安特色小吃宣传,重点介绍三明市小吃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我们正在打造永安小吃品牌,走访了150多位小吃师傅后,征集了永安特色小吃105道,同步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推介永安特色小吃的制作工艺与背后的故事。”永安市文体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圣伟介绍。据悉,目前,“遇见永安”抖音号的“寻味永安”专辑已发布特色小吃34道,浏览量达82.2万人次。

今年5月,三明市召开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专题会。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要求,要注重统筹联动发展,持续提高沙县小吃带动力。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市级统筹,推动沙县小吃与永安小吃、宁化小吃等市内各地特色小吃联动发展,打响小吃区域公共品牌。用好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政策机遇,对接上海、广东等大市场大平台,推动沙县小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富民与强市一体推动,探索集团化运作、股份制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促进共同富裕。

东南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目前,永安粿条作为地理标志正在注册申请,国家商标总局于年初受理并开展审查,预计今年9月下发初审结果。

相信,借助“打响小吃区域公共品牌”这艘大船,永安小吃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驶入更加广阔的大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