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四领一促丨三明:生态领向 文旅融合促发展

2024-03-21 08:47:56  刘惠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栏语:新年伊始,三明市召开2024年全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大会部署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推动“红色领航、生态领向、产业领跑、改革领先,促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擘画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发展路径。

东南网3月21日报道(本网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许琰 王竟宇)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夏茂镇俞邦村,一幢幢别致的民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几十种沙县小吃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俞邦村,这个森林覆盖率达74.52%的闽北小村,多年来始终坚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深入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俞邦村口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休闲森林公园里,百年樟树群郁郁葱葱,登山步道盘旋而上,不少村民和游客漫步其中,深呼一口气、看百年樟树,移步皆是美景。

6b2206e9e20aa94ae7b8f7b44166e9e.jpg

百年樟树,扮靓“沙县小吃第一村”。黄三定 摄

上世纪80年代,俞邦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人多地少,又缺乏管理,村民便将挣钱的念头打在了丰富的林地资源上,在利益的驱使下,偷砍盗伐屡禁不止,还有一部分村民就上后山砍树用来烧火。

为此,村党支部征集全村意见制定“禁伐公约”,在家家户户进行宣传,并对“违约违规”砍伐的村民以罚白糖饼或罚敲铜锣认错给予惩戒,形成震慑,同时聘请“专职人员”巡山。经过多年的努力,保护树木的意识深入人心。

几年后,村里想修水泥路缺资金,有人向村干部提议,“后山那么一大片樟树,随便砍几棵卖了炼樟脑油,钱不就来了吗?”村里开会,议了议,大家坚决反对。“这些树是老祖宗留下的,不能为了赚一时的钱,毁了子孙后代的山。”村里把保护古树写入村规民约,希望世世代代把这些樟树保留下去。

立足青山绿水持续扮靓乡村。近年来,俞邦村紧紧围绕“建美青山绿水、做出山水价值”的思路,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共建共享、筹资筹劳等方式,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力争让广大村民畅享青山绿水带来的生态福利。

3c9ffa862b51534b581457810bd1b47.jpg

俞邦瓦窑民宿和花海。林芬 摄

此外,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深入挖掘“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做优特色乡村游,通过文旅引领全面乡村振兴。村子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绿盈乡村等称号,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没有这一方山水,村里哪能做起旅游,青山绿水就是无价宝!”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说。

IMG_1622.jpg

村里的年轻人在多肉植物基地直播,向网友介绍多肉植物。刘惠萍 摄

凭借着绿色生态,带着村子致富的不只有俞邦村。在宁化县安乐镇谢坊村多肉种植基地,一盆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借“网”生金,带动了村财、村民的“双增收”。

“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红粉佳人,喜欢的朋友可以拍下……”近日,记者走进多肉种植基地的直播大棚里,主播正在直播带货,向全国各地的“粉丝”们展示售卖各类多肉植物。基地负责人林武云介绍,“最近迎来售卖高峰,每天最高销售量可达3000盆。”在基地内,有一个专门区域放置着带有编号的多肉植物。“他们是已经售卖出去的,等待打包,发货。”

“多肉植物种植项目是安乐镇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总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多肉种植基地180余亩,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安乐镇副镇长吴元昊介绍道。

一株小小多肉,逐渐发展成为安乐镇的特色产业名片。如今,这片近200亩的土地已发展成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多肉基地,为村民提供增收新选择的同时,也为安乐镇带来了产业发展新机遇。

IMG_1637.jpg

多肉种植为安乐镇带来了产业发展新机遇。刘惠萍 摄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有了牢固基础,如何延伸贯通发展链条,进一步唤醒“沉睡”资源?打造乐野小镇,是安乐镇做实农旅融合新文章的有力实践。

2022年6月,安乐镇以谢坊村多肉基地为依托,利用周边废弃的小学校园旧址,打造集田园观光、休闲旅游、研学科普等为一体的乐野小镇。琳琅满目的多肉超市、休闲惬意的咖啡书房、趣味十足的多肉体验工坊……每逢节假日,乐野小镇便聚集了不少周边市民前来游玩。2023年,乐野小镇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带动收入超130万元。

从单一产业到多元结构,从单纯种植到延链发展,摊开安乐镇的乡村振兴发展蓝图,安乐镇就通过打造多肉种植基地,将多肉与直播、旅游等相结合,做好绿色生态文章,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新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