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台海 > 正文

首届海峡两岸青年网红主播大赛进入复赛专场

2020-11-05 22:55:09  作者: 詹文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首届海峡两岸青年网红主播大赛进入复赛专场

百位两岸青年主播比拼直播带货

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连日来,100位两岸青年走进位于观音山的直播基地,开启了首届海峡两岸网红主播的淘宝直播带货专场复赛。

为推动海峡两岸青年积极参与大陆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厦门电商新经济业态,助力厦门旅游文化产业,将厦门打造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我市于8月29日启动2020首届海峡两岸青年网红主播大赛。这100位两岸青年主播,从数百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复赛,进入了为期半个月的线上课程培训和线下实践体验。

大赛由省市台联、市台协、厦门日报社、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联合主办,以“新经济 新模式 新主播”为主题,面向全国海选参赛选手,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孵化。

培训助转型

从“素人”到“达人”

来自台南的“90后”青年吴炳璋,两年前来到厦门,和朋友合伙开餐饮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想积极调整销售模式,尝试今年最火的直播带货。“以前只是和几个朋友自己摸索,做了一些直播,参加这次大赛,希望借着培训的课程,多学一点直播的专业知识。”在吴炳璋看来,直播是个很好的营销手段,不管是为自己的餐饮店带货,还是为别的行业带货,都能很好的融合。

陕西姑娘杨欣如,是厦门理工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二学生,今年疫情期间呆在家中,也开始试水直播,为做服装生意的姐姐带一些货。一路闯过初赛,她最近和台湾青年一起,参加了各种直播课程的专业培训。“这样的课程对我们帮助很大,虽然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但怎么去推销、营销产品,还是需要专业的、系统的知识。”杨欣如说,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大赛,和台湾青年一起互相增进了解,互助共赢,传递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这次大赛,吸引了很多台湾青年主播来厦踊跃加入“网红直播间”。这几天,经过线下培训和直播上机课程,他们进入了直播带货的专场复赛中。接下来,他们要进行户外文旅短视频的现场教学,并进行户外文旅项目的直播带货,推介厦门的旅游线路。经过半个月的复赛,将决选出30名优秀选手进入决赛,并在文博会期间开展10名选手的巅峰对决,最终遴选出一批出色的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主播。

两岸主播携手

助力线上线下经济

今年来,直播电商成为疫情后新经济的风口,业内机构估计,今年大陆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增加到数千万,其中80%为“90后”青年。

据商务部指定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对超过30家主流实物及非实物网站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在直播电商新增长点带动下,厦门网络零售额超百亿元,居福建省首位。厦门的线上经济呈现繁荣发展势头。

“直播电商是一个很适合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平台,很适合两岸青年携手融合、交流学习、共同发展。”市台联副会长张劲秋说,“这次大赛将培训提升两岸青年直播能力与赛事相结合,希望孵化出一两位像薇娅、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一批带货能力强、素质优的中腰部主播,帮助两岸青年更好的加入直播电商行业。”

张劲秋介绍,这次主播大赛,我们既动员两岸青年参与,也广泛征集大赛选品,包括厦门的两岸商品和景点酒店等文旅产品。短短一个多月,报名赛事选品征集一百多种,通过初步筛选,本次复赛共有近百种选品入选大赛带货。

通过赛事的题目设计,以两岸青年主播视角推介厦门文旅产品和线路,在相关平台推销厦门特产、推介厦门。同时,文旅线路带货,主办方结合消费券发放进行现场直播带货,活跃疫情之后的厦门文旅市场。大赛还将获奖选手所获佣金总额的10%作为公益爱心捐款,投入到“扶贫助农”专项公益事业中,助力“爱心厦门”建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