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本地资讯 > 正文

全省首创 厦门集美构建区级金蓝领人才评价体系

2023-11-07 18:37:40  作者: 林桂桢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省首创 构建区级金蓝领人才评价体系

集美区人社局打好引、育、留组合拳,全力建设人才高地

集美区2023年度金蓝领人才颁证大会昨举行。(记者 黄晓珍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钟添富 蒋财昇)“没想到一线技术工人也能评为金蓝领人才,不但有荣誉还有真金白银的补贴。”刚刚获评“金蓝领人才”称号的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吕建波难掩心中的兴奋。

昨日,集美区2023年度金蓝领人才颁证大会在该区人才培训中心举行,154名技能人才获颁集美区首届技能人才证书,其中中级工94人、高级工40人、技师15人、高级技师5人。

今年初,集美区发布“金蓝领人才500培养计划”,在全省首创构建区级金蓝领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劳动人才内生动力。该计划被厦门市列入2023年度厦门市区级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技能人才兴,则城市产业强。近年来,集美区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高效的政策举措,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好人才引、育、留组合拳,全力建设领先的人才聚集地、成长地和发展地。

大胆突破

建立更加自主的评价体系

集美区今年新出台的“金蓝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胆突破,将人才认定中的紧缺工种,由厦门市发布的紧缺工种目录调整为区级自主确认并公布的紧缺工种目录,让技能人才培养更符合辖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需求。

从此,技能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要是经集美区确认的高技能人才,即可获得区政府颁发的人才荣誉证书、证件,并享受相关政府津贴和人才优惠政策。其中高级工800元/月、技师1500元/月、高级技师2000元/月、特级技师2500元/月、首席技师3000元/月。

据悉,集美区将从今年起用4年时间让500名脱颖而出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享受相应的政府津贴和人才荣誉政策,其中首席技师10名、特级技师10名、高级技师40名、技师120名、高级工320名。

平台赋能

构建更加多元的引才渠道

为应对青年多元化、个性化就业需求,破解企业“引才难”、学生“求职难”的两难困境,集美区人社局开发了集美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线上校招平台。作为全市首个区级线上校招平台,该平台集招聘直播、空中宣讲、线上招聘会、企业多媒体展示、线上网申流程管理、招聘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多元功能于一体,自去年4月份上线以来已吸引了1110家次企业发布职位1782个、8369个岗位。

今年3月份,集美区人社局联合相关部门打造了“聚贤集美云招平台”,建立企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资源库。该平台集企业登记、需求发布、政策申报、个人求职、职业规划、供需对接、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可及时为企业、高校提供相应的产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要求,为辖区高校毕业生留在集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此外,该局依托厦门人才网、小鱼网等平台组织开展“集智汇美·梦想启航”和“产业优才·携手未来”集美重点产业企业专场直播带岗活动,并与市人才中心紧密对接,在集美区设立人才分中心,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式人才招引矩阵。今年以来共举办10场云引才活动,服务用人单位265家次、人才近万人次,为企业和人才架起“空中客车”。

以园聚才

打造更富活力的聚才高地

今年8月15日,集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厦门北站正式开园,标志着集美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化发展上迈出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该园区以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着眼集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重点聚焦创业型人才、数字经济人才、产业技术人才等三类人才,打造兼具公益化和市场化属性的人力资源服务集散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招才引智基地、项目孵化基地、服务外包基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前该园区已吸纳20多家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并引进50多个两岸大学生创业团队。

据了解,近期该产业园将重点跟进国贸教育和西门子艾闻达数字化合作事项,争取西门子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能力赋能我市工业企业,探索推动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项目,争取该项目落地产业园并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接下来,集美区将引进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人才培训机构入驻产业园,打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创新高地。

以人为本

建立更加高效的育才机制

技能培训,是集美区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力抓手。集美区人社局积极实施青年工匠培养工程,构建以高校、职业院校(培训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大培训网络,面向全区青年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培训活动。目前,全区建有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26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个、公共实训基地4个、企业职业培训机构2个、重点群体项目制培训机构17个。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该局升级培训模式,打造职业技能人才“储备库”,积极开展“技能厦门行动”,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前已组织7家企业共290人参与了新型学徒制培训。

同时,集美区针对本地城乡居民开展项目制培训工作,在全市公开遴选17家培训机构参与集美区项目制培训,建立健全培训工种全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公开开放机制,供群众“按需点单”。今年来已开展62期重点群体项目制培训班、6期马兰花创业培训班,培训学员2045人次。

校企对接

实现更加精准的产教融合

为进一步摸清集美区企业产业岗位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匹配度,集美区人社局成立工作专班,聚焦六大产业,深入相关部门、重点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协会,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自主申报等方式,深入调研摸排,分类编制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目录,绘制人才需求“热力图”,根据人才专业、人才梯次、院校等信息划定人才招引坐标系,“按图索骥”推进精准引才。同时将企业产业岗位需求目录反馈到辖区各高校,由各高校研究并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产教融合一体。

人才需求清单清楚了,如何引进是重点。集美区人社局深入实施“职在集美”计划,持续做强“集智汇美 梦想启航”引才品牌,针对集美区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订单式”引才机制,靶向制定招引“订单”,与10余所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开展“送岗留才进校园”“留‘厦’来·更精彩”系列引才推介和校园招聘活动,形成遍布全国的引才“导航图”。

今年来,集美区人社局共推出5条赴外引才专线,举办18场人才专场招聘会,引进各类人才一万余人。

筑巢引凤

营造更加暖心的留才环境

“良禽择木而栖”,育才是一个难题,留才更是一个难题,留才贵在“留心”,集美区深谙此理,以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优势持续“抢滩布阵”。

“今年我们修订出台《集美区企业青年人才生活补助办法》,把以往在市级‘5年5折租房’政策和区级房租补贴中选择申报的‘二选一’模式,升级为同时享受市级‘5年5折租房’政策和区级生活补助的‘1+1’模式。该政策也是全市区级层面上的首创。”集美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兑现政策,集美区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网上办”“掌上办”经办服务模式,解决好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拴心留才”,集美区积极推进人才驿站建设,目前全区已有10家人才驿站,其中区级9家、市级1家。TOP金融赋能研究院人才驿站被市人社局推选参评省级人才驿站。在此基础上,集美区不断规范驿站一体化管理,形成立体式人才驿站服务体系,为来集美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临时住宿、就业创业指导、政策信息、培训交流、社会融入等服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