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吞”垃圾1900吨

zz.fjsen.com  2023-11-14 09:56:0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说起垃圾焚烧,一般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漫天的浓烟、扑鼻的臭味、脏乱的场景。然而,在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的传统印象被完全颠覆了:这里有科技智能的操作流程、规范一体的生产步骤。

近日,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委会公布了中国环卫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漳州市城管局环卫中心报送的“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信息化智能监管项目”成功入选,成为行业典范。

设在龙海区榜山镇雩林村的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8.9亿元,总占地102.5亩。该厂目前已建成两期,每天可处理来自市区的约190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约66.5万度。

对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大部分老百姓都感到陌生。垃圾是如何变成电流的?是否会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带着好奇、疑问,记者近日前往一探究竟。

垃圾如何变成电流?

在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必须经历重重关卡,方能重新创造价值。

“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通过垃圾车运入电厂,经厂内地磅自动称重后,通过上料坡道进入主厂房卸料平台,将垃圾卸入垃圾池内。”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经理张春军对垃圾焚烧过程进行解释:垃圾池内的垃圾经过4至5天发酵后,由抓斗起重机将发酵后的垃圾投至投料斗。投料斗下方有液压推料器,推料器将垃圾推至温度高达850℃~1100℃焚烧炉内,焚烧烟气停留2秒以上,高温会有效控制二噁英的生成。

据介绍,焚烧炉采用炉排炉形式,分别为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垃圾在锅炉内燃烧产生热能,用于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张春军告诉记者,垃圾燃烧过程所需的助燃空气取自垃圾池内产生的臭气,使垃圾池维持负压,确保池内臭气不会外溢。

垃圾焚烧产生的大量烟气携带热量,进入余热锅炉。烟气在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余热锅炉的水吸热后形成蒸汽。余热锅炉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冲转汽轮机,使汽轮机高速转动,高速转动的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因发电机内转子有励磁电,形成磁场,磁场切割定子绕组形成电场,从而产生电流,发电机发出的电经过变压器升压后并入电网。这便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大致流程。

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污染物如何处理?

垃圾储坑产生的污水(即“渗滤液”)约占垃圾总量的25%,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好氧反应+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才能达标排放。而垃圾源头干湿分类,可以减少末端渗滤液产生量。

垃圾焚烧产生大量的烟气,通过向炉膛内喷洒尿素溶液,向烟道内喷洒熟石灰粉末(或石灰浆)、活性炭粉末,通过布袋除尘器过滤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经过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后,有效地去除烟气中酸性污染物、颗粒物、氮氧化物、重金属及二噁英等污染物,达到国标或欧盟标准后的洁净气体,才能排至大气。

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主要是布袋除尘器过滤下来的粉尘,约占垃圾总量的1%~3%,吸附了大量的重金属,是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必须经过稳定化处理。常用方法是利用化学螯合剂“锁住”重金属元素,使其不能释放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过高温无害化处理,再经过磁选等分离后,可对炉渣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如路基材料或制作砌块、行道砖等。不能综合利用的部分,送至卫生填埋场填埋。

实现环境、能源效益双丰收

“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原则。”市环卫中心固废科科长韩海林说,减量化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

垃圾焚烧后再填埋,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无害化高温焚烧后可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韩海林告诉记者,大量生活垃圾露天焚烧和填埋场自燃向大气中排放的二噁英,是同量垃圾经过现代化焚烧排放二噁英的几千倍。资源化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垃圾发电不但能变废为宝,产出电能,还能节约煤炭资源。

智能化让监管精细化

为进一步摸排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监管全过程,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市环卫中心深化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在福建省率先建立适用于处置终端智能化监管平台,采用“智能化+人工驻厂”监管模式,并同步开发移动App,通过智能终端进行监管信息采集,实现应用管理闭环,对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全过程专业监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自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现预警预控,提前感知排放超标及生产安全隐患并立即提醒处置终端优化垃圾处理工艺,实现线上发现问题与线下整改有效衔接,并为监管人员提供考评依据。”市环卫中心主任柯冰冰表示,通过平台的智能化分析,监管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区域、车辆的垃圾清运量,为随时掌握全市生活垃圾动态处理情况提供可靠支撑。此外,也将扩大市区的垃圾收集处理规模,提升漳州市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全市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记者 李润 通讯员 何娴 陆婧)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