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部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风采

2019-05-03 22:06:0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王培欣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题: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部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风采

新华社记者黄玥、王琦

全力以赴的样子,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成员,听他们讲述那些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于追梦的青春奋斗故事。

用焊花点亮青春

今年38岁的“女焊将”王中美已在电焊行业扎根19个年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桥梁电焊事业。

王中美坦言,刚接触电焊工作,有时会被电弧光灼伤脱皮、被焊花烫出水泡留下疤痕,也曾想过退缩和转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份工作,刚开始选择它的时候,可能是它在考验你。而当你真正深入了解它,并最终能控制它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王中美说。

王中美爱琢磨、苦钻研,在前辈的带领下,不仅焊接能力不断提升,还对焊接工艺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焊缝探伤的时候,她的焊缝基本就是‘一级无缺陷’。对我们焊工来讲,这就是‘最高境界’。”王中美的师傅赵文芳评价说。

工作以来,王中美带领团队通过优化参数、改进工序、创新工艺,取得新型钢种焊接、重型钢梁焊接、特殊工位焊接等创新成果17项,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看到一座座自己参与建设的巍峨大桥横跨在长江、黄河上,心里真的会有那种波涛汹涌的感觉。”王中美感慨地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用执着奉献青春

在河南省镇平县伏牛山区,有一位普通的小学校长,坚守大山深处18年,只为干好一件事——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他就是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80后”教师张玉滚。

黑虎庙村是镇平县的深度贫困村,四周环山,位置偏远,交通条件差,以至于过去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这里任教。

200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张玉滚来到黑虎庙小学,从最初每月拿30元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2001年到2006年,靠着一根从老校长手中接过的扁担,张玉滚从大山外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为了学生,他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把学生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接送留守学生也是家常便饭。“多年来,我们村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家离学校远的学生,他就说服学生家长,让学生和他同吃同住。”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说。

“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看着自己教的学生走出大山,我就觉得值。”这是支撑张玉滚坚持下来的信念,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如今已有16名大学生。

用奋斗诠释青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团队是一支由刘红教授领衔的,由青年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现有成员39名,35岁以下青年35人。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加入这个科研团队,用他们青春的勇气、干劲和担当,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自治生存必需的关键技术,具有较高复杂性和难度。“我们完成的‘月宫365’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在各自冲击条件下保持系统稳定。”团队总设计师刘红说。

在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中,志愿者在仅160平方米的生存空间内重复“播种、收割和脱粒”植物耕作流程160余次,采集废物处理系统样品50余次,监测记录健康数据700余次,还克服了幽闭环境内“遮窗”“断电”和“延迟出舱”等种种困难,完成了长期实验。

刘红介绍,团队成员始终用极高的热忱和高度负责的专业精神去面对困难。在370天的时间里,团队其他成员作为舱外保障人员,24小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合力保障了“月宫365”实验顺利进行。

“漫长的实验过程如同在跑一场马拉松,困难和挑战不断,但对我来说是难得的锻炼、难忘的记忆。”团队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刘慧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春的风采、青年的担当,都要用奋斗去彰显,靠奋斗去实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